陳晨宇
摘 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可統一于“問題解決”中,因此應結合具體教學內容,明確教學目標,做好課前準備;構建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豐富學生的解題體驗;增加解題引導活動,樹立學生學習自信;開展解題總結活動,提高學生解題能力,使學生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實現核心素養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問題解決;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20-01-16 文章編號:1674-120X(2020)06-0063-02
眾所周知,順利解決數學問題,不僅需要學生牢固掌握基礎知識,更要學生具備核心素養所要求的相關能力。因此教師應提高認識,認真回顧以往教學經歷,積極尋找“問題解決”相關教學策略,為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做好鋪墊。
一、明確授課目標,做好精心準備
依托“問題解決”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時應從整體上把握教學內容,深思熟慮,做好教學安排,尤其應明確授課目標,并在每節課上細分授課目標,更好地提高“問題解決”的教學效率。一方面,在深挖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內涵的基礎上,明確教學的重點與難點,思考如何將相關知識點與數學問題有效結合起來。同時,認真回顧以往遇到的數學問題,精挑細選,為在課堂上講解做好準備。另一方面,認真分析學生比較喜歡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做到胸有成竹,在課堂上加以靈活運用,在保證學生順利解決相關問題的同時,高效地完成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
符號意識是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重要構成內容之一。培養學生的符號意識,能加深學生對數學符號以及數學知識的理解。在小學數學“問題解決”教學中,為培養學生的符號意識,教師可挑選以下習題,要求學生根據所學進行解決:規定新的運算符號“△”,其運算遵循的規律為a△b=3a-2b,如2△3=3×2-2×3=0,若x△(4△1)=7,求x的值。
該問題情境較為新穎,不僅考查了學生對新符號含義的認識與理解,而且還考查了學生解方程的相關知識。很多學生看到該題目不知如何解答,事實上解答新定義類型的試題難度并不大,關鍵需要認真審題,弄清楚給出的符號表示的含義。根據給出的新符號的運算規律,先考慮計算括號中的數值,即4△1=3×4-2×1=10;而后,計算x△10=7,即3x-2×10=7,根據所學的簡易方程知識不難解得x=9。通過解決該問題,學生可清晰地認識到符號能夠表示相關的運算規律,培養符號意識。當然授課中,教師還可根據實際情況設計相關問題,通過引導學生解決問題,使學生認識到符號還能表示具體的數字。
二、創設趣味情境,激發思考熱情
“問題解決”教學中,為了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其思考熱情,順利完成核心素養培養工作,應注重創設趣味問題情境,避免學生產生枯燥感,使其更加積極地配合教學工作。一方面,充分把握小學生的愛好。通過與學生溝通交流,掌握其興趣所在以及比較關注的趣味性話題,將其作為創設趣味問題情境的素材,如學生比較喜歡看的動畫片、比較愛玩的游戲等,都可根據生活實際來創設相關問題情境。另一方面,學生對生活情境比較感興趣,并且生活中有很多情境與所學的數學知識關系密切,因此可結合小學生的生活實際,注重創設生活化問題情境,使其認識到生活中數學知識的重要性。這在降低學生陌生感的同時,也能調動其思考的積極性。
小學數學核心素養注重學生空間觀念的培養。為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在進行“問題解決”教學中,筆者了解到學生對折紙游戲比較感興趣,于是創設了以下問題情境,要求學生根據所說進行解答:一個正方體的6個面分別寫著1~6六個數字,下面是從三個不同角度看到的圖形,要求學生思考并選出該正方體正確的展開圖。
該題目要求學生根據正方體的不同視圖還原出正方體,而后從四個選項中選出正確的展開圖,考查了學生的觀察力以及空間想象能力。該題的難度較大,為使學生順利解決該問題,可要求學生自己動手折出對應的正方體,而后標上對應的數字,以準確找出正確答案。事實上認真觀察推出的三個視圖,不難找到6個數字之間的關系,即1的對面是5,2的對面是4,3的對面是6。從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分析可知,只有D選項的展開圖符合題意。該題目的解答能很好地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三、營造活潑氛圍,提升解題體驗
教師應注重營造活潑寬松的課堂氛圍,提升學生的解題體驗,使學生更積極主動地思考與解決問題。一方面,給學生更多的自主權。可圍繞小學數學重點知識,創設探究性問題情境,要求學生根據設計的情境,積極思考、認真討論,主動提煉出數學問題,并認真回顧所學,嘗試著求解。另一方面,應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可結合具體的問題情境,應用小組合作、小組比賽等授課方法,在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的同時,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以及不服輸的精神,讓其在緊張而活潑的課堂氛圍中解決相關問題。
培養學生的幾何直觀素養,不僅能加深學生對平面圖形的認識,而且有助于其核心素養的提升。“問題解決”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學習體驗,可給出以下問題:某商場1~6月份銷售空調的臺數如下,即1月份142臺,二月份220臺,三月份180臺,四月份188臺,5月份290臺,6月份485臺。為了解空調的銷售變化情況,要求學生畫出折線統計圖,而后回答以下問題:①從__月到__月,空調銷售量一直呈上升趨勢。②如果你是這家商場的經理,你將決定為7月份進貨___臺空調,理由是什么?
該題目考查了學生的繪圖能力,能提高學生運用數形結合方法進行解題的意識,且對提高學生的幾何直觀素養具有重要的促進意義。根據題干描述,不難繪制出相關的折線圖(如下圖所示)。認真觀察圖形,不難回答相關問題。顯然從3月份到6月份空調銷售量一直呈上升趨勢。根據圖形趨勢,同時考慮到實際情況,即7月份的氣溫比6月份的高,因此,7月份進貨空調的臺數應在500臺左右,且不低于6月份空調的銷售量。該題目要求學生繪制圖形并根據繪制的圖形回答相關問題,很好地培養了學生的幾何直觀素養。
四、注重解題引導,樹立解題自信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難免會遇到一些問題。為避免挫傷學生的積極性,教師應注重解題的引導,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自信心,以高漲的熱情配合教學活動。一方面,在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應注重觀察學生的情緒,了解學生解題的思路與步驟,掌握學生在解題中遇到的問題,如學生百思不得其解時,可通過提問的方式啟發學生,避免其掉進出題人的陷阱之中。另一方面,針對過程較為復雜的問題,可引導學生繪制相關的草圖輔助分析,必要情況下制作相關的多媒體課件,將問題情境動態地展示給學生,這能讓其留下深刻印象,吃透、理解題意,盡快找到解題突破口。
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點。授課中應注重創設相關的問題情境,尤其給予學生運算上的引導,使學生盡快解決問題,樹立學生的解題自信:一根鐵絲,第1次剪去了全長的,第2次剪去所剩鐵絲的,第3次減去所剩鐵絲的,…第2008次剪去所剩鐵絲的,這時量得所剩鐵絲為1米,則原來的鐵絲長為多少米?
計算該題時,如果方法不正確,很難計算出最后的結果。授課中可引導學生逆向思考,找出其中的規律,再進行運算。顯然根據已知條件,第2008次減去后剩下的鐵絲為1÷(1-)=。第2007次減去后剩下的鐵絲為÷(1-)=×,顯然以此類推,能求出原來的鐵絲長為××…×=2009米。該問題的解決給學生的運算帶來啟發,即,計算時應認真觀察,找出內在規律,才能事半功倍。
五、鼓勵解題總結,提高解題水平
“問題解決”教學中,為更好地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以及解題水平,還應鼓勵學生做好解題總結,以掌握解題方法與解題技巧,在解題中少走彎路。一方面,認真回顧做過的試題,做好常見問題題型的總結,分析其考查的知識點以及相關的結論,掌握不同題型高效的解題思路,為以后解答類似的問題奠定基礎。另一方面,認真總結做錯的試題,分析錯誤原因,再針對自己的薄弱點,及時回歸課本,加以夯實。另外,注重向其他同學請教,借鑒他人成功的解題方法,不斷提高自身的學習水平。
推理能力是學習數學的重要能力。教學中發現學生在解決以下問題時出錯率較高:43,25,29,85,89,____。要求學生根據列出的數字,進行正確的推理,填寫出空白處的數字。很多學生分別嘗試了加減乘除相關的運算,仍未找到其中的規律。后認真聽教師的講解得知,該題目需要將十位和個位數字拆開來看。針對43,則對應4×4+3×3=25,25對應2×2+5×5=29。顯然不難推理出其內在規律,對于89,對應8×8+9×9=145。授課中通過鼓勵學生總結,使其認識到在解決推理相關數學試題時既要注重一般規律的嘗試,又要注重將數字拆分后進行分析,很好地提高了學生的解題水平與推理能力。
六、結語
核心素養理念下開展小學數學“問題解決”教學時,為順利完成相關的教學目標以及核心素養培養任務,應做好小學數學教學內容的研究,認真尋找切實可行的教學策略,還應注重趣味情境的創設以及活潑課堂氛圍的營造,并做好解題的引導,鼓勵學生做好解題總結,以求在提高學生問題解決水平的同時,促進其核心素養的顯著提升。
參考文獻:
[1]羅柱森.核心素養下小學數學教學策略探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8):181.
[2]李玲.基于核心素養下的小學數學“問題解決”教學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9(11):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