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淑明
摘 要:綜合實踐活動在小學教學課程改革發展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其主要指的是一種區別于傳統應試教育的獨立化、生態化與自由化的教學與學習空間。在這個空間內,學生才是主要的學習主體,教師在其中主要起一種引導與鼓勵的作用。而隨著課程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學校開始結合本土教育資源開展綜合實踐活動來促進本課程的教學發展。基于此,文章就主要結合筆者所在地——福建省德化縣的本土教育資源,從自然資源、陶瓷文化與美食文化三個方面出發,深入分析如何有效結合本土教育資源科學地開展小學綜合實踐活動。
關鍵詞:本土文化;教育資源;教學課程;綜合實踐活動
中圖分類號:G622.4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9-09-24 文章編號:1674-120X(2020)06-0109-02
筆者所在地為福建省德化縣,它被稱為世界陶瓷之都,是中國當代著名瓷器產地,也是歷史悠久的陶瓷文化的重要發源地。德化縣東臨永泰縣,南接永春縣,地勢偏高,人杰地靈,從宋元時期起便開始大力生產瓷器,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地點。
德化縣豐富的瓷器資源和美食,可供教師在導入綜合實踐活動中使用,是重要的教學資源與素材。只有積極挖掘本土有教育意義的文化或風俗資源,才能更好地吸引學生積極參與綜合實踐活動,在活動中領略家鄉本土文化,促進自身全面發展。
一、挖掘陶瓷文化,豐富教學文化素材
從教育學角度來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學習本身就是一種寶貴的教學資源,尤其在實踐課程的學習中所吸收并掌握的基礎知識,都是可以指導學生科學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教育資源。只有積極引導學生從自身所處的環境入手,主動去挖掘環境中存在的一些獨特文化與現象,并從語文學習的視角來進行分析,這樣才能使其更好地聯系身邊所處環境與自身的精神學習,進行高層次的學習與受教育。而福建省德化縣實驗小學(以下簡稱“我校”)所處的德化縣所擁有的陶瓷是陶瓷世界的璀璨明珠,當地所產的陶瓷制品不僅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還曾出口國外,享譽全球。這是用來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重要教育文化素材與資源。
在此,筆者建議教師可以基于德化的陶瓷文化,積極開發綜合實踐活動的教學資源與素材,并有效地運用于綜合實踐活動的教學發展中,以此來提高教學質量,吸引學生的關注并提高其參與度。
我校所處的德化縣是千年古縣,也被稱為“中國三大古瓷都”。德化陶瓷從新石器時代發展至今,經過了歷史的洗滌與積淀才展現出當今盛狀。宋元時期,德化窯盛產的青釉、青白釉、黑釉和白釉瓷,吸引了世人的目光,甚至暢銷海外。而發展到明朝時,象牙白瓷器成了眾多瓷器中的“國際明珠”,受到了高官貴人的追捧,而這一時期的制瓷技術也發展到了頂峰。到了清朝,德化盛產的青花瓷獨樹一幟,在全國乃至國外都有一定的影響力。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德化制瓷發展迅速,進入了百花齊放的美好春天,在面臨科學技術的不斷影響時,德化制瓷也積極順應社會科學技術發展的潮流,在繼承傳統制瓷技術的基礎上,積極引入新型的科學技術來提高制瓷的精確性,從而成功制作出被譽為瓷壇“三朵金花”的瓷雕、建白瓷和高白瓷。
在對德化縣的制瓷歷史作了一個簡單的梳理之后,教師可以結合制瓷歷史的發展軌跡制作一個“時光軸”,給小學三年級的學生確定一個綜合實踐主題:在瓷器發展中領略不同的朝代特點。該綜合實踐活動的主要內容包含:①了解古代朝代更替變化的順序與規律;②了解在德化制瓷歷史發展過程中最突出的幾個代表性朝代;③了解這些最具有代表性的朝代中,德化制瓷的主要成品與特征,并能用筆和紙簡單畫出不同類型的陶瓷,了解它們各自獨特的制作工藝與藝術特征。在制作朝代更替變化的“時光軸”時,筆者建議教師可以借助新興的多媒體技術,如積極運用Falsh動畫編輯器,以生動形象的方式使得學生對中國古代的朝代更替有個更直觀與全面的認識。另外,在綜合實踐課程中,教師引導學生了解了著名的德化陶瓷的類型之后,可以鼓勵學生拿出筆和紙大膽嘗試畫出這些陶瓷的外形與花紋,這樣也能提高學生對陶瓷藝術特征的認識。
二、挖掘自然資源,構建實踐活動教學體系
綜合實踐活動教學體系的構建與完善是一項巨大的工程,它隨著教學進程的不斷發展而得以推進。這時,教師可以積極從挖掘自然資源入手,構建出適合小學三年級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教學體系,主要是圍繞課堂教學展開。只有激發出課堂教學的活力,才能將所挖掘的自然資源更好地運用于實踐活動的教學發展中。
(一)開發自然資源,用作實踐活動教學的素材
自然資源是本土教育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也是極易被教師忽略的一大部分。尤其是本校所處的德化縣,這里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也有著人杰地靈的獨特風景,它們是開展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的重要教學資源與內容。就好比九仙山內最著名的兩個景觀——靈鷲巖與永安巖,它們不僅是德化縣當地著名的文物保護景點,也是獨具雄偉巖石風貌的景觀,其中所蘊含的佛教文化更是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而戴云山有著雄偉的壯觀景色、磅礴的氣勢,從遠處看仿佛是閩中地區的“脊梁”一般,其中的宗教寺廟、名人故居、革命斗爭遺址都是開展紅色革命教育的重要內容與素材。同時,在戴云山上也有著流傳已久的宗教文化,這也是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重要素材。最后的石牛山則是有名的“火山標本”,其位于兩處古火山的爆發口,在石牛山上可以看到火山巖石噴薄而出的獨特痕跡,這可以很好地引導學生了解大自然地殼運動的氣勢。同時,石牛山還是道教的著名圣地,其中的石壺祖殿是道教文化延續發展的主要象征。教師可以抓住這些神奇的流傳故事來在實踐活動課堂教學中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其更好地領略到本土自然風景的獨特文化魅力。
(二)結合自然資源,豐富實踐活動探究課程
綜合性的實踐活動是提高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增強學生全方面素養的重要教學方式,其中實踐與探究也是現代小學生必備的基本素質。通過實踐與研究,學生可以從中領略到學習的樂趣,也能更好地了解實踐的重要作用。如上文中筆者所提到的“制瓷歷史文化”的實踐活動課題的設想,就是希望在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學生能夠自主去搜尋有關陶瓷的歷史資料,從中了解到歷史朝代的更迭,以及在不同的朝代中德化陶瓷的主要演變發展歷史,從而激發他們對陶瓷文化的深入求知欲與探索欲,并培養他們對傳統文化的尊重與保護精神,努力將中華傳統的陶瓷文化與制瓷人民的勞動精神發揚光大。
三、挖掘美食文化,多形式開展實踐活動教學
德化縣當地的美食文化,也可作為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教學的重要資源與素材。尤其是德化縣著名的家鄉特產與小吃:三黑,即黑雞、黑羊和黑兔;三紅,即紅姑、紅酒、紅米;三黃,即黃花菜、黃花梨、德化大茶油;三白,即淮山、白蘿卜、德化白米。在開展具體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之前,筆者需針對不同類型的綜合實踐活動作全面的介紹。綜合實踐活動主要分為研究性實踐活動、應用性實踐活動與社會性實踐活動。下面筆者將針對不同類型的綜合實踐活動展開深入分析:
(一)以當地美食文化促進研究性實踐活動開展
德化縣當地的特色美食與小吃非常多,除了上面提到的三黑、三紅、三黃和三白外,還有苦菜湯、糯米大腸、米粉肉、圓子湯、剪肉餅和豬血湯等。相信這些獨特的特色小吃不少學生都吃過,這時教師可以抓住學生的這一特點,用當地的特色小吃與美食來確定“探索當地特色美食小吃”的實踐主題,引導學生走出校門,前往街道上找尋自己認為最能代表德化的特色美食或小吃,并搜集有關這道特色美食和小吃的資料,對其進行走訪調查、制作與品嘗,最后在了解特色美食的歷史文化基礎上再談談自己對該道特色小吃的了解與評價。
教師在確立了“探索當地特色美食小吃”這一實踐主題后,可以將班級學生分為3~5組,讓其以小組為單位開展特色小吃與美食的探索活動。并在探索實踐開始之前,制訂好實踐教學的計劃,其中包含教學主題、教學目的、教學內容、分組安排等。將不同的小組學生安排到不同的地方,在確保學生安全的基礎上加強對學生外出實踐的關注與聯系,一旦出現問題可以立即協商解決。在派往學生到不同地區展開德化當地特色小吃與美食的探索實踐活動后,教師也應做好相應的聯系與協調工作,要時刻關注并追蹤學生的實踐動態,這樣才能達到實踐活動教學的主要目的。
(二)以當地美食文化促進應用性實踐活動開展
在“探索當地特色美食小吃”為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開展之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所搜集來的特色小吃與美食資料,在課堂教學中作出簡單的展示,并對學生的實踐成果予以肯定。然后在此基礎上,選取最具代表性的德化特色小吃,如三黑、三紅、三黃、三白以及米粉肉、圓子湯、剪肉餅等,來引導學生學會自己動手制作特色美食;并將制作工藝與手法通過圖片與視頻的方式展現出來,如在學習制作圓子湯的時候,從如何挑選原材料、圓子內部調料的配制到搓圓子的手法。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把橡皮泥當作“圓子”來動手試一試。學生自主動手可以提高動手操作能力,也能增加對當地獨特美食與小吃的了解,在探索本土美食文化中,增強自身的實踐操作能力。這就是以當地美食文化促進應用性實踐活動發展的重要方式之一。
四、結語
德化縣本土教育資源所蘊含的豐富內容,是開展課外綜合實踐活動的重要素材,也是教師應善于利用以促進教學課程發展的重要教學內容。因此,在本土教育資源的引導下,只有從自然資源、陶瓷文化與美食文化三個角度出發,積極引導學生開展科學的綜合實踐活動,才能促使他們在熱愛家鄉文化的基礎上更好地得到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云飛.挖掘鄉土教育資源,開展綜合實踐活動[J].文教資料, 2016(8):166-167.
[2]吳善忠.利用鄉土資源開展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的探索[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6(9):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