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玲
摘 要:綜合實踐活動在小學階段是基于學生探求知識的學習需要和相關課程體系構建的必要性來開展的,當然它還要在提供有效教學知識和滿足學生學習需求的背景下有意識地促進小學生科學創新素養的發展,也就是其創新意識、科技創新能力的培養。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教師要緊緊圍繞著科技創新能力的培養這一主旨,不斷探索更好地開展教學活動的基本途徑。
關鍵詞:綜合實踐活動;科技創新能力;教學途徑
中圖分類號:G622.3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20-01-17 文章編號:1674-120X(2020)06-0111-01
一、小組合作,靈感匯聚
小組合作是綜合實踐活動開展時比較常用的一種教學方式,因為教師一般面對的學生人數較多,且很多實踐活動是要圍繞著一個課題展開探討,小組合作的形式有助于集合眾智,匯聚靈感。學生在合作互助之中,不僅學到了知識、提高了能力,還能夠加強與他人之間的交流,在討論中激發了靈感。例如,以尋訪家鄉的河水為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題,教師就需要學生們進行小組合作,每組內部都要從自然地理考察、文化歷史追溯、美術寫生、法律保護等各個方面進行活動調查。又如,有學生調查到家鄉的河水存在一定的污染狀況,負責法律保護的學生可以查閱相關法律條例;負責社會調查的學生分析污染原因,并提出改進意見、付諸實際行動;負責美術寫生的學生可以畫出河水今昔對比圖或者暢想污染整治后的家鄉小河風光,讓綜合實踐活動在追求科技創新的基礎上能夠具有一定的藝術性。小組合作有助于集合多個學生的不同創意,讓活動成果更加體現集體的智慧,讓學生在互助合作中綜合性地提升自己的創新能力。
二、尊重個性,獨立實踐
科技創新能力的鍛煉對小學生來說并非易事,綜合實踐活動是帶有一定強制性的活動任務,教師可以發現并不是所有小學生對綜合實踐活動都有足夠的興趣和參與熱情,真正能夠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找到創新動力的學生并不占多數。因此教師在探索綜合實踐活動基本途徑的時候,也必須要考慮這種一般情況,給學生們獨立實踐的機會,讓他們在個性化的活動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認清楚自己的興趣和特長所在。例如,在以影子為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中,有的學生對天文地理知識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因而能夠敏銳地找到太陽照射和影子形成之間的關系。有的學生則對這方面不感興趣,在進行活動的時候一般也比較被動。教師要能夠考慮到綜合實踐活動中不同學生的興趣趨向,設置多種多樣不同的活動課題,讓學生能跟隨自己的興趣找到理想的實踐對象。
三、貼近生活,創意游戲
小學生的年齡都不大,如果一味地跟他們強調一定要創新、要學科技知識,以其愛玩的天性一般難以忍受科學實驗本身的枯燥。不論是小組合作還是獨立實踐,綜合實踐活動最本真的目的還是要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只有他們有興趣,從活動中感到快樂,才可能迸發出具有創意的點子,進而通過有意識的實踐活動來提升能力。例如,在有關自然生物方面的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生一般需要對一些常見植物、小動物進行觀察,對外部世界有著天然好奇心的小學生自然比較容易接受這種和生活體驗相關的活動。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玩植物養成的游戲,在活動中通過App等平臺給學生提供種植記錄,將學生平日里在網絡世界中玩過的虛擬養成游戲變為現實。這種方式不僅可以讓學生準確地記錄自己的實驗成果,而且App的操作還提升了小學生的信息素養,讓他們了解綜合實踐活動與現代科學技術相結合的積極作用,從而以飽滿的熱情投入游戲版的活動中去。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還可以通過線上平臺互相交流討論,在互幫互助中探索種植技術,設計有助于植物生長的培育空間等。
總之,教師要考慮到小學生參與綜合實踐活動時的心理期望、個性特征,并貼近生活、貼近實際地為小學生創意性地安排活動方式。不論是小組合作還是獨立實踐,不論是知識講解還是能力鍛煉,都要以創新能力的培養為基本目標,盡量照顧到每一名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成長需求,一步步引導他們養成創新意識,進而促進其科技創新能力的發展。
參考文獻:
[1]于春雨.在綜合實踐活動課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新課程(上旬刊),2013(8):121.
[2]鄭有財.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之我見[J].教師,2014(18):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