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然 李芹
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技術的提高,新時代高?,F代化教育評價體系逐漸從教育結果的評價轉變到對教育過程的評價。在應用型本科高校,學生技能提升是學校使命。學生技能成績的考評,可以評價學校教育過程能力,評判學生技能高低以及學??己藰藴?。因此,本文選擇教育過程指標中的學生技能成績這一觀測點進行現代化教育過程能力評價方法研究。
關鍵詞:應用型本科;現代化教育;教育過程;能力評價
基金項目:本文是2018年山東省教育廳本科教改課題面上項目“卓越教育理念下民辦高校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過程能力研究”(項目編號:M2018X262)和2019年山東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一般課題“新時代山東省教育現代化評價指標體系及發展路徑研究”(項目編號:YC2019210)階段性成果之一。
1 應用型本科高?,F代化教育過程能力評價現狀及問題
在我國教育體制不斷改革的推動下,高?,F代化教育過程尤為重要。作為應用型本科高校,學生成績管理不斷趨于合理化與科學化,諸多考核辦法被運用到考評體系之中。但是,從目前應用型本科高校學生技能成績考評實施情況來看,各類考核辦法仍存在一定的不足,當然這與學生的自律性、特殊性、差異性是相關的。學生技能成績考評的目的是增加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而提升技能水平以適應社會需要。具體來講,學生成績考評,一是滿足學生培養需要;二是滿足學生管理制度;三是滿足學校發展需要。學生培養過程中,技能能力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從部分應用型本科高校學生技能成績考評情況來看,技能成績考評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學生學習積極性,有利于教學質量的檢查與提高,但依然存在問題與不足。諸如,學生技能定位不精準,成績考評缺乏標準;考評指標缺乏明確的導向性;考評成績注重數量而忽視質量等等。
本文在目前應用型本科高校學生技能成績考評的基礎上,借鑒全面質量管理中的過程能力分析指標,探討了過程能力指數在應用型本科高校學生技能成績考評中的應用,分析了學生整體技能成績狀況,為應用型本科學校學生技能成績考評合理化、科學化提供了重要的決策基礎。
2 應用型本科高?,F代化教育過程評價方法的研究
過程能力指數法。過程能力指數是在全面質量管理中對過程能力滿足質量標準要求(范圍)的程度描述。它是以顧客為導向,提供誤差預防措施的一種質量控制方法,旨在發現質量問題并找到解決問題的潛在辦法。過程能指數反映了全面質量管理水平的優劣和管理現狀。
在全面質量管理中,對于穩定狀態的生產過程而言,過程所產生的產品能滿足質量要求的能力稱為該過程的過程能力,它反映了過程加工質量波動的控制能力。過程能力實際上表明了質量變化與生產規格相比較的符合程度,常用質量特征值分布的6倍標準差來表示,記為6σ。過程能力指數則是把客觀存在的過程能力和給定的技術標準范圍加以比較,其比值作為衡量整個過程能力滿足產品技術要求的一致程度。記為:C=T/6σ=(TU-TL)/6σ中T為技術規格的公差幅度,TU代表公差的上限,TL代表公差的下限,σ為加工產品質量特征的分布標準差。
通常設置指標范圍及其能力判定為:當CP<0.67時,過程能力太差;當0.67
而在實際運用時,一般CP介于1.33-1.67之間。對于應用型本科高校來說,將過程能力指數引入學生技能成績考評中,具有現實意義,學生個人技能成績和學生整體技能成績可以用過程能力來衡量。
3 過程能力指數在現代化教育過程能力評價中的應用-以學生技能評價為例
3.1 學生個人技能成績的衡量
根據學校的現狀和發展戰略目標,設定出對學生技能考核要求基本標準分S,以X偏離S值的大小Y來表示學生的技能水平,測定他們的技能成績和技能標準要求的適應程度。如式:Y=X-S。式中,Y表示學生技能水平;X表示學生實測的個人技能分數值;S表示學校設定的學生技能考核要求基本標準分。
依據上述情況,將各學生技能成績與標準值相比較,比較結果基本落在兩個類別里面:y=ax+b線S點左側和S點右側。技能成績位于S點左側,代表學生技能水平低,與標準要求的適應程度低;技能成績位于S點右側,代表學生技能水平高,與標準要求的適應程度高。
3.2 學生整體技能成績的衡量
高校在正常教學條件下,學生技能成績是呈正態分布的,過程能力指數衡量學生技能水平通常有兩種計算方法。
3.2.1 無偏離情況下學生技能水平的計算
學生技能成績中心值設為TM,TM=(TU+TL)/2,TU、TL分別為學校設定的學生技能成績的上限和下限。當實際統計的學生技能成績平均值(X)與學生技能成績中心值(TM)相等,即X=TM。此時,無偏離情況下過程能力指數C計算公式為:
CP=T/6σ=(TU-TL)/6σ=T/6S
其中T為極差,反映了學校對學生技能的要求,TU、TL分別為學校設定的學生成績的上限和下限,σ為統計控制狀態下學生技能成績值的分布標準差,S為學生技能成績樣本標準差。
標準技能成績CP反映了學生對學校要求的滿足程度,CP越大,表明學生技能成績的一致性越高,越符合學校的要求。
3.2.2 有偏離情況下學生技能水平的計算
所謂偏離就是學生技能成績平均值(X)與學生技能成績中心值(TM)不相等,即X不等于TM。此時,能力指標計算值并不能反映學生的實際情況,需要修正。
設ε=X-TM,其中ε為學生技能成績平均值對學生技能成績中心值的偏移量。設K為ε對T/2的比值稱為偏移系數,則K=2ε/T。
當ε>0時,K>0,有偏移情況下過程能力指數CPK計算公式為:CPK=CP(1-K)=T/6S(1-2ε/T);當ε>0時,K<0,有偏離情況下過程能力指數CPK計算公式為:CPK=CP(1-K)=T/6S(1+2ε/T)。
3.2.3 學校學生整體技能水平的綜合判定
利用過程能力指數CP對教育過程能力做出判斷的一般標準。應當指出,學生技能成績符合性綜合評價給出標準并不適應所有高校,某些高校可根據自身的要求和實際情況,制定自己的標準。
當CP>1.67時,說明技能水平過高,此時應當調研學校的技能考評標準并進行調整;當1.67>CP>1.33時,說明技能水平充分,此時應當采取抽樣檢驗,減少抽樣頻次,也可以考慮提高技能考評標準;當1.33>CP>1.00時,說明技能水平較差,此時應當檢查其管理水平,并可對部分學生進行培訓或讓其進修;當1.00>CP>0.67時,說明技能水平差,此時應當考慮專業調整,進行適當的培訓或降低其考評標準;當CP<0.67時,說明技能水平嚴重欠缺,此時可考慮學校全面整頓。
參考文獻
[1]高丙成.我國教育現代化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與應用[J].教育科學研究,2019(07).
[2]王斌會.過程能力指數統計推斷的大數據方法研究[J].統計與決策,2019(05).
作者簡介
王秀然(1965-),女,漢族,山東乳山人,碩士,副教授,山東現代學院,研究方向:農村社會學、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