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翠芳


摘? ? 要: 本文從國家深化職稱改革,省級主管部門大力推進各項政策落實,全面下放高職院校職稱評審權為背景,對現行評價標準存在的問題、產生的消極影響、科學合理設計評價標準的路徑選擇等方面進行思考,并以昆山登云科技職業學院為例進行實踐探索,達到發揮職稱改革作用、促進民辦高職院校教師能力提升、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辦學競爭力的目的。
關鍵詞: 職稱? ? 評審權? ? 民辦高職? ? 評價標準
近年來,國家關于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各項政策陸續頒布實施,全國各省積極貫徹落實,2018年3月江蘇省下放了省內所有高職院校職稱評審權,包括民辦高職院校,這是一項促進新時代高職院校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舉措,也是提升民辦高職院校辦學地位和競爭力的有效手段。據統計,江蘇省共有高職院校90所,其中民辦高職院校22所,占比24.4%。由此可見,民辦高職院校是高等職業教育大軍中的重要組成,它的發展直接影響高職教育的可持續發展。這次評審權下放,可以充分發揮民辦高職院校體制優勢,根據崗位需求,選拔適合的人才;可以調動教師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全面提高教師的能力素質,進一步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促進民辦高職院校健康發展。那么接權后學校如何進行職稱評審制度改革,制定科學、合理的職稱評價標準,對于職稱改革政策的深化落實、職稱評審工作及教師個人都意義非凡,研究制定與國家政策要求、民辦高職院校發展相適應的職稱評價標準刻不容緩。本文從民辦高職院校接權后在職稱評價標準改革方面存在的問題入手,對如何科學合理設計評價標準進行分析,并以昆山登云科技職業學院的改革實踐為例進行探索研究。
一、民辦高職院校自主設計評價標準存在的問題
職稱評審權下放后,省內各民辦高職院校紛紛制定各自的評價標準,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一是絕大部分照搬省內統一標準,設計標準的原則、目的和導向性不明確,沒有采用科學的方法進行論證其適用性和可操作性。
二是評價標準導向性不明確,未能突出師德師風、能力業績和社會服務等要求。
三是未能真正做到客觀公正、實事求是地根據學校發展需要,教師崗位、學科、層次等差異,分類設計,量化設計,制定出具有各校特色的評價標準。
二、不科學不合理的評價標準帶來的消極影響
職稱評審制度是人事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評價標準是職稱評審制度的重中之重,評價標準設計不科學不合理,直接影響民辦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建設,導致一些教師對職業生涯茫然、缺乏進取心,教師隊伍不和諧、不穩定,教師專注教學、忽略能力提升,下企業頂崗實踐、參加繼續教育培訓的積極性不高等狀況,制約民辦高職院校“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目標的實現。
三、科學合理設計評價標準的路徑選擇
(一)明確設計原則
應遵循戰略相關性、導向明確性、科學合理性和可衡量性的原則,與學校發展規劃緊密結合,體現學校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導向,符合教師成長規律,使不同類型、不同層次、不同學科的教師得到公平公正的評價。
(二)明確設計目的
旨在發揮評價標準在品德能力業績方面的導向作用,激勵教師自主提升職業道德素養,積極參與教育教學能力、專業實踐能力提升等繼續教育培訓;進一步完善職稱評審制度,增強評審工作的準確性、科學性與權威性;解決民辦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培養一支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穩定性強的“雙師型”師資隊伍。
(三)明確設計方向
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分類推進人才評價機制改革的指導意見》和江蘇省印發的《關于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精神,確定高校職稱評審堅持以能力、實績、貢獻評價教師,注重考察師德師風、學歷資歷、能力業績、社會服務。
1.突出師德師風。“教育為本,師德為先”,在民辦高職院校教師師德師風尤為重要,學校可通過簽訂崗位承諾書、組織教師入職宣誓等措施,建立教師師德檔案,完善誠信承諾和失信懲戒機制。
2.突出學歷資歷。學歷資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師學識水平和教學經驗,民辦高職院校多數為青年教師且本科居多,須引導教師提升學歷層次,加強教育教學、積累專業實踐經驗,這是完善師資隊伍結構合理的需要。
3.突出能力業績。嚴格教育教學工作量考核,建立健全教學工作量評價標準,增加教學業績在職稱評價中的比重,建立“代表作成果”評價機制,提高科研成果質量。
4.突出社會服務。加強社會服務,擴大社會影響力,提高社會競爭力是民辦高職院校的發展目標。因此,必須重視教師參與產教融合、人才培訓、科技推廣等工作,突出社會服務導向。
(四)對評價標準進行分類設計
分類健全評價標準是高職院校職稱評審制度改革的重點,根據教師不同崗位、不同學科、不同層次的人才特點和職責,科學合理、各有側重地設計評價標準。
1.對崗位分類,按崗設評價標準。據調查,民辦高職院校師資隊伍主要分為專任教師、專職輔導員、實驗技術人員、行政管理人員。民辦高職院校的專任教師幾乎都是以教學為主,科研和社會服務為輔,重點考察其教學工作量、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工作業績;對專職輔導員及行政管理人員主要考查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教育管理研究水平;對實驗技術人員主要考察實驗室建設、實訓課程、實驗成果。
2.對學科分類,按學科作標準傾斜。按學科分類評價,區分各學科的特點,對不同學科專業教師的能力素質提出不同的要求。民辦高職院校學科一般分為:文科、理工科、藝術、體育等。文科教師的評價標準可提高課題、論文數量和質量的要求;理工科教師評價標準注重橫向課題、專利、技術開發等要求;藝術與體育類的教師評價標準側重技能競賽、學生獲獎、產品開發與設計等實踐業績。
3.特殊人才職稱評審綠色通道。對于高層次、急需緊缺人才或做出重大貢獻的人才,建立特殊人才職稱評審綠色通道。例如引進的海外高層次人才和急需緊缺人才放寬資歷、年限等條件限制或降低教學工作量、公選課等方面的要求;對為學校做出重大貢獻的人才,在任職年限、科研成果論文數量、年度考核上放寬條件。
四、昆山登云科技職業學院的實踐探索
(一)構建職稱評價量化指標體系
登云學院堅持評價標準設計原則、目的、方向,以教師職業勝任力標準為基礎,由師德師風、學歷資歷、能力業績、社會服務四大模塊組成,突出教師工作特性與特色,科學設置指標,合理設計權重、精準分配分值,建立健全科學完善并行之有效的指標體系。
1.賦予權重。評價指標的權重分配采用德爾菲法確定,反復征求專家意見,調整反饋,得出科學合理的權重比例,以下為專任教師職稱評價指標權重:
2.賦予分值。將評價指標細化成若干評價標準,根據重要程度、等級等衡量分值大小,賦予相應分值:
(二)職稱改革實際成效
一是完善了職稱制度建設,建立了《專業技術資格評審工作辦法(暫行)》《教師專業技術資格條件(暫行)》《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師專業技術資格條件(暫行)》《教育管理研究人員專業技術資格條件(暫行)》《實驗技術人員專業技術資格條件(暫行)》。
二是促進職稱評價與教師培養的有效銜接,充分發揮職稱制度對教師加強繼續教育的引導作用,鼓勵教師通過各類培訓、企業實踐等途徑,加強知識更新、專業發展和提高實踐能力,促進學校形成銳意進取、潛心教研的積極氛圍。
三是推進學校職稱評審工作準確化、科學化的有序開展,工作人員對標審核申報資料,評委評審有據可依,使得整個評審工作更加公正、準確、科學,教師對于評審結果認可度較高。
總之,在職稱評審權下放的背景下,民辦高職院校必須積極探索一套科學合理,符合人才成長規律,符合高職教育發展規律的教師職稱評價標準體系,以適應教育事業發展要求,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和學校的辦學競爭力。
參考文獻:
[1]吳莎.論高職院校職稱改革對師資隊伍建設的激勵作用[J].改革與開發,2018(14):131-132,142.
[2]張燚,溫世娣.高校職稱晉升量化評審制度構建探究[J].人才資源開發,2017(22):48-50.
[3]雷家彬.高職教師職稱評價標準的比較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16(4):91-97.
[4]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意見》[EB/OL].(2017-01-08)[2019-10-02].http://www.gov.cn/xinwen/2017-01/08/content_5157911.htm#1
[5]中共中央辦公廳? ?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分類推進人才評價機制改革的指導意見》[EB/OL].(2018-02-26)[2019-10-02].http://www.gov.cn/zhengce/2018-02/26/content_5268965.htm
[6]江蘇省印發《關于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的通知[EB/OL]. (2018-03-07)[2019-10-02].http://www.jiang su.gov.cn/art/2018/3/7/art_59164_7506123.html
[7]江蘇省關于下放全省高職院校教師職稱評審權有關問題的通知[EB/OL].(2018-06-19)[2019-10-02]. http: //rsc.jcet. edu. cn/default.php?do=detail&mod=article&tid=1107 689.
基金項目: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基于評審權下放視角的民辦高職院校職稱評審機制創新研究”(編號:2019SJA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