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志
摘 ?要:伴隨著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推進以及素質教育的實施,教育教學逐步進入到了新的發展時期,初中體育教學因此而正在進行著前所未有的轉變。在這種形勢和背景下,傳統教學方法顯然已經不能與新時期的體育教學相適應,所以探索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勢在必行。對此,本文將結合現實教學經驗,從轉變教育教學觀念、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和建立合作學習小組三個維度出發,全面系統地分析新時期下初中體育教學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新時期;初中體育;教學;方法
體育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教師要轉變過去單方面傳輸的教學傾向,轉變落后的教學行為和方式,改善學生被動學習的狀態,促進學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學習,提升教學的有效性并促進學生的身心全面發展。所以,廣大的初中體育教師應當跟隨新時期教育教學發展的步伐,把握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積極推進體育教學方法的改進、革新,最終促進初中體育教學實效的提升,發揮出體育教學的積極作用。
一、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樹立科學指導思想
觀念是行為的先導,只有以科學的觀念和思想為指導,才能夠保證教學行為、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高效進行。因此,在新時期下,每一位初中體育教師都應當轉變傳統的教育教學理念,包括“師道尊嚴”“以師為本”等,樹立“以學生為本”的科學指導思想,貫穿素質教育的基本理念,制定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目標,給予學生充足的學習、探究和發展空間,促使學生從原本被動式的學習狀態中轉變出來,為科學有效的初中體育教學奠定更為堅實的基礎。
例如,在教授“中長跑”這項運動時,本節課程的內容相對較為枯燥,很多學生們都反感中長跑的訓練。為了改善學生們的態度,筆者轉變了傳統的教學觀念。中長跑主要鍛煉學生們的心肺功能,但是過程相對枯燥,所以,筆者在教學中,融入了一些游戲活動,將課堂氛圍變得更加活躍,同時,筆者還會給予學生們更多的訓練空間,滿足學生們的學習需求,讓學生們擁有更多的訓練空間。這樣一來,筆者通過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樹立科學指導思想,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積極引導自主訓練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也是教學活動中的主體。然而傳統教學觀念下,體育教師卻一味地采用機械訓練的教學方法,將學生置于被動學習的地位,久而久之便會削弱學生的興趣和熱情,造成體育教學的低質量和低效率。對此,初中體育教師應當將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具體來說,教師需要全面、深入地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學習需求,以此為基礎來引導學生開展自主性的體育訓練,促使學生可以充分發揮自身的主體性,全面參與到活動中,進而從中實現身體素質的提升和全面發展。
例如,在教授“投擲”這項運動時,本節課程的訓練內容主要圍繞投擲實心球展開的教學,投擲實心球需要學生們掌握一定的技巧,從握球、準備過程再到投擲,都需要一定的技巧。所以,為了讓學生們更好地掌握投擲實心球的技巧,筆者先為學生們進行演示,讓學生們初步掌握投擲的技巧。然后,筆者再給予學生們充足的訓練時間,讓學生們獨立鉆研動作技巧,以此更好地提升投擲的水平。這樣一來,筆者通過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積極引導自主訓練,提高了學生的訓練效率。
三、建立學習合作小組,奠定高效課堂基礎
學習合作小組的建立不僅是新課程改革所強調和倡導的有效教學途徑,同時也是體育教學最為基本的教學方法,能夠為高效教學的達成和實現提供動力。因此,新時期下初中體育教師需要轉變過去統一性的授課方式,關注全班學生的整體學習情況、身體素質和能力水平,在此基礎上依據“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標準來將他們科學地分成4~6人一組的學習小組,進而鼓勵并引導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展開合作學習,實現相互促進和優勢互補,增強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團隊配合能力,讓整個初中體育教學得以高效地開展。
例如,在教授“足球”這項運動時,足球項目需要團體配合訓練,所以,根據足球運動的特點,筆者為學生們開展了小組合作訓練活動。在上課準備初期,筆者要求學生排好隊伍,進行熱身準備活動。熱身運動結束后,筆者再對學生們進行分組,每個小組5人。隨后,筆者布置訓練任務,讓各小組成員通過訓練內容進行磨合,逐漸形成配合。這對于足球運動而言,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運動員只有形成默契,才能更好地發揮足球運動的魅力。這樣一來,筆者通過建立學習合作小組,奠定了高效課堂的基礎,培養了學生的團隊配合能力。
總而言之,新時期的到來意味著各個學科教學都面臨著全新的任務,初中體育教學亦不例外。這就需要廣大的初中體育教師能夠順應教育教學發展和變化的趨勢,將素質教育理念作為教學指導,結合初中生的身心發展特點來展開深入的探索,從而實現轉變傳統教學觀念、積極引導自主訓練和建立合作學習小組等科學途徑的運用,實現教學結構和模式的調整,喚醒學生的學習潛力,從而全面提升初中體育教學的實效性,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成貴寶.探討初中體育教學提高學生主動參與策略[J].學周刊,2020(04):164.
[2]張小娟.淺議初中體育教學中的素質教育[J].學周刊,2020(04):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