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志紅?袁有志


摘 要:推動職業學校“三教”改革是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關鍵,研究“任務導向”課型,探究“有效教學”是這一導向下有價值的探索與實踐。
關鍵詞:任務導向;課型;有效教學
2019年1月國務院出臺關于《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到:“推動學校改革,提升培養質量” 是其中的一項重要工作,職業學校“三教”改革是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關鍵,研究“任務導向”課型,探究有效教學是這一導向下有價值的探索與實踐。
1 理論研究
1.1 課型
課型是對各種課進行分類的基礎上產生的最具操作性的教學結構和程序。課型研究的目的是解決教學流程和策略的問題。課型研究分類要求遵循不遺漏、不交叉、不重復的原則。
1.2 有效教學
有效教學是指教師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教學的有效性包括如下三重含義: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2 “任務導向”課型的概述及模型
“任務導向”課型是在理實一體化教學的大框架下,參照德國聯邦職教所(BIBB)的工作過程六階段模型。其結構包括“明確任務、制訂計劃、做出決策、實施計劃、檢查控制、評價反饋”六個行動過程。
3 當前單片機教學存在主要問題
經調研,因受教材、場地、師資等條件制約,按照單片機硬件電路、指令、定時、中斷、應用順序組織教學的情況還在一定范圍存在,前段幾乎不涉及具體的項目任務,不符合職中學生習慣在“做中學”的常理,導致學習興趣不濃,教學效率低下,與當前工學結合、對接崗位的理念不符。
4 “任務導向”課型的教學實踐
4.1 “任務導向”課程的教學目標
以大項目為課程,以行動導向為主線,以工作任務書引領,以子任務為學習載體,由點到面,集微化整。
4.2 “任務導向”課型的實施
1)明確學習任務。小組成員在課前收集與學習任務相關信息,學習行業、企業、專業標準。
2)制訂工作計劃。學生按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要求,設計可行的工作方案,如手工繪制電路框圖,單片機程序流程圖,列出BOM表,電路組裝與調試、操作步驟的理順等均可在計劃中細化。
3)小組討論,優化工作計劃。確定切實可行的工作流程,作為行動的依據,小組討論、比較用什么樣的芯片、元件,考慮安裝尺寸,成本等因素。
4.3 任務實施與驗收
1)用Proteus軟件繪制硬件電路。Proteus軟件提供了一個單片機仿真學習的“自由王國”,學生自主選擇單片機接口和外圍電路;設計的硬件電路編寫程序,完成軟、硬件功能的調試,完整地實踐單片機開發產品的過程。
2)程序編寫。依據流程圖,編寫主程序、子程序,匯編,糾錯生成擴展名為HEX的文件。教師可以設計不同層次的任務,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3)調試安裝。仿真環節能檢查程序編寫和硬件電路設計是否正確,Proteus運行時,監控效果直觀,學生可根據顏色方便區分問題出現在編程還是硬件電路上。例按鈕控制LED的子任務仿真過程如圖1所示。按工藝標準在萬能板或PCB板上焊接電路,調試運行,完成項目。
4.4 質量控制
教師在課前制訂質量控制驗收標準,學生按工藝標準、工藝流程進行操作,學生完成一個學習任務能將一部分標準落到實處,循序漸進,在學習過程中樹立質量意識和服務意識,控制“產品”開發的質量,滿足客戶的需要,樹立“顧客至上,服務第一”的思想,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過程評價以小組為單位檢查監督電路圖繪制,程序編寫,統調仿真,硬件電路安裝與調試的完成情況,記錄在“組員完成任務統計”欄,教師重點引導學生展示成果,張揚優秀的學生,引領全體學生共同進步。
5 教學效果調查及分析
從學生綜合接受度,“客戶”對產品滿意度,同行評教,學生評教等維對學生進行了調研,如表1所示。
“任務導向”課型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參與度,有更多的同學認可教師,但課程、場地相對穩定。應用“任務導向”課型后,教師評教、學生評教分值明顯提升,得到了師生的認可。學生和小組對學生“成果”滿意度高,但“使用價值導向、創造性”等項還有提升的空間。結合以上分析,“任務導向”課型在單片機課程教學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升。
“任務導向”課型在單片機課程教學中的應用,實現在有效教學:學生在完成每一個學習任務時,都經歷了“六階段”解決專業問題行動過程,獲得了工作過程知識、掌握了操作技能。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
參考文獻
[1]趙志群.職業教育教師工作手冊[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
[2]姜大源.當代德國職業教育主流教學思想研究[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3]廣州市教學研究院.廣州市有效教學系列成果之《課型創新篇》[M].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