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桂芳
摘 要: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偉大時代呼喚偉大精神,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公民道德建設,2019年10月,在《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頒布實施十八年后,出臺《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深刻回答了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等一系列帶有方向性、根本性的重大問題。
關鍵詞:農村小學;文明習慣;養成
我國素以禮儀之邦、文明古國著稱于世,在其漫長的發展過程中,留下了極其豐富的精神財富。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對未成年人進行文明習慣養成的教育是社會的需要,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早在2001年10月,中共中央頒布了《公民思想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綱要》指出,今后開展必要的禮儀、禮節、禮貌活動,規范人們的言行舉止,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質,培養一代又一代的“四有”公民。2004年2月,中共中央與國務院又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要加強對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文明行為習慣的培養,堅持把學校德育工作擺在素質教育的首要位置。就農村小學文明習慣的養成,筆者想從課題研究中談幾點體會:
1 不學禮,無以立——農村小學生文明習慣養成之現狀
子曰:“不學禮,無以立?!笨梢姡Y儀在人生中是何等的重要。它不是空氣,勝似空氣;不是糧食,勝似糧食。我校是一所鄉鎮小學,地處城市與農村之間,農村子女較多,父母職業的不穩定和文化程度的偏低,道德素養也不盡如人意,加上家庭教育的不同,導致了學生在文明習慣養成方面存在很大的差異。大部分家長只管孩子的生活,對孩子的思想道德漠不關心,學生的文明養成習慣差。 表現為:在日常生活中,說粗口、打架、撒謊是家常便飯,不遵守公共秩序,在公共場合大聲喧嘩,亂扔垃圾,衛生習慣比較差等等。基于上以現狀,我校決定先從學生的良好文明習慣養成教育入手,逐漸把這些好習慣內化為他們的文明素養,從而促進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
2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提高農村小學生文明習慣養成的對策
學生文明習慣的養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品德形成,是“感受——感動——感悟”的心路歷程,是進行品德自我構建,進而內化為品德的過程。所以能有效地引導學生品德自我生成的方法才是真正能走進學生心靈,感化心靈的好方法。
1)創新校本,因地制宜。將“學生文明習慣的養成”課題研究融入學校常規教育教學工作,納入教學計劃,在不違反上級課程設置的要求下,課程和師資安排上適當傾斜,形成常態化、穩定的教師
隊伍。
教師可因地制宜,創新校本教材,與學校特色、創文活動相結合,開展學生文明習慣養成的研究。教師們還可以把自己的實踐體會、成功經驗、教學反思等,以“教學論文”等形式呈現,為課題研究積累經驗。在全員參與,全面鋪開的基礎上,學校評選“和美少年”、“創文小衛士”、“和美教師”、“和美班級”,并把成功經驗推廣。除了重視人的因素,還要重視環境對學生思想形成的影響,我們主張開展多種形式的書寫禮儀經典詩句活動,懸掛文明習慣養成的宣傳書法、繪畫,使校園每一堵墻都能發揮“培養學生文明習慣”的功用。
在試驗開始,為參與課題研究的學生建立文明小達人檔案,用2年時間的跟蹤和對比,比較出參與試驗的學生和普通學生的成長差異,從而更好的完善現有育人模式和德育教育形式。
2)主題班會,專題引領。英國作家薩克雷管說過:“播種思想,收獲行動;播種行動,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人格;播種人格,收獲命運。”班會課就是班主任老師播種德育種子的最好機會。因此我們的班會課,由學校德育處制定,有詳細的教育連貫性和計劃。再把班會分成不同的主題,按不同的年段展開。班會課的形式多樣,“可以采用‘小故事大道理式敘事德育‘小活動大感悟式心靈德育,‘小實踐大體驗式生活德育等一系列活動德育,”。也可以把一個學期分成十幾個主題,每個周上一個主題。如第一周學“從小事做起,成為有道德的人”,第二周學“我會使用禮貌用語”,第三周學“和同學友好相處的秘訣”……學校的德育教育意味著信任,意味著介入,意味著喚醒,意味著促進,意味著學生更好的成長。
3)活動德育,潤澤人心。學校的文明習慣養成教育不是枯燥的。我們以班級為單位,通過語文、思品、班隊會、春游、秋游等課程結合開展。區分學齡特點和學情,在低年級開展為期四周的一系列養成教育的培訓。這是步入小學的孩子最先應該上好的一課,規范孩子的文明禮貌習慣、衛生習慣、生活習慣、道德行為習慣、學習習慣。在中、高年級開展 如何做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如何與同學相處,如何做父母的好幫手等等的文明習慣養成的教育。并開展經典誦讀活動,演講比賽、辯論比賽、講禮儀故事比賽、寫文明禮儀日記、寫年度心得體會等活動,讓孩子們在潛移默化中潤澤心靈。
4)生活德育,知行合一?!兜茏右帯费裕骸安涣π校珜W文,長浮華,成何人!”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推行學生在愛國愛鄉愛家、灑掃進退應對、待人處事接物中注意文明,開展“做個遵守交通規則的小市民”,“做個模范小村民”等活動,還善于利用特殊的時日,從學生身邊的小事中挖掘素材,提升學生的文明素養。如,利用教師節開展“感師恩,筑我夢”活動;利用“母親節、父親節”舉行“我為父母做件事”活動,讓學生給父母唱支歌,幫媽媽做一件家務事,給父母洗一次腳,寫一段悄悄話等,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利用國慶節開展“向國旗敬禮”活動,激發愛國熱情;開展節約“一張紙,一粒米,一滴水,一支筆,一度電”的五節約活動,進行艱苦樸素教育。開展“揚美德講故事”比賽等等。
5)經典引領,見賢思齊。巴丹在《閱讀改變人生》一書中說過這樣的一句話:閱讀不能改變人生的長度,但可以改變人生的寬度;閱讀不能改變人生的起點,但可以改變人生的終點。中國上下五千年,有著極為深厚的文化底蘊,有著璀璨無比的經典詩文。誦讀祖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不僅豐富了我們知識,提高了我們的學習成績,更像細雨潤物細無聲一樣地滋潤我們的心靈,使我們自然而然地形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質。我教低年級誦讀《弟子規》和《三字經》。期末開家長會時,聽到很多家長在小聲地聊孩子怎樣體貼家長,有一位家長給我們分享了一件他兒子的小事:最近冷空氣來臨,兒子躲在他床上,好久不讓他睡覺。他覺得兒子是不是做了什么壞事。后來他聽到兒子偷偷地給同學發微信:“我今天學黃香給我爸暖被窩,他夜班回家就不會那么冷了?!碑斘覀兩碓谄渲?,不由得覺得經典的魅力長存。
6)家校結合,幸福成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教育專家尹建莉提出:“父母之愛都深如大海,但有質的差異。決定質量高低的,不是父母的學歷、地位、收入等,而是其對孩子的理解程度和細節處理水平。”家長們還是很在乎自己的孩子的。所以每個學期的家長會,我除了匯報班級的情況,還會把有思想波動的孩子的家長留下來單獨聊,針對孩子的情況給他們一些教育的建議。這樣一來,那幾位家長會感覺我這個班主任并沒有拋棄他們的孩子,感動之余肯定會配合我的工作。家校聯合,雙管齊下,孩子們的道德教育就有了更深一層的保障!
3 玉經琢磨多成器,劍拔沉埋便倚天——把文明習慣養成教育進行到底
“任何新生事物的成長都要經過艱難曲折的過程,要有永不放棄的耐心和信心?!痹谖拿髁晳T養成教育前進的路途中,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情況。但我們前進的決定不會改變。
參考文獻
[1]張保明.論德育灌輸[M].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尹建莉.好媽媽勝過好老師[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