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招秀 金振宏 梁彥蕊
摘 要 本文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對江蘇省部分高職院校大學生的就業價值取向進行調查,并在此基礎上分析其變化特點,從社會層面、學校層面、家庭層面和個人層面四個維度提出引導高職院校大學生樹立科學合理就業價值取向的對策。
關鍵詞 高職大學生 就業價值取向 變化特點 引導
中圖分類號:G647.38??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20.01.050
Abstract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employment value orientation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in Jiangsu province through questionnaires. Based on the result, the changing characteristics is analyzed, therefore the strategies are proposed from four dimensions to help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to establish a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employment value orientation.
Keywords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value orientation; changing characteristics; guidance
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就業是民生之本,財富之源,要堅持就業優先政策。高校畢業生是全國就業大軍中的重要群體,2019年普通高校畢業生達到834萬人,而其中高職院校畢業生人數占到了半壁江山,就業壓力不容小覷。高職院校大學生(以下簡稱大學生)的就業價值取向不僅決定著就業目標的定位與選擇,還決定著他們的就業心態以及就業行為,直接影響著大學生就業的職業選擇與發展。調查分析當前大學生的就業價值取向現狀及變化特點并尋求科學合理的引導對策,對促進大學生就業教育創新發展,幫助大學生充分高質量就業,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1 就業價值取向的內涵
大學生就業價值取向是指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下,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對職業價值的追求、自我定位、職業定位、職業評價和職業選擇的一種傾向性態度,是個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就業過程中的現實表現。大學生就業價值取向一方面受就業主體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影響,具有個性,另一方面又與社會發展、國家政策和高校就業服務等外部環境息息相關, 具有社會性。從狹義上講,就業價值取向包括就業主體對畢業去向、就業行業、就業單位性質、就業地域、就業穩定性、薪資待遇、個人發展等方面的選擇,屬于職業選擇和追求的范疇;從廣義上講,還須涵蓋自我認知和職業評價定位,包括職業自我評估(興趣、性格、能力、家庭條件等)、職業生涯發展機會評估(社會分析、職業分析、行業分析、企業分析)、就業意識、職業規劃、就業心態、求職準備、就業成本、擇業途徑等。
2 大學生就業價值取向變化特點
為了更加清晰地了解當前大學生的就業價值取向,筆者設計了《高職院校大學生就業價值取向調查問卷》,面向江蘇蘇州、常州、南京、徐州等市的幾所高職院校的大學生進行抽樣調查,共回收有效問卷402份。結合問卷調查及對高校就業指導部門教師的訪談,對當代大學生的就業價值取向特點分析如下:
(1)就業準備比較充分。關于畢業后的去向安排,77.61%的大學生選擇就業,21.14%的大學生希望繼續升學,只有1.24%的大學生愿意自主創業,說明大學生的就業態度積極,創業意識淡薄。在關于用人單位最看重應聘者的條件調查中,排名前三的依次是專業知識和技能、學歷、個人能力,分別占比有88.31%、83.08%、71.64%,這表明大學生意識到必須不斷提高學歷、提升知識技能和社會能力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針對就業前的準備工作,74.88%的大學生做到了努力學好專業知識和技能;61.94%的大學生會通過兼職或實習獲取工作經驗;積極參加校內外各種活動和就業指導課程的大學生占比分別為48.51%、47.76%;另外有25.37%的大學生會經常與老師或已畢業的師兄、師姐探討就業問題;從擇業途徑來看,84.08%的大學生通過校園招聘會獲取就業信息,70.9%的大學生通過就業網站向意向單位投遞簡歷,同時也會通過人才市場、朋友介紹、報紙、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多渠道關注就業動態,但大學生的擇業途徑對學校的依賴性依然很高。從就業準備工作覆蓋面來看,絕大多數大學生就業前的準備工作做的比較充分。
(2)就業目標期望值過高。對當前就業前景的認識上,10.7%的大學生對自己的就業前景很有信心,認為現在就業機會很多;64.68%的大學生表示目前就業形勢還好,認為足夠努力就能找到合適的工作;20.15%的大學生認為當前就業形勢非常不樂觀;另有4.48%的大學生表示對就業前景不太清楚。針對初次就業期望的月薪值,31.84%的大學生期望的初次就業的薪水達5500元以上;39.3%的大學生期望值在4000至5500元;28.11%的大學生期望值在2500至4000元;只有0.75%的大學生期望值在2500元以下。據有關統計,2017年江蘇省普通公辦高職高專院校的大學生實際月薪平均數僅為3536元。由此可見,許多大學生對當前就業形勢預判不足,盲目樂觀,對自身的定位和認知不夠客觀,就業期望值過高。
(3)就業選擇日趨穩定。從就業地區來看,大學生在就業地域上仍傾向于發達地區,選擇在學校所在地區和回鄉就業的大學生占比分別為39.05%、43.53%;13.43%的大學生首選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就業;僅有1.49%的大學生愿意到西部較有發展潛力的地區就業;剩下2.49%的大學生選擇出國或在其他地區就業。江蘇因經濟發達且地理位置優越歷來成為吸引各路人才的風水寶地,高職大學生學歷偏低,去北上廣等一線城市就業缺乏競爭優勢,從求穩務實的角度就不難理解本次受調主體多數會選擇學校所在地或回鄉就業。從工作單位性質來看,大學生就業日益追求穩定性,國企、機關事業單位依然成為大學生追捧的對象,以上兩者占調查人數的62.19%;選擇去合資企業、世界500強或全國500強企業、私企、外企就業的大學生比重相當,占比各為4%左右;剩余22.64%的大學生對就業單位持無所謂態度。由此可見,追求穩定、害怕風險是大學生就業價值取向的一個重要特征。
(4)就業影響因素多元化。從擇業考慮的因素來看,大學生求職時最為關注的是“薪酬待遇”和“工作穩定性”,分別有73.13%、65.17%的大學生將其列為最重要因素或次重要因素;此外,如“工作環境”“發展機會” “興趣愛好”及其他一些因素也會對大學生擇業產生一定的影響。例如,筆者所在學校有一位2019屆畢業生因表現優秀,擬被蘇大附一院錄用,可他卻非要單位同時錄用其女朋友,這一特殊要求讓他求職屢屢碰壁。當問到困擾求職的因素時,40.3%的大學生表示在擇業過程中缺乏經驗;17.66%的大學生認為“對企業招聘流程和基本要求缺乏了解”是其在求職路上的攔路虎;“專業不對口或專業面太窄”“就業指導和服務體系不完善”等問題也對大學生求職造成了一定的困擾。從以上數據來看,影響大學生就業的因素日益多元化且因人而異,同一影響因素對不同求職者的影響程度也不盡相同。
3 引導大學生樹立科學合理的就業價值取向的對策
(1)社會層面——完善機制,創造良好的就業環境。大學生處在現實的社會環境中,其就業價值取向不可避免地會受社會經濟、文化、政策等外部因素的影響。首先,要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正確的主流輿論引導大學生樹立科學的就業價值取向,引導他們在就業過程中將自身價值和國家需要相結合,合理定位。其次,要建立更加公平、公正、公開的就業競爭機制,促進就業供需精準對接,強化內外監督,為大學生創造良好的就業環境。最后,要進一步完善促進大學生就業創業的扶持政策。國家要繼續加大支持力度,制定和完善高校畢業生赴基層就業的政策和優惠措施,吸引高校畢業生奔赴基層、扎根基層;此外,政府要大力扶持大學生創業,不斷完善有利于大學生創業的政策,加大對創業資金的投入,做好創業服務,激發大學生創業熱情,解決創業難的問題。
(2)學校層面——創新方式,提供全面的就業指導。學校是傳授知識和價值體系的主陣地,學校教育應為大學生樹立科學合理的就業價值取向提供行為導向。首先,除了應做好學生的專業教育之外,更應重視對學生職業意識和職業道德的培養,幫助學生提升自我認知能力。在就業價值取向的形成過程中,認知自我是前提和關鍵所在。當前,不少大學生就是因為對自身認知不清導致就業期望值過高。因此,應該以人為本,有針對性地舉辦就業知識講座,開展與專業相適應的就業實踐活動,讓學生掌握更多的就業知識和實踐技能,更好地認清當前的復雜就業形勢,結合自身情況進行合理的職業定位。其次,還應通過門戶網站、微信公眾號、微博、宣傳欄等媒介加大對國家就業政策的宣傳力度,幫助學生了解和掌握國家出臺的相關就業政策,為學生形成科學合理的價值取向提供條件。最后,學校要加強和用人單位的溝通,定期組織校園雙選會,健全和完善就業信息平臺的建設,全方位做好就業指導服務工作,有效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和就業率。
(3)家庭層面——轉變觀念,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家庭是學生成長和社會化的第一個場所,對學生的發展、價值觀的形成具有深遠的影響。首先,家長要密切關注社會就業形勢和子女自身情況,正確把握子女所學專業與社會需求兩者之間的關系,對子女抱有理性期望,引導子女自我合理定位。其次,家長要摒棄求穩定的傳統就業觀念,變包辦為鼓勵、變主導為指導,在子女就業遇到困難和挫折時做好心理疏導,鼓勵子女努力去嘗試、大膽做選擇,有效發揮子女的主觀能動性。最后,家長要注重培養子女的興趣愛好、獨立自主的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讓子女在愛的氛圍中成長,在潛移默化中形成積極正面的就業價值取向。
(4)個人層面——明確定位,設定合理的就業目標。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形勢,大學生就業問題充滿了不確定性,機遇與挑戰并存。首先,大學生要在認清國內外形勢的基礎上,從自身特點出發,明確自己的專長和興趣所在,對自身做出客觀、準確的評價,明確自我定位,科學制定職業規劃,合理設定就業目標。其次,打鐵還需自身硬,大學生要了解自己所學專業在市場中的職業定位,加強對專業知識和實踐技能的學習,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水平,增強認識社會、適應社會和服務社會的能力,不斷拓寬職業發展道路。最后,大學生還需多方位、多渠道主動獲取就業信息,及時關注就業動態,結合市場需求和自身條件,適時調整就業目標,提升就業能力。
基金:2018年蘇州高職高專院校學生工作課題項目“高職院校大學生就業價值取向變化特點及引導研究”的成果(項目編號:SGZXB201808)
參考文獻
[1] 王建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大學生就業價值取向的影響分析[J].長江大學學報,2018(10):54.
[2] 戴貴芬,林明惠.當地大學生就業價值取向特點及引導機制[J].集美大學學報,2016(5):60-63.
[3] 付丹,魯娜.高職學生就業價值取向的調查研究[J].職教論壇,2014(32):16-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