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曉東 譚梅 余曉竹
摘要:現代學徒制對我國職業教育起到了關鍵的推動作用。正視職業教育實施現代學徒制的重要意義,深入解析現代學徒制與傳統學徒制的差異,探索出適合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學校和企業雙主導的現代學徒制的有效實施途徑,改變職業教育原有落后的人才培養模式,為學校、企業、師傅、學徒四方協調發展,提升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議。
關鍵詞:職業教育 現代學徒制 實施 途徑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20)06-0167-02
為使我國的職業教育適應經濟社會的發展,各職業教育院校嘗試各種教育模式,改革目前現有的機制體制,現代學徒制制度也被提上日程,隨著我國現代學徒制制度的試點和深入,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績,但也存在需要完善優化的方面。
一、現代學徒制與傳統學徒制的相同點和區別
學徒制在我國由來已久,傳統學徒制就是師傅指導徒弟學習某項工作技能,徒弟通過觀察師傅工作,傾聽師傅講授技藝特點,接受師傅指導實際操作等過程逐步學會這項技能。而現代學徒制是在傳統學徒制的基礎上,為適應市場人才需求,通過學校和企業深入合作,有計劃、有目的的,以工學結合的形式對職業院校的學生或者企業員工進行專業知識和技能培訓。
1.兩者的相同點
一是所傳授的都是相關的職業技能,在傳授職業技能過程中,都是以相關工作為載體,在不斷的工作過程中,通過師傅的講授,由易到難逐步掌握本項工作需要掌握的實際操作技能。
二是在熟練掌握相關的復雜技能過程中,進行嚴格的、大量的技能訓練。而在訓練過程中,均是由師傅對徒弟或學生監督和技能培訓;學徒或者學生要經過一系列的相關考核才能出師或者取得相關資質。
三是雖然現代企業的大規模生產和過去小手工作坊的生產模式有很大區別,但對學生或學徒的創新創造、團結協作、操作、學習和掌握新知識等能力的要求是一致的。只有具備以上能力的人才,才能不斷適應社會發展,充分發揮自己所長,促進社會變革和發展。
2.兩者的區別
一是現代學徒制中的學生或學徒在相對規模較大的企業中實訓,并在課堂上學習相關的理論知識,二者相輔相成,理論和實踐能有機結合。而傳統學徒制,徒弟只是在師傅的指導下實踐,沒有相應理論做指導。兩者學習的內容不同。
二是現代學徒制中,學徒的培訓結果往往通過國家職業資格來認定,國家相關職業資格有嚴格的評定程序,學生或學徒只有通過資格考試才能被認定為取得相應資質,同時在企業中才能被聘為相應的技術等級,學習的成果一目了然。而傳統學徒制,沒有詳細的評定標準,只能以學徒相關技能掌握的熟練程度人為地來判斷,判定標準較為模糊,會出現較大偏差。
三是現代學徒制,學習的理論知識是成體系的,在學習過程中,不但可以學到口耳相傳的經驗教訓,也可以學到前人總結出來的成理論體系的知識,這些知識在和技能完美融合時,可以不斷地促進技能增長,從而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而傳統學徒制,學徒們只能學到師傅口耳相傳的隱性知識,技能雖然學到手,知道怎么做,但不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做,只做到了知其然。
四是現代學徒制得到政府、院校、企業的大力支持,并有相應的法律保障。學生或學徒在學習或實習過程中,會得到來自各方面的支持、幫助和保障。而傳統學徒制往往只是師傅和徒弟之間的口頭協議,徒弟在學徒期間保障體系不完善。
二、職業教育實施現代學徒制的意義
現代學徒制是以我國傳統的學徒制為基礎,結合當代社會發展因素的職業教育,因此,應堅持學校和企業同步規劃,保證學生在接受課堂職業理論教學的同時使其到深入企業實踐操作的機會。[1]現代學徒制的實施,可以讓學員或學徒在工學結合的過程中,更好地把理論和實訓系統整合,不僅學到知識,掌握相應的操作技能,還能提升能力,促進綜合素質提高,適應企業發展,增加就業機會。
1.促進就業
現代學徒制的實施,使學員或學徒直接在企業真實的工作環境中學習理論,訓練崗位技能,接受企業精神和企業文化熏陶,大幅提升綜合素質。并且讓他們與企業實現零距離頂崗對接,學習的相關技能,也是企業需要的,可以促進就業質量,提高就業率。
2.深化校企合作,產教融合
目前,我國國家層面與校企合作相關的機制體制、法律法規并不健全,而幾乎所有的職業院校都實行校企合作,但大多數的校企合作層次并不高,往往停留在企業缺人了,就到學校找一些應屆畢業生這個層面。而實施現代學徒之后,借鑒國外成型的先進經驗,進一步深化校企合作,企業幫助學校改善實習實訓條件,提升教師實踐能力,讓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內容更貼近企業實際需求,學生半工半讀,參與企業產品生產。學校可以為企業訂單式培養相關人才,節約企業人力物力成本,院校教師可以針對企業管理和產品進行相關研究,相關研究成果可以推廣和應用到企業的生產實踐,提升企業競爭力。
3.提高學生職業技能,培養職業精神
現在學徒制的根本就是從職業角度培養人,學生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學習和實踐,在這一過程中,優秀的企業文化、職業素養、產業文化、環保意識、節約意識、工匠精神等都融入教育過程中,這樣的耳濡目染比說教的教學效果更為明顯,全面提升技能型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效果。
三、現代學徒制有效實施要點
校企合作構建適合學徒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及課程體系、制定育人機制、招生招工計劃及相關保障制度。各級政府部門應出臺相關政策、法規和獎勵機制,有利推動現代學徒制的教育模式在職業教育發揮的重要作用。[2]
1.保障現代學徒制順利實施
目前,我國政府還沒有像國外那樣,制定出相關的法律法規、政策措施及投入資金,用于約束和引導企業參與職業教育。企業在校企合作過程中,不同規模的企業參與現代學徒制教育的投資成本、收益回報各有不同。大部分企業并沒有編制綜合成本和效益數據分析投資回報率,卻普遍在主觀上形成“投資偏大,收益偏少”的觀念。企業對學徒制項目投入成本后,不能獲得對等的即時效益,是制約企業積極性的根本原因。[3]因此,企業對現代學徒制的積極性不高,參與度也不高。要改變這種狀態,政府需出臺相關的法律法規、政策制度及相應的資金投入,讓企業能夠在合作中真正得到實惠,積極參與高技能人才培養。
2.改革招生模式
讓企業真正參與院校招生,把招生和招工結合起來,形成招生即招工的招生制度。院校和企業共同參與招生,根據生源特點,采用多種招生考核方式,分層次招收學生,明確學生學徒的雙重身份,以及在校學習及在崗實習期間的相關義務及權益,規范招生及招工程序。
3.改變人才培養模式
讓企業積極參與到人才培養,形成院校和企業雙育人主體,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及各類標準,統籌利用教學資源,開發適合企業實際需要的課程體系,同時企業把企業自身的企業文化、企業精神引入校園,讓學生在耳濡目染中對相關企業有所了解,產生歸屬感,讓學生自愿到相關企業去工作。
4.教學模式適應相關崗位需求
學生在校期間大力推行一體化課程或項目化課程,相關指導教師要了解和掌握企業實際工作崗位的要求,把相關知識融入課程中,促進學生理論和實踐相統一。學生下廠實習,在工作崗位上,由企業師傅負責指導培訓學生崗位技能,院校專業教師也要下工廠教學,促進學生理論知識學習,讓學生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理論與實踐融合,掌握國家職業資格評估所需要的理論知識與操作技能,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5.改革校內實習、實訓內容
目前,職業院校多數的校內實習、實訓內容都是專業教師根據教材或者自身工作經驗創設的,與企業具體的崗位實際要求差距很大,要想讓學生的操作水平更能貼近企業,要讓企業參與校內的實習實訓內容制定,結合國家職業資格證書考核要求,由企業和學校共同制定實習、實訓計劃或大綱,分解專業,把企業實際崗位的核心技能要求融入到學校的實習實訓,同時編寫具有崗位特色的實習、實訓教材,制定考核標準,探索實習實訓新機制。
6.完善評價機制
實施現代學徒之后,要將企業評價和師傅評價引入評價體系,一體化課程或項目化課程,也要引入學生自評和互評,同時積極探索引進第三方評價機制,理論考核與實操考核相結合,注重學生能力評價,切實提高學生的就業創業能力、崗位核心能力、職業遷移能力,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7.建立健全雙導師制度及校企互聘互用制度
校企雙方執行雙向掛職鍛煉。學校的專業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讓教師更了解企業,提高專業教師的操作水平,明確課改后的教學內容及教學方向,為教學和企業培訓打下良好基礎;企業選派高技能水平師傅到學校任教,提高企業知名度及為企業選拔優秀人才,節約人力和物力成本,實現雙贏。
8.建立健全現代學徒制相關內部管理制度
為適應現代學徒制,院校要建立和完善彈性學制制度、學分制度、考核評價體系、頂崗實習管理辦法等一系列制度,讓學生或學徒的理論學習和頂崗實習能夠順利進行,并有相應的評價方式。同時,學生在企業進行實習時,確保安全順利。
參考文獻:
[1]劉轅.高等職業教育實施現代學徒制的瓶頸與對策探討[J].淮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17(5):79-80.
[2]陳翠玲,陳曉華,陳碧雯,等.基于高等職業院校實施現代學徒制的途徑與對策探討[J].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18(9):6-7.
[3]何司彥,劉建新,李楊紅.不同規模企業參與現代學徒制“成本—收益”的比較研究[J].建材與裝飾,2019(21):138-139.
責任編輯:楊國棟
[作者簡介]盧曉東,吉林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機電專業教學;譚梅,吉林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二級教授,研究方向:機電專業教學;余曉竹,長春市委政法委、市法學會學術研究部主任,碩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