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詞匯是構建語言的材料,是學好語言的基礎。本文針對目前初中英語詞匯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詞匯教學應基于語篇情境,讓學生通過足量語篇反復接觸、認識、理解、感悟并運用詞匯,基于語篇情境的詞匯教學是實現英語課堂“減負增效”的有效之策。
關鍵詞:語篇;詞匯教學;感悟
一、 問題的提出
詞匯是英語學習的基礎,對學生的英語學習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是初中英語教學的重要內容。《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提出五級知識目標的詞匯量為1500~1600和200~300個習慣用語或固定搭配,主張學生在語境中接觸、體驗和理解真實語言,并在此基礎上學習和運用語言。為此,初中英語詞匯教學的目標不僅是要幫助學生學習詞匯、積累詞匯,而且要指導學生擴充詞匯并靈活運用詞匯。
從近幾年的中考題型來看,英語試題通過語篇的形式考查詞匯,考查的不是一個個孤立的單詞,而是某個詞與其他詞之間在語法和語義上的關聯。然而,在當前的課堂實踐中,我們發現,不少教師在詞匯教學的理解方面存在誤區,僅僅照著單詞表按部就班地教授單詞,完全隔離了詞匯和語篇之間的聯系,更不注重創設語境來拓展詞匯的深度和廣度。這種教法,導致單詞變得孤立、缺乏實際意義,讓學生脫離語篇機械地記憶一個個孤零零的單詞,卻無法正確運用于聽、說、讀、寫之中。這樣的詞匯教學方式,只是停留在語言形式的機械模仿層面,卻不關注詞匯的語言意義及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內在體驗,學生只是在被動地接受語言卻沒有調動其思維層面的參與,不利于培養學生通過語篇語境來把握詞義的能力,也大大影響了其閱讀能力的提高,導致學生在詞匯學習方面缺乏興趣,疲于應付,課堂教學效果不佳。既然如此,如何基于語篇情境進行英語詞匯教學,促進學生理解,增強學生運用,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值得廣大英語教師不斷探索的問題。
二、 研究的價值
(一)理論意義
2011年版《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在詞匯表說明中特意強調了在具體語境中學習和使用單詞的理念。基于語篇情境的詞匯教學模式,打破了傳統詞匯教學中將詞匯與語篇各自孤立的狀態,通過呈現具體的語篇語境,縮短了學生從語言輸入到語言輸出的時間,減輕了學生在處理語言信息時的負擔,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理解和運用能力。本研究強調初中的詞匯教學要依托語篇進行,全面深入理解詞匯,靈活運用詞匯。基于語篇情境的詞匯教學有利于提高英語詞匯教學的效率,將詞匯教學置于具體的語篇語境中能夠幫助英語課堂真正實現減負增效。因此,基于語篇情境的詞匯教學理論對于初中英語詞匯教學具有重要的理論指導意義。
(二)實踐意義
依托語篇進行初中英語詞匯教學研究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1. 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正如張獻臣老師所說:“利用語境教學詞匯比孤立地、干巴巴地教要有效得多,因為語境能夠激發學生的知識聯系和意義聯想,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單一、枯燥無味的詞匯學習模式只會讓學生疲于應付,而形式多樣、生動有趣的語境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學習的愿望。課堂教學中,教師把語篇和詞匯有機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做到“既見樹木,又見森林”,使學生好學與樂學。
2. 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依托語篇進行初中英語詞匯教學,讓教師的教學流程更加順暢自然,詞匯的呈現方式更加合理巧妙,使得詞匯的學習更加輕松愉快。讓學生結合所學的語篇話題展開多層次、多角度的活動,激活學生記憶深處的相關話題詞匯,幫助學生準確理解詞匯、形象記憶詞匯,達到詞匯學習的良性循環,極大提高學習效率。
3. 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
初中生的語言能力主要體現在其所掌握的詞匯量及能否在交際中正確運用。詞匯的學習是發展學生聽、說、讀、寫等各方面能力的基礎,將詞匯融入文本創設的語境中,便于學生通過上下文、語篇發生的背景因素以及語篇承載的文化內涵去理解詞匯的交際意義,提高語言交際能力。
三、 核心概念界定
(一)關于語篇的概念界定
“語篇”在英語里有test和discourse兩種說法,但在不同學者的論著中有著不同的含義。系統功能語言學派的創始人Halliday對語篇的定義為:“The word text is used in linguistics to refer to any passage,spoken or written,of whatever length,that does from a unified whole.”Halliday和Hasan在其著作中指出語篇是一個“篇章織體。” 我國語言學家胡壯麟提到:“語篇指任何不完全受句子語法約束的,在一定語境下表示完整意義的自然語言。語篇可以是一個詞,一個短語或詞組,也可以是一個小句,一次對話等。”
從以上定義可以看出,雖然國內外學者對“語篇”有著不同的理解和界定,但他們都認為“語篇”既是語言單位,也是語義單位,并且與一定的語境緊密相關。所以我們說,一切能夠在語境中表達意義或發揮一定語言功能的句子、篇章都可以看作是“語篇”。
(二)關于詞匯教學的概念界定
英國語言學家D.A.Wilkins認為,沒有語法,人們認為不能表達很多東西,而沒有詞匯,人們則無法表達任何東西。我國學者劉曉玲在《淺談中學英語詞匯交際化教學》一文中指出:“孤立、被動的記憶互不相干的英文單詞,效果不佳。交際化的詞匯教學是教師引導學生利用他們已學習的和正在學習的詞匯談自己感興趣的話題,激發學生真正的交際需要,使學生輕松愉快地學習詞匯。”趙小沛老師在《英語詞匯教學探討》中提出:“詞匯教學的重點應該是如何使學生掌握大量的詞塊和語塊,并用它們構成完整的句子和語篇,而不是教授孤立的詞語。”
總之,基于語篇情境的詞匯教學是指單詞教學要緊密聯系一定的語篇語境,在具體的語篇語境中學習、理解、積累、擴充并運用詞匯。其核心思想在于,在詞匯教學中創設語境,置單詞教學于具體語境中,置語言運用于具體情境中,讓學生在語篇情境中體驗并運用語言,即通過有意義的語言輸入來激活有意義的語言輸出。
四、 基于語篇情境的初中英語詞匯教學模式
在初中英語詞匯教學實踐中,教師要積極創設語境,目標詞匯的教學要基于語篇語境,切實提高詞匯教學的效果。
(一)瀏覽全文,標示生詞
基于語篇情境的詞匯教學,首先要給學生呈現完整的語篇語境,讓學生通過瀏覽全文,標示出生詞或有疑惑的詞匯,讓這些目標詞匯醒目地出現在具體的語境中。這種以豐富充實的語篇內容導出文本中的新單詞,體現了詞匯與語篇語境密不可分的聯系,使單詞的呈現變得巧妙自然,使學生更易于接受,更能激發學生內在的求知欲,既避免了單調乏味的以單詞表形式直接呈現詞匯的模式,又充分發揮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主動性。
(二)理解語篇,推測詞義
在不同的語篇中,詞與詞在語法和語義上關聯性的不同就決定了他們的形式和意義的不同。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語篇,教師可以根據語篇的具體內容預設種種問題。這些問題要啟發學生思考,引導學生探索,幫助學生理解語篇語境,讓學生通過慢慢感知和體驗語篇語境,細細揣摩和推測詞匯的深層含義,深化對詞匯的理解。如此,單調枯燥的詞匯學習就會變得更加充實而有趣,從而使學生對詞匯的學習變被動為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僅大大提高了詞匯教學的效率,而且培養了學生在具體語境中對詞匯的理解與判斷能力。
(三)結合語境,解讀詞匯
學生瀏覽全文,標示生詞,使得詞匯呈現于具體的語篇語境中,然后通過對語篇語境的理解自主推測詞義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需要通過舉例、造句、練習等多種方式進一步解讀重點詞匯,以幫助學生全面掌握詞匯,深刻理解和運用詞匯。所以,我們要結合具體的語篇語境,根據語境提供的信息和各種線索,在提取、分析語境的過程中加深學生對詞匯的感知和理解。
(四)設置語境,鞏固拓展
在具體的語篇語境中導出詞匯、推測詞義并結合語境解讀詞匯的用法后,教師要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設置相關語境,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運用、鞏固拓展詞匯。例如,教師可以結合所學的重點詞匯和課文內容,設置口頭或書面表達等形式多樣的課堂教學活動,幫助學生學以致用,使學生在參與這些活動的過程中檢測所學重點詞匯的掌握情況,在教師所設置的具體語境中鞏固拓展詞匯的用法。
總之,脫離語篇的詞匯猶如離開了水的魚,詞匯教學不應讓學生脫離語篇而孤立地識記和背誦一個個單詞,而應基于語篇情境,基于詞匯與語篇之間的內在聯系,依托語篇加強學生對詞匯的理解和運用,使詞匯教學真正落到實處,扎實有效。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張獻臣.基于核心素養的英語詞匯教學[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18(5).
[3]Halliday,M.A.K. & R.Hasan,語言、語境和語篇:社會符號視角下的語言面面觀[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2.
[4]胡壯麟.新編語篇的銜接與連貫[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
[5]侯弈松.隱喻研究與英語教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6]劉曉玲.淺談中學英語詞匯交際化教學[J].學科教育,2000(5).
[7]趙小沛.英語詞匯教學探討[J].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研究,2002(10).
作者簡介:王蔚,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第二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