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金鳳
摘要:幼兒園的學前教育經常會選擇社會性的實踐活動,因為這樣的實踐活動是在我們教師的指導下,孩子們從課堂里面走出去,再親身參與有意義的社會活動,這樣的活動不僅有一定的新穎性而且還富有趣味性。活動的趣味性經常能沖淡小家伙們對自我的“認定”,給愛好、性格、家庭背景不一樣的孩子們以廣闊的發展空間。孩子們興致勃勃地參加有意思的實踐性活動,他們自身的特長一般都可以找到合適的地方發揮出來,就像在學習中容易有一個值得學習的小伙伴一樣,孩子們有了榜樣的帶動,對自身的參與更加自信,更加能夠肯定自己,然后小家伙們的社會交往的能力就能得以發展,使孩子們的潛能充分發揮出來。正如我們幼兒園領導一直說的,讓每一個孩子都享有成長的機會和快樂。
關鍵詞:社會性實踐;瑞吉歐;社會實踐;工作;興趣
最近幾年來,我們的領導還有各個教研主任參觀學習回來,總會和教師一起交流,來一個有趣的思維碰撞。周邊的許多幼兒園也都紛紛嘗試開展了各種類型的幼兒園主題教育活動,咱們幼兒園,也開展了很多研究,比如生成性課程方案教學、一課多游項目活動、繪本引進策略的主題探究。但在各個班級內部主題教育活動實施過程中,時有出現生搬硬套的現象。基于以上現象,咱們充分利用園區內的生態教育的資源,開展實踐性的主題教育活動,真正地讓孩子們置身于真實的自然和社會生活去體驗和感悟,意義就更加深遠了。
案例1:
為了更好地讓幼兒感受到收到信、把信寄出去的快樂,讓幼兒會用繪畫的形式表現自己在幼兒園的生活,教師帶著小朋友們一起準備到郵局去走一走,看一看,讓大家都知道郵遞人員的辛苦。
案例1分析:
怎樣更好地理解信的內容與郵寄的含義?我們充分地遵循生態經濟學原理,在星港花園以內,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健康的持續發展。幼兒園所在的小區附近有青楓公園,于是教師充分利用周邊的資源,展開此次的大班社會實踐活動——參觀北港郵局。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孩子們進行科學探究要在安全的、充滿支持性的心理氛圍里,積極鼓勵孩子們提問,我們得支持幼兒進行自主的探究。教師和其他成人的參與,特別是教師的參與,本身就是一種鼓勵。當幼兒有疑問時,教師應當積極對待并和幼兒一起討論。當收到邀請時,成人應當作為一分子參與幼兒的探究,認真而熱情地傾聽幼兒的表達和分享交流并給予適當的回應,都是對幼兒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勵。
當幼兒收到信感受到來自父母的驚喜時,他自然會對信的郵寄過程感興趣,“去參觀北港郵局”進而也成了孩子們第一迫切的期望。于是,順應幼兒的想法,為了讓幼兒更好地了解“人們怎樣工作”體系里面的“郵遞員”分支,教師設計了大班社會實踐活動“參觀北港郵局”。主題活動“人們怎樣工作”,涉及了很多的內容,因而教師帶著小朋友們一起從他們最感興趣的郵遞員工作入手,該主題活動與咱們園正在搞的生態課題的研究又互為滲透,融會貫通。北港郵局離咱們幼兒園恰巧又是最近的,這樣就能使幼兒在與周圍環境充分的交互中獲得自主的發展。
案例2:
活動開始啦!
首先,教師提問:“孩子們你們看,老師這里有很多來信,全都是寄給你們的。”
接下來,大家一起討論:“這信是誰寄來的?”(好朋友、叔叔、阿姨、爸爸、媽媽、哥哥、姐姐……)
教師很神秘地請小朋友轉過身去,拿出自己后面的袋子里裝著的信。
(此環節是幼兒社會活動的導入環節,引導幼兒仔細觀察,調動孩子的情緒,也為后面做鋪墊,更好地把情感融入整個社會實踐活動教學中。)
接下來,幼兒互相討論,說說自己收到信的內容。
閱讀起來有困難的信可以讓孩子們一起分享交流。咱們請了班里能干的小朋友幫助大家閱讀親人的來信,感受親人對自己的疼愛和希望。
兵兵說了聽完來信的感受,他表示非常感動,兵兵說自己今后要多幫媽媽捶捶背,幫爸爸拖拖地,更好地報答自己的爸媽。
案例2分析:
通過這些討論,讓幼兒進一步了解信的內容和含義,信里也包含著關心和期望,這也是一次很好的感恩教育。
幼兒園的活動要貼近生活經驗,比如說在案例1中,帶領幼兒參觀北港郵局的社會實踐活動。北港郵局就在小區附近,很適合作為活動需要的環境資源。
案例3:
接下來,教師讓孩子們給爸爸媽媽寫信,幼兒相互交流信的內容,可以是自己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也可以是對爸爸媽媽的關心等。
鼓勵幼兒將自己最想對爸爸、媽媽說的話用繪畫或者符號等形式記錄下來。
教師讓孩子們認識了信封和郵票,讓孩子自己把信裝好,封起來,填寫郵政編碼。
(教師用感性的語氣引導幼兒,鼓勵幼兒表達自己對爸爸媽媽或者其他家人的關心,引導幼兒用繪畫或符號的形式表現出來,這也是本次活動的難點。)
重頭戲到來啦,一起去參觀郵局,親身感受寄信的過程啦!
教師讓孩子們一起討論,大家踴躍發言,想一想有哪些辦法能夠讓自己的親人和朋友收到自己的信,讓孩子們對參觀郵局更加有興趣。
孩子們繼續討論,到郵局里面會看見什么,還有什么問題想提問等。
孩子們把想要問的問題寫了下來,和小伙伴們一起討論交流,等到了郵局就可以親自去問問郵局工作的叔叔阿姨。
教師再三提醒孩子們路上注意安全,跟好大部隊,走路時不能和小伙伴打打鬧鬧,見到車輛要主動避讓,等等。
到達郵局之后,提醒幼兒參觀時要有禮貌(見到工作人員要問好,不能在郵局里亂跑亂鬧,不許隨便亂動郵局里的東西等)。
(鼓勵幼兒用語言、表情來表現自己外出實踐活動的想法與主意。)
案例3分析:
注重活動中的體驗,避免簡單說教。在孩子們社會發展領域的學習過程中,“體驗”非常重要。體驗不僅僅是一種活動,也是活動的結果。作為一種活動,體驗是主體親歷某件事并在此過程中對事物產生真切的感受,孩子們只有親身走進郵局,才能更好地形成某種態度和認識的過程。作為活動的結果,體驗是主體在親身參與的過程中獲得的感受與體會,孩子們身臨郵局這個具體而真實的情境,對活動里面所隱含的道理和意義形成自己獨特的感受和領悟。這種感受絕對是最深刻的。
案例4:
教師們帶領孩子參觀郵局,進一步了解到郵局工作人員的工作過程。首先邀請一位工作人員為大家介紹他們的日常工作,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
接下來,該滿足孩子們的好奇心理了。教師請郵局的阿姨帶領大家參觀郵局里的郵筒外觀、郵車樣式、郵包外形顏色、自動取款機,以及郵政快遞用品等,孩子們真是目不暇接啊,最后,小家伙們很認真地將自己的信寄出去了。
孩子們臉蛋紅撲撲的,樂樂還主動表現自己,向大家回顧了自己參觀郵局的過程,彤彤趕緊接著補充了自己對參觀郵局的感受。
所有的小朋友都和旁邊的小伙伴說了自己寫信的內容,自己對爸爸媽媽或者好朋友的愛是無人能比的。
最后,孩子們都意猶未盡,于是一起畫了“我心目中的郵局”。
家長朋友們在一周前就給孩子寫一封信送到幼兒園里,這樣一來,既讓寶貝們體驗到了收信的『央樂,又感受到了爸爸媽媽對自己深沉的愛;同時又激發了孩子們對寫信寄信的興趣,還有對參觀郵局強烈的愿望。
案例4分析:
這一環節讓小朋友想起在生活中、學習中有好多人關愛著自己。這時候,教師要告訴他們好好珍惜身邊這樣的人,懂得感恩,懂得珍惜親人,然后,請幼兒繼續給愛的人“寫信”,畫出自己心目中的郵局,在這樣的溫馨的環節中結束活動。
依托生活和環境,體現形式結合。“生活化是幼兒園課程的根本特性。”在案例中,“教師請郵局的阿姨帶領大家一起參觀郵局里的郵筒外觀、郵車樣式、郵包的外形顏色、自動取款機,以及郵政快遞用品等。觀看工作人員工作的流程。”郵局參觀活動讓孩子們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性經驗。
“只有兒童現在學著做小主人,體驗到做主人后成長的主動和愉悅,長大后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主人。”
生活即教育。當我們從孩子的角度來思考,關注孩子的學習生活;當我們提供真實的場景讓孩子去經歷、體驗;當我們真正去除小學化的“填鴨式”教學時,也就懂得“生活即教育”這句話的真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