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先
摘 要 培養中職數控專業學生的工匠精神應該立足在以校企合作為背景的教學中。中職數控專業學生的工匠精神應該是:掌握機械加工基礎能力后,在職業認識、職業道德、職業態度等方面體現出敬業樂業、勇于創新、團結協作、精益求精等一系列良好品質。培養中職數控學生的工匠精神可以按照工匠身份認同階段、工匠精神萌芽階段、工匠精神發展階段的步驟進行。在具體操作中應該特別注意組建專業教師集合、創新教學組織形式、改善項目教學方法、提升教學內容的專業程度等幾個方面。
關鍵詞 校企合作 中等職業教育 數控專業 工匠精神
Abstract The artisan spirit of cultivating NC students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should be based on the teaching in the context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Secondary vocational CNC professional students' spirit should be: In terms of professional attitude, professional cognition, and professional ethics, students demonstrate good qualities such as dedication, excellence, innovation, solidarity, and so on, when students master basic processing skills. Training the craftsman spirit of numerical control students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can be carried out according to the steps of craftsman identity stage, the budding stage of craftsman spirit, and the development stage of craftsman spirit. In the concrete operation, special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professional teacher set, innovation of teaching organization form, improvement of project teaching method, improvement of professional level of teaching content and so on.
Keywords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NC professional; craftsmanship spirit
2016年“工匠精神”提出以來,在國內引發了巨大的反響。員工是否具有工匠精神越來越受到用人單位的重視。從學生職業成長的角度看,具有工匠精神的學生無疑在日漸嚴峻的就業形勢中具有較大的競爭優勢,工匠精神也能為學生職業生涯中注入強大力量;從企業發展角度看,具有工匠精神的員工能在產品革新升級,擴大利潤中做出巨大貢獻。立足于中職學校的辦學實際情況,校企合作是中職學校培養學生工匠精神的重要途徑。[1]結合學生與企業的需求,中職生的工匠精神培養應該立足在以校企合作為背景的專業教學中。
1 中職數控專業學生的工匠精神表征
國內各專家對工匠精神進行了廣泛的討論,主要有工匠精神的內涵與特征、工匠精神缺失的原因分析、培育工匠精神的必要性分析等。[2]從行業的種類看,工匠精神在不同從業人員中有不同的體現,從職業生涯的發展看,不同階段的工匠精神也有著各自的特點。雖然工匠精神具有多種的表現方式,但其核心來自人在對待工作中的專注、堅持、創新等優良品質。[3]在中職數控專業校企合作中,培養具有何種表征的工匠精神,應該從合作企業對優秀員工的具體要求以及數控行業從業人員的職業特質中提取。從企業要求來看,校企合作培養的學生除了具備機械加工行業人員的基本功底,還要具有良好的協作能力、對夾具的改造能力等。由此可見,具有工匠精神的員工不僅僅是單純的技藝超群。[4]
工匠精神的培養應該包含“匠能”與“匠心”兩個維度。對于數控專業“匠能”培養除了掌握基本的加工知識,還應該在不斷練習復雜的工件加工中突顯能力的綜合提升。對于“匠心”的培養,在于經由教育實踐對受教育者進行關于技術本質和科學本質的教育,[5]即促使學生通過獲得工件的制作帶來滿足感,達到對科學探索及能力提升自發地追求。結合中職數控課程標準及行業標準,中職學校數控專業學生具備的工匠精神應該是:掌握機械加工基礎能力后,在職業認識、職業道德、職業態度等方面體現出敬業樂業、勇于創新、團結協作、精益求精等一系列的價值取向和行為表現。[6]
2 教學中培養學生工匠精神的過程
工匠精神的培養是一個長期堅持的過程。中職學生入學時對專業的認識幾乎為零。在三年的時間里,要讓學生掌握一定專業知識,同時具備工匠精神,教師應該在學生進校時進行系統的教育教學規劃。在進行教學安排時,教師不僅要考慮學生所處年齡段的心理特征,更要結合學校師資力量以及實訓設備情況,同時兼顧企業的具體情況,分步驟進行。結合已有的教學實際,工匠精神培養過程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是工匠身份認同階段,在這一階段中,學生要了解職業。通過學習數控加工的基本知識如機械制圖、公差配合等,學生形成職業認知。教師講解,學生動手制作,學校組織參觀企業生產經營實際過程,企業師傅座談了解學生概況等活動是讓學生盡快了解職業的較好方式。通過有效的組織學生、教師、企業三方活動,教師能夠在學生群體中形成行業氛圍,將正確的職業認知貫穿到學生在校的學習生活中去,以達到為工匠精神的培養打下良好基礎的目的。
第二是工匠精神萌芽階段。在這一階段中,學生要提升對職業的認識。通過學習普車加工、鉗工加工等實踐操作性的科目,學生認同精益求精的職業態度,感受協同合作的團隊精神。教師采用項目教學法、任務教學法等具有行動導向性的教學方式,最大程度上讓學生自主動手操作。在教學評價方面,教師創建包含學校、企業兩個層面的評價體系,逐漸引導學生發現自身水平與企業標準之間的差別,激勵學生不斷克服困難,不斷提升自我水平,促進學生工匠精神的萌芽。
第三是工匠精神發展階段。在這一階段中,學生要深化對職業的認識。除了學習數控編程技術、跟崗實習等,學生還要牢記如“產品即生命”等企業文化。在教學中,學生與企業師傅、專業教師共同分析工藝,并結合企業實際情況試驗加工,通過多個項目學習,讓學生將提升加工質量,增加加工效率等成為日常生活中的必須思考的事。
針對不同的學生個體,工匠精神的形成有著不同的方式,但與個人的職業發展結合起來看,其形成大致按照“認識—接受—深化”的過程。以上三個階段在中職數控學生的工匠精神培養中缺一不可,在不同的階段中有不同的具體操作方式。
3 教學中的具體實施
在教學操作層面上,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需要區別于傳統的教學方式,應該在教學中突顯出工匠精神所包含的表征。具體可以從師資配置、教學組織、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
3.1 組建專業教師集合
在已有的專業課教學中,一名教師負責一門專業課,教師只對所執教的科目的教學負責。在企業實際中,工件的完成并不依賴某種單一的加工方式,其實際生產中涉及到許多科目的知識。為了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較為完整的加工技術認識,以達到為工匠精神的培養提供較為扎實的專業知識儲配的目的,在師資配置上我們應該構建打破科目界限的教師團隊。同時,中職學校有著一定數量的兼職教師,他們都是行業里的能工巧匠,其中大部分都有著較高的行業技術,具有較好的職業道德。中職教育應該重視兼職教師在教學中的引領作用。學校應該整合兼職教師、企業師傅等師資力量,組建以科任老師為中心,以兼職教師為技術引導,以企業師傅為測評顧問的師資團隊。使師資隊伍有梯次性,滿足“認識—接受—深化”的培養過程中的師資需求。
3.2 創新教學組織形式
傳統的班級上課制能夠保證知識的有效傳授,但是拙于針對學生個性特點與差異因材施教,不利于充分發展學生的潛能與特長,[7]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學生的工匠精神培養。工匠精神要在學生中職生涯中學習生根發芽,必須給予學生一定的自我發揮空間,必須讓每個學生得到適合自己的教師指導與模范引領。三個階段中,特別是在“深化”的階段里,教師應該靈活的組織教學,最好將特長或專業偏好向同的學生分為一組,并指定一位指導教師進行專項培養,以促進其專業能力的特長化。
3.3 改善項目教學方法
3.3.1 項目設置聯系實際生產
數控專業的工匠精神培養應該以工件加工生產為載體。目前的項目教學法雖然能較好地引導學生進行動手操作,鍛煉學生思維,但是項目的設置偏重于單一數控加工指令的練習,即為了某種指令而設計輪廓特征明顯的工件。學生在完成項目后,無法將所加工的工件與生產生活中聯系起來。這種項目設置雖然能讓學生掌握數控編程指令代碼,但是沒有為學生形成工匠精神找到現實環境。教師在設置項目教學時應該與企業生產結合或者與學生生活結合,強調項目的現實意義。只有立足于實際,才能教學中讓學生完成“接受”這一過程,例如,在設計項目教學過程中,可以選取企業加工實際中的鉆模板來展開教學,以“分離式鉆模板”為項目。教師先組織學生生產見習,讓學生認識了企業正在使用的鉆模板后,再要求學生繪制其二維圖紙及三維建模。通過貼近企業生產實際的項目設置,在最大程度上為學生打破課堂與工廠的界限,在教學中讓學生以企業員工的身份進行思考,使學生能更好地了解加工過程,更好地適應企業的文化氛圍。
3.3.2 項目實施包含創新
在數控專業教學中,數控編程指令的學習一班按照先學習較為簡單的指令如G01、G02,后學習G71、G70等較為復雜的指令。學生雖然能通過反復練習熟練地掌握手工編程技能,但是對于企業要求的如在多科目知識整合的基礎上進行夾具設計、采用多種加工方法達到較高的工藝性能等方面還有較大的盲區。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先安排指令的整體介紹,利用2到3周的時間進行了教學任務要求的指令學習,隨后布置了“改造分離鉆模板”的項目,鼓勵學生在3到4周的時間通過自學、小組討論及請教兼職教師,對鉆模板進行改造,并完整的編制出工藝流程及加工程序。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不僅在教師輔導下通過自主學習掌握指令的構成與運用,同時在融合機械基礎、機械制圖、公差配合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大膽的創新思維訓練。這種方式對學生的創新精神形成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使得學生開始從“接受”到“深化”的過渡。
3.3.3 教學評價突出層次
在傳統的教學評價中,往往采用形成性和過程性評級,即測量學生加工工件的工藝質量和記錄對學生加工過程中操作是否規范。這種評價方式能促進學生對已學知識的內化,但是并不能滿足工匠精神中“精益求精”的要求。在實際教學中,除了組織教師對學生改造后的鉆模板進行評價,還可以將成果送到企業中,由企業師傅進行試驗。學生通過企業師傅的反饋分析不足之處。包含有從學校到企業的兩個層次的教學評價,使學生逐漸培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使得學生完成從“接受”到“深化”的過渡。
3.4 拓寬專業教學內容
在傳統的數控教學中,要求學生能基本使用數控機床,這樣的教學內容雖然能保證學生在工作中的基本需求,但是對于工匠精神的培養還遠遠不夠,應當提升教學內容的專業程度。專業程度的提升最好是在“深化”的階段,例如,在完成了對“改造分離鉆模板”的項目后,教師可以與企業師傅一起制定“提升球頭工件加工精度”項目,利用學生已有知識要求學生思考球頭工件的精度影響因素,引導學生從刀具補償、(下轉第69頁)(上接第66頁)機床熱誤差補償等方面進行分析。學生根據現有的實訓條件提出可行的新工藝并提請企業師傅檢測。通過完成較難的教學目標使學生樹立刻苦專研的職業態度,為其專業技能提升打下基礎,為學生的“深化”階段找到技術層面上的突破點。
4 總結與展望
中職數控專業教學中學生的工匠精神培養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其包含了校、企、師、生四個方面,想要培養出真正意義上具有“工匠精神”的學生需要學校與企業聯手、需要教師耗費大量心血,更需要學生的配合。如何創建包含有工匠精神培養的課程體系,如何在教學評價中量化考核學生的工匠精神培養情況、如何讓學生在畢業后仍然不忘初心,繼續堅持自己的職業理想等方面思考尚不完善,希望更多專家學者能立足中職教育實踐進行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 劉寶民.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培育“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7(34):18-20.
[2] 楊力,陳煥章.我國工匠精神研究述評[J].成人教育,2018.38(04):57-61.
[3] 蘇勇,王茂祥.工匠精神的培育模型及創新驅動路徑分析[J].當代經濟管理,2018.40(11):65-69.
[4] 陳友力.新時代“工匠精神”的培育:誤區、價值與路徑[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8(18):25-28,38.
[5] 黃英杰.試論教育即是立“心”[J].中國教育學刊,2018(11):38-43.
[6] 繆學梅.現代“工匠精神”混合螺旋遞進培養模式及路徑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8(35):35-40.
[7] 王道俊 郭文安.教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6: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