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亞新
[摘 要]在中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語文理解能力的必要途徑,也是小學語文教學的核心內容。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來說,培養學生自身的閱讀能力和閱讀習慣是教學的目標和重要任務。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中最關注的問題,也是語文教師自身教學水平的重要體現。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閱讀能力
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就要通過評價方式的優化來讓學生樹立閱讀的自信心,并在此基礎上通過情境教學、故事教學、游戲教學等來培養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以此來提高學生閱讀的主動性。此外,教師還要向學生傳授必要的閱讀技巧和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感悟能力,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一、優化閱讀評價方式,增強學生閱讀的自信心
小學生因其年齡特點和智力認知發展特點,決定了其在實際學習過程中存在很強的依賴性,特別是在閱讀和寫作中,教師的評價會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產生較大的影響。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對于學生不恰當的批評都會在很大程度上挫傷學生的自信心,也會增加學生對于閱讀的懼怕和反感情緒,這種消極和反面的情緒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對于語文閱讀的積極性。所以,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該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來優化閱讀評價方式,多對學生進行鼓勵并減少批評的話語。如在課堂上學生閱讀課文不流暢,教師不應該指責學生在課前預習不夠或記憶力差,也不應該負面評價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言表達水平,教師應該從發音標準、勇氣可嘉等其他優良的側面來對學生進行褒獎,緊接著因勢利導,從積極的評價中恰當指出學生閱讀課文中存在的一些缺陷,這種情況下就能很好地保護到學生的自尊心。在日常的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著力培養學生的獨立意識,要積極鼓舞學生去克服學習生活中過分的依賴心理,通過培養學生閱讀的獨立自主意識,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閱讀的主動性,對于學生自身閱讀能力的提高也有很大的現實意義。
二、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積極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需要從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出發,在興趣的助推下,學生才能有更多克服閱讀困難的勇氣和積極性。這個過程中教師要轉變教學的中心,要從以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帶著求知欲去閱讀。
1.讓學生認識到閱讀的重要性
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必須要讓學生在心理上對閱讀有一個正確的認知,讓學生在心理上重視閱讀,讓學生認識到文字閱讀的重要性。學生理解閱讀的本身就是一個再創造的過程,這和其他信息獲取方式相比更具有創造性和主動性,通過閱讀也能夠獲取更多的信息和知識。
2.設置情境激發的學生閱讀興趣
教學內容具有真情實感才能更好地打動和感染學生,這里的真情實感所指的就是一個人的情感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讓其他人產生情感共鳴,進而使其也具有同樣的情感。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應用情境教學來深化學生的情感,在課堂上創造一些情境讓學生產生興趣,并在情感上對其關注,這樣才能讓學生專心致志、心無旁騖地聽講。創造情境可以利用學校的多媒體資源,通過音像資料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3.通過講故事做游戲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小學生因其心理特點和年齡限制,通過傳統的閱讀課堂一般很難提起學生閱讀的興趣,這里教師就要積極采用其他的教學手段。小學生對于故事的敏感程度比較高,教師講故事能在很大程度上渲染學生,這也是教師用自己的熱情來感染學生的一種方式,以此提高學生閱讀的積極性。教師還可以通過游戲教學來吸引學生,在閱讀課堂上舉辦閱讀競賽和閱讀小游戲等,讓學生積極參與,激發其閱讀的興趣。
三、向學生傳授閱讀方法,讓學生真正學會閱讀
學生有了閱讀的自信心和興趣之后,就會呈現出“我要讀、我想讀但不會讀”的局面,這時需要教師向學生傳授必要的閱讀方法和技巧,教師必須加強閱讀方法的指導,主要包括略讀、精讀、選讀、默讀、比較閱讀以及批注使用。
1.學會“略讀”與“精讀”
“略讀”主要就是指瀏覽和跳讀,所以相比傳統的閱讀方式,略讀擁有更高的閱讀效率,也是一種快速閱讀的技能。略讀講究的是初步了解文章的大意和主要內容即可,不追求面面俱到,也不細究只言片語,常用在學生預習課文和閱讀不重要的文獻上。在進行略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在略讀中學會抓住文章的轉折詞、結論句、主題句、標題、關鍵段以及題目信息等,以此來摸清文章的梗概。
“精讀”是一個與“略讀”相對的概念,是在略讀的基礎上再對文章內容進行逐字逐句的深入剖析,這也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主要方法。在進行精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去深入體會文章中所表達的各種情感和內容,讓學生體會到人物的鮮明、情節的生動、布局的巧妙、意境的深邃和語言的回轉,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閱讀的意境當中,而且精讀也有助于培養學生邊讀邊記的良好閱讀習慣。
2.學會“選讀”與“默讀”
這里所說的“選讀”是一種發揚學生個性化閱讀的一種方式,讓學生根據自身的愛好和特點去選擇自己喜歡的書籍。教師在選讀的過程中不應該有太多的干涉,只需要適當點撥即可。如中低年級學生都比較喜歡閱讀卡通繪本,通過觀察畫面和語言他們就能感受到卡通畫本所要傳遞的信息,如果教師一味強調閱讀和課文有關的內容,就會在很大程度上扼殺學生的閱讀興趣和積極性,所以在選讀中要以學生為中心,并做好引導。
“默讀”也是當前語文閱讀教學中常用的一種閱讀方式,如同字面意思就是不出聲地閱讀文章,這也是訓練學生閱讀能力的一種重要方法,教師在默讀教學中讓學生更加專注于文本,不辨讀、不發音、不指讀,讓學生在一定的時間內獲取更多的文章信息。
3.學會正確利用批注
在學會精讀、略讀、選讀和默讀等基本的閱讀技巧后,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學會正確利用批注來加深閱讀效果。在實際閱讀的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積極動筆對閱讀情況進行記錄,記錄內容不要對學生進行限制,因為每個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和認知都不同,其所注意的點也會存在細微的差距,教師要引導學生對于閱讀中不明白和模糊的地方進行標注,對重點的地方進行批注,對文章中自己認為精彩的段落和語句也要進行標注,課下讓學生記錄到自己的摘抄筆記本里,更好地積累寫作素材。
4.加強比較性閱讀
比較性閱讀也是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常用的一種方式,在進行比較性閱讀教學中,教師提前選出一篇與上一篇截然不同或具有某些相似點的文章讓學生閱讀,并在閱讀過后讓學生對閱讀的文章進行對比。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比較閱讀法也是學生整個學習過程中非常重要的學習方法和教學手段,通過新舊課程文章的比較性閱讀能讓學生在學習新課程時去聯系舊課程,從而更好地實現學生學習過程中知識的遷移,收到啟發思路和開闊視野的效果。如在學習《少年閏土》和《小英雄雨來》課程時,就可以讓學生對兩篇文章進行對比閱讀,在閱讀后也不難發現,題材上兩者都是小說,但其通過跨越時空所反映的是不同背景和社會狀況,前者反映的是農村少年閏土自身的優良品行,后者則比前者晚,反映的是抗日戰爭時期抗日根據地兒童對祖國的熱愛和機智勇敢的品質,讓學生對比這兩篇文章來找出其不同點和相同點,并讓其積極發表自己的意見,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分組討論學習,提高其團隊合作精神。比較閱讀能夠讓學生在比較中學會辨別,也能在比較中抓住文章核心和特點,比較閱讀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綜上所述,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要想從根本上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和提高閱讀能力,教師必須要重視閱讀教學,更新語文閱讀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重視語文閱讀教學課堂的實效性,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徐紅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語文課內外,2018,(36).
[2]朱靜怡.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探討[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7,(03).
[3]龍元慶.試論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J].教育,2017,(09).
[4]張東鳳.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J].素質與能力,2018,(03).
[5]何玉林.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J].閱讀寫作,2019,(02).
(責任編輯 史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