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玉艷 王春雁
[摘 要]閱讀重在引導學生多讀書,開闊視野,班級管理中將閱讀融入學生生活,使生活更加豐富多彩,閱讀需要教師細心地引導,閱讀帶給我們沉甸甸的收獲。在讀書中學會積累,在讀書中快樂成長。
[關鍵詞]課外閱讀 ;班主任;引導;讀書;收獲
我擔任班主任和語文教學工作已經有二十多年了,在這期間學到了不少班級管理方法,總結了很多寶貴的經驗。但在諸多瑣碎繁雜的工作中,我覺得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將學生的閱讀習慣融入平時的班級管理中,能讓學生有很大的收益。現將多年來如何指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的做法總結如下。
一、閱讀重在引導學生多讀書
對于讀書,許多班主任認為是語文教師的職責,其實不然,班主任是一個班級的導向,倡導讀書是每個班主任不可推卸的責任。以班主任為主導的班級讀書活動對一個班級、一屆學生來說意義重大,這一活動又恰恰是班主任工作中的“被春天遺忘的角落”,是班主任管理中的“黑洞”。
我曾經在網上看到一個成功的案例:浙江省永康市龍川學校的閱讀的教學就初具規模,這個學校每個學生都會寫詩,每個班級都有自己的詩歌報,學校每個學期都會出一本兒童詩集《小腳丫》,學校有近百名兒童發表過兒童詩作。特級教師竇桂梅也很注重對學生們的閱讀引導,她所帶的班級從一年級到六年級,共積累了300多首古今詩詞、1000多條成語、100多個寓言故事、200多條古今中外格言警句,閱讀了100余冊書籍。教師在羨慕著其他教師有“高素質”學生的同時,是否也該反思他們是怎樣培養出“高素質”學生的,這一切都說明了班主任引領工作的重要性。
為了讓家長認識到閱讀的重要性,在每一次的家長會上都要重點強調這個問題,要和家長交流閱讀的好處,以及怎樣在家中補好課外閱讀。我利用網絡大量地搜集閱讀和學習語文的相關材料,引導家長了解閱讀對學生的學習有著重要的作用,它對學生的知識內涵、文化修養、寫作能力、交流表達、創新等各個方面的能力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多看書可以讓學生了解世界各地的歷史文化、風土人情和民族習俗,讀書不僅能使人變得視野開闊,而且能從作品中確立適合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多讀書,可以增強我們對各門學科的了解,并了解這門學科與其它學科的關系,更系統地掌握本學科的知識。學生在閱讀以后,會不由自主地將閱讀中學習到的詞語、片段等無聲的文字,轉化為內在的情景,這樣不但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也會使學生的思維和想象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
課外閱讀量豐富的學生知識都很豐富,愛講故事、愛說見聞,會提問思考、會答題爭辯,通過閱讀早早汲取人類的精神營養,培養善于自學、善于思考的習慣,為今后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古今中外不乏這樣的例子,著名的大詩人曹植、陸游及唐宋八大家,都是因從小就愛讀書,很早就在詩文上暫露頭腳,而后成為大文豪的。近代卓越詩人黃遵憲,三歲入私塾,喜好讀書識字,十歲寫的詩就不同凡響。現代名人中,周恩來總理也是酷愛讀書,從小就閱讀祖父的豐富藏書。
在小學階段養成愛讀書的習慣,不僅可使學生獲得知識底子、智力基礎,更是智力發展和優良性格培養的目標,讓他們一生都不會感到空虛,很好地完成終身學習的任務,成為一個不斷充實自己,提高自己,不斷成長的人。小學班主任在引領學生閱讀時,會讓學生在閱讀中擺脫平庸,而勤奮讀書、勤于動腦,能促進腦神經及感官信息運動中樞神經活躍,能積極地改善和增強腦功。同時,通過品讀和交流,全方位理解文章,能使學生更好地領悟文學作品蘊藏著的靈性與思想,感受那充滿魅力、充滿人性的語言美,在心靈上受到震撼,在人格上得到熏陶。
二、將閱讀習慣融入學生的生活
就拿現在所帶的四年級來說,班內人人有課外書,有十人常年訂閱各類報刊雜志,雖然不能說明我班的學生多么愛讀書,也不能說明我班的家長多么支持學生讀書,但這些準備是我無數次的努力換來的。從一年級開始,我就成立了班級圖書角,每學期的家長會,每次的家訪,我都不厭其煩地說明讀書的好處,最好的結果是家長們回復的“是應該買”的回答。于是,我就利用節假日,奔波于各個書店,為學生們買書。然后我們開始集體閱讀,為了教會學生如何閱讀,我結合班會、晨會和閱讀課對學生進行指導,讓學生閱讀有方法,閱讀有成效。
為提高閱讀能力,學生僅有閱讀興趣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學會掌握靈活多變的、科學合理的閱讀方法。其中包括略讀法、精讀法、默讀法、摘抄評價法、寫讀書筆記,有了好的方法才能事半功倍。我努力為學生創造閱讀條件,利用各種機會,加強對學生的閱讀指導,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組織學生進行閱讀交流。比如,充分利用學校的圖書室、班級辦圖書角、家庭配合創設閱讀條件等,當看到學生們拿到了書如獲至寶一樣欣喜若狂、愛不釋手的時候,我就會無比欣慰。
閱讀能力的提高既要靠大量的讀,也要靠足夠的練,練習的方式應該多種多樣。在閱讀中還可以讓聽、說、讀、寫貫穿全課堂,進行適時適量的練習,可以敘事、評論,可以想象、續編,凡是學生感興趣的方式都可以進行嘗試。我們要持之以恒、循序漸進、扎實基礎,讓每個學生都愛上閱讀,這樣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才會不斷的提高。
三、閱讀需要教師細心地引導
為了培養學生愛讀書的好習慣,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凈化學生的精神世界,我努力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創建班級讀書角,設立專門閱讀課,努力創建“書香”班級。
結合小學生的特點,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我也總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學生課外朗讀的主要內容低年級為童話故事,高年級人物故事或傳記名著等;每天的在校固定讀書時間為每天早上8點到8點15、必須大聲朗讀,中午到校時間和周五下午第二節,以及在家睡前保證要有半小時的讀書時間,周末及假期自我調整和安排;每天早晨預備時利用五分鐘時間進行“詞語早餐”活動,每天一名學生向全班推薦3個四字詞語,其中要講詞義和造句或出處、典故等,其他學生要把這些詞語抄寫在讀書摘抄本上;采用“師生共讀”、“親子家庭讀書”的形式,學生在校的固定讀書時間老師要陪讀,在家時家長要陪讀,可以復述、評論、談感受,逐步引導和培養學生們的讀書興趣;每位學生都要有“讀書摘抄本”,記錄自己在讀書時遇到喜歡的好詞好句,喜歡的精美片段;組織學生開展讀書交流會,交流讀書體會,介紹近期讀書收獲,形成善讀書、善思考的好氛圍。
四、閱讀帶給我們沉甸甸的收獲
“開卷有益,讀書好處多”,這是自古以來人們的共識,每一個人要想在知識的山峰上,登得越高,眼前展現的景色越壯闊,就要擁有淵博的知識。狄金森說:“沒有一艘船能像一本書,也沒有一匹駿馬,能像一頁跳動的詩行那樣,把人帶向遠方。”讀書,真的應該成為學生們生活中的主旋律,倡導讀書,應該成為班主任必須的工作。在帶領學生讀書時,我收獲的就很多,學生收獲的也更多。
也許有的教師認為,現在成績抓得這么緊,讀書的時間從哪兒來,我也曾經掙扎在這樣的矛盾、煩惱和困惑中,在素質教育喊了這么多年,在新課改全面鋪開的今天,成績似乎反而被推上了一個至高無上的、不可搖撼的地位,師生被埋在題山題海中喘不過氣來。掀開好成績的面紗,其中有多少學生是靠大量的重復訓練“磨”出來的高分。所以我們要重新審視,愛讀書的學生,他們的學習成績也都很好,通過讀書的積累,學生們徜徉書海、快樂讀書,讓生命變得豐富多彩,這不也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嗎?
“一日之計在于晨”,我們的教室應該是書聲瑯瑯的地方,我經常反思,班主任的工作重心確定上,是不是有些偏頗呢,我決定從放眼于學生的未來,著眼于學生的終身發展來考慮,那就是引領學生多讀書。努力讓書走進學生的生活,融入學生的生命。狄金森說:“跳著舞過暗淡的日子,讓我飛翔的是一本書”。莫為功利遮望眼,讓我們和學生們的精神在書的王國相遇,創造班主任工作的新境界。
參考文獻:
[1]劉瑾.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重要性及應用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05).
[2]王克偉.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重要性及應用[J].學周刊,2018,(13).
(責任編輯 陳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