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璇娜
【摘要】初中段作為銜接小學和高中的起承轉折階段,養成的習慣和道德品質必然會影響學生的終生發展,而九年級學生面臨升高中的重壓,又處于青春期中最叛逆的階段,需要有人扮演好指路明燈的角色。除家長之外,班主任是指導學生勿誤歧途的重要角色,做好德育管理才能讓學生走正確的人生道路,培養其成為品德優良、積極向上的新青年。基于此,筆者結合個人的九年級班級德育管理經驗,分析如何構建優質的班集體。
【關鍵詞】初中教育;班級管理;德育管理
處于青春叛逆階段的九年級學生逆反心理、自我意識空前加強,在重要的人生轉折期,學生需要班主任作為強有力的引導者,防止學生失去自我,迷失方向。班主任作為與學生朝夕相處的“過來人”,需要重視對學生的德育和思想指引,給予學生足夠的理解、尊重和支持,在師生配合和互動中形成具有良好班風的班集體。
一、初中班主任加強德育管理的意義
第一,有利于學生健全人格的養成。品質與道德教育是中華民族古往今來的育人核心,也是為師者的追求,講道德、講文明自始以來便是中華民族的傳統。九年級的學生作為國家和民族未來的承擔者,有良好的道德意識和思想品質才能真正為國家發展和民族進步做貢獻。九年級學生處于價值觀、道德觀成型期,受環境和他人的影響明顯,這對班主任而言是契機,也是挑戰。利用學生這一階段的心理,重視對學生道德方面指引,讓班級的學生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引走正確的道路,完善自身的人格養成。
第二,有利于班級和諧氛圍的建設。班主任是一個班集體的靈魂支柱和指向標,班主任的德育管理到位,能在班級內形成良好的班風和氛圍,同學間和睦共處,有困難一起解決,有問題一起面對,人人都是班集體的一份子,匯聚星星便成為美麗的銀河,在互助共勉、團結一致參與到班級活動當中,在良好風氣的影響下構建優質班級,能實現對全體學生不教自成的目標,潛移默化地影響班級學生價值觀念養成。
第三,有利于促進和諧師生關系構建。班主任的德育管理工作有效開展對師生關系的推進有重要作用,重視德育的班級中師生關系往往更親近。單純注重學生學習的班主任與學生的距離普遍疏遠,而關注學生日常生活、道德品質養成,在無形之中拉近師生間的心理距離,學生感受到來自班主任的溫暖和關心,會不斷努力展現自己積極向上的一面,對師生關系的發展有重要推動作用。
二、初中班主任德育管理,構建優質班級的策略
第一,以身作則,嚴于律己。九年級的中學生缺乏足夠的辨別是非的能力,班主任需要以身作則,嚴于律己,以公平、公正的態度對待班級,讓學生真正認可班主任,尊重班主任,才能真正融入到班集體當中。強調某一方面的道德素質,首先班主任要看自己是否具備這項基本品德,例如,班主任明令禁止九年級的學生遲到和早退,自己就要以身作則,每天一早到校陪伴學生早讀,與學生約定的時間都要按時趕到,倘若因特殊情況自己出現遲到的現象,就要與學生說明情況,而非一掠而過。又如,班主任要求學生愛護環境,共同維護公共衛生環境,共同保護地球和家園,就要讓學生知道這并不是簡單的喊口號,將理念付諸于行動當中,做好愛護花草樹木的典范,如若環境和條件允許,可以在教室內養多肉等綠植并與學生共同培養。總之,班級生活中處處都是細節,班主任時時刻刻注意,嚴格要求自己,才能真正影響全體學生而構建起優質的班集體。
第二,尊重學生,真誠德育。九年級的初中生在大好的青春期中,張揚的個性,敢愛敢恨的處事態度是代名詞,但同時他們又缺乏成年人的理性思維,往往在問題處理過程中難以采取最合理的方式。為讓每一個學生在德育教育中有所成長和進步,班主任要以學生為中心,尊重學生的想法和心理狀態,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組織展開德育教育,時時刻刻站在不同學生的立場上思考問題,用真誠的德育給予學生啟發,進而影響整個班集體建設。例如,班級有次考試中有兩名同學作弊,但這兩名同學并不都是學困生,其中一名同學的學習成績處于班級中上游,但礙于家長的嚴格要求和高標準,不得已在考試中做了弊,而另一名同學的學習成績處于班級下游,為一次的好成績而做了弊。在針對這兩名同學的德育教育中需要具體對待和差別化處理,前一名同學是以安慰為主,在已經很高的水準上不斷攀爬是困難的,但是作為其他同學的榜樣之一,要“取之有道”,為了一次成功而拋棄可貴的誠信并不值得;后一名同學則是以鼓勵教育為主,逃得了一場考試,逃不了一百場考試,唯有靠個人的本事獲得提升,才能贏得他人的敬佩和信服,凸顯個人的價值。以不正當的手段獲取成果得來他人的贊賞僅僅是短暫的,甚至這種贊賞是帶著“有色眼鏡”的。在針對性的真誠德育中,學生思想上有所轉變,逐漸成為誠實守信的人。
第三,加強創新,培養品質。傳統的初中班主任德育管理工作的形式不夠豐富,德育工作以思想的灌輸和理論的傳遞為主,而對九年級的學生而言,往往不屑于參與到班主任的德育當中,整體的效果也不理想。基于此,班主任要加強德育管理活動的吸引力和創新力,豐富主題班會的形式讓學生針對德育主題展開討論,定期通過德育實踐活動提升學生的參與感,一方面能幫助學生釋放壓力,另一方面也能提升德育的效果。例如,在以“節約”為主題組織德育活動時,先以與節約相關的紀錄片開場,再將歷史上與節約相關的小故事以ppt的形式展現給學生,無論是晏嬰的“衣不重采,食不重味”,還是雷鋒的節約精神,給予學生深度情感體驗,才能有激情的德育課堂氛圍。以“節約”為話題組織學生展開三分鐘的演講比賽,讓學生暢所欲言地表達自己對“節約”的體會,以個人理解賦予這一品質新的定義,培養學生堅強、樂觀等優良品質,從而使學生得到德與智的共同發展。
總而言之,班主任德育管理工作的展開是體現在學生長遠發展過程中的,作為對學生品質養成和發展的負責人,需要積極滲透德育工作,做好教書的部分,更要做好育人的部分,尤其在面對九年級學生這一特殊的群體,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形成科學的是非觀,并且要樹立科學的德育教育觀,立足于學生的心理實際狀況和綜合素質,開展有針對性和人性化德育工作,才能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 孟文元.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管理問題及對策分析[J].名師在線,2020(05):94-95
[2] 趙剛.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實效性的有效思路[J].學周刊,2020(06):17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