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榮康 農君鑫 趙金萍 韋巧云 李曉羚
摘要 科技特派員制度實施20余年,作為脫貧攻堅的重要扶持制度,在推動脫貧攻堅方面的作用功不可沒。鄉村振興作為脫貧攻堅的升級版,是國家發展新時代“三農”事業的又一重要戰略。立足鄉村振興發展戰略需求,以A單位科技特派員制度實施情況出發,聚焦突出問題,基于科技特派員制度與鄉村振興的聯系,對其在鄉村振興中可發揮的作用進行分析,提出推動鄉村振興的對策。
關鍵詞 科技特派員;作用;問題導向;鄉村振興
中圖分類號:F3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305(2020)08–0–02
Abstract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missioner system has been implemented for more than 20 years. As an important support system for poverty alleviation, it has played an indispensable role in promoting poverty alleviation. Rural revitalization, as an upgraded version of poverty alleviation, is another aspect of the countrys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in the new era. Important strategy. Based on the strategic needs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development, starting from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missioner system of Unit A, focusing on outstanding issues, based on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missioner system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analyzing its role in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proposing to promote rural revitalization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missioner; Role play; Problem?oriented; Rural revitalization
DOI:10.19383/j.cnki.nyzhyj.2020.08.084
1999年,福建省南平市率先推出科技特派員制度,這是我國科技特派員制度的開端。2002年,科技部總結福建南平科技特派員實踐經驗,在寧夏、陜西、甘肅、青海、新疆等西北五省區開展科技特派員試點。2009年,科技部、人社部、農業部等8部委在全國范圍內啟動科技特派員農村科技創業行動。為深入推進科技特派員制度,中共中央、國務院分別于2016年、2018年、2020年對科技特派員工作進行部署,接力20年,科技特派員制度從地方實踐一步步上升成為國家制度性安排,至此走向全國。立足科技特派員制度實施的背景,研究A單位實施科技特派員制度成效及問題,基于科技特派員制度與鄉村振的聯系,找到科技特派員制度推動鄉村振興的作用機制,為推動鄉村振興提出可行的對策。
1 背景介紹
A單位為一家公益性農業科研事業單位,積極響應國家關于選派科技特派員的部署,從2014年開始,逐步選派科技骨干加入科技特派員隊伍,2014—2016年,稱為貧困縣科技特派員,服務區域單位為縣;2017年后稱為廣西貧困村科技特派員,主要服務協議貧困村、非協議村。
1.1 人員構成
A單位科技特派員以自愿申報為準,成立澳洲堅果、茶葉、薯芋等產業科技服務團,以研究生學歷的科技人員為主,共28人,服務產業包括堅果、茶樹、經濟作物、火龍果、百香果等。
1.2 服務范圍
A單位科技特派員按照所在省份的選派要求,雙向選擇服務地區,目前服務貧困村308個,服務的范圍主要集中在省份西南地區。
1.3 管理辦法
A單位內部尚未制定科技特派員管理制度,選派的科技特派員統一按照省份《科技特派員選聘及管理辦法執行》。科技特派員實行聘任制,由省份統一選派和聘任,省級科技部門負責管理,各市縣組織部和科技部門具體落實。
1.4 實施模式
A單位落實科技特派員工作的主要方式是依托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研成果,為貧困村輸入技術、產業。其中,以技術培訓、創建示范基地、產業規劃、成立產業聯盟、科企聯合推動等形式,采取“成員+團隊”的模式,組合推進,協同作戰。但在具體操作中,往往以個體單獨行動為主。
2 成效研究
A單位經過多年科技特派員選派,取得不錯成效,突出成效主要體現在服務地產業結構調整、技術能力提升、示范基地建設等方面。
2.1 產業結構調整
該成效特點是作物面積連年增長、分布區域從零散到成片等,以澳洲堅果產業發展成效最為突出,其次是茶樹、甘蔗、木薯等。以堅果為例,截至2020年底,通過科技特派員努力,A單位所在省份堅果推廣種植面積30 000 hm2,各市縣紛紛出臺扶持堅果發展的政策措施,推動該省份成為中國第二大堅果主產區。
2.2 技術能力提升
科技特派員的工作任務之一是技術服務,即向農村養殖與種植產業傳播最新技術,幫助基層農業發展摒棄傳統的、守舊的生產技術與管理技術。新技術的引進與應用,必將節約生產資源、提高生產效率、優化生產管理模式[1]。服務地技術能力的提升主要體現在技術培訓和新技術、新品種、新設備的使用推廣方面。A單位舉辦修剪、綠色防控、病蟲害防治等技術培訓537期,培訓人數2.96萬人次,引進和推廣新品種229個、新技術266項、新設備89臺,解決技術難題218項,指導研發新品種45個。通過技術的不斷輸入與整合,為服務地產業發展節約種植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優化管理模式。
2.3 示范基地建設
示范基地是科技服務成效的展示平臺,也是技術的集成載體。示范基地建設是第3個主要成效見證,特點主要體現在輻射帶動、經濟增收等方面。A單位在貧困村創建了71個貧困村示范基地,面積1 633 hm2;輻射帶動周邊種植16 907 hm2,帶動貧困戶3 417戶,接受服務的對象平均增加經濟效益159萬元,示范基地成為效益增收重要平臺。
3 存在問題
3.1 語言溝通障礙
A單位科技特派員構成基本以研究生學歷人員為主,基本素質較高,官方使用語言是普通話。而基層鄉村現有勞動力以中老年人為主,這部分群體多是土生土長的常住居民,日常交流使用的是本土方言,無形中會產生技術供體與技術受眾之間的語言溝通障礙。科技特派員前往服務地開展科技服務,通常需要借助本土翻譯,但一些專業名詞受限于本土翻譯水平,達不到輸出的最佳效果。
3.2 供需不對稱
A單位科技特派員在申報服務地時,最初的選擇是與自己專業對口的作物、與自己戶籍一致的地區。但最終卻因人員滿額,未能得償所愿,被分配到其他地區、其他產業,有的甚至承擔兩到三項不熟悉的產業,非專業的領域卻負責專業的技術任務。久而久之,服務地產業需求與現實人員配備之間產生矛盾。
3.3 傳統管理觀念制約
基層鄉村基本上是當代知識傳播交流的末端,常見的傳統種植、養殖管理模式已經深入管理者的日常,引進的科學技術與實現科技轉化之間必然存在一定的矛盾[2]。這個過程容易導致新技術推進受阻、接受度變低。A單位科技特派員開展科技服務時,受基層鄉村傳統種植理念影響,科技特派員與村民達成服務協作花費的時間較多,新技術落地速度大打折扣。
4 科技特派員制度與鄉村振興
2019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把科技特派員制度作為科技創新人才服務鄉村振興的重要工作進一步抓實抓好[3]。因此,在鄉村振興中,科技特派員制度應發揮應有的作用。
4.1 注重本土科技特派員的培養與鄉村振興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離不開人才的支撐,把科技特派員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引擎,建設一支高水平的科技特派員隊伍是全面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目標的重要保證[4]。鄉村振興過程中要放寬科技特派員申報資質范圍,注重培育本土科技特派員,讓一批當地致富能手、技術能人轉變身份,成為科技特派員,擔綱產業規劃者、傳播者、建設者,提高產業規劃精準性、科學性,完善鄉村產業鏈、價值鏈,構建鄉村新發展格局。
4.2 從“員”到“團”的組合模式與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不是村莊振興,鄉村振興的實質是縣域的全面振興,戰略目標是通過縣域發展帶動農民城鎮化和農業農村現代化,實現鄉村全面振興。要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必須解決科技特派員專業與需求不一致問題,優化成員構成,改變單兵作戰現象,跨學科、跨部門、跨領域組建穩定的科技特派服務團,而不是一個產業一個團隊,形成協同作戰優勢,彌補單一作戰劣勢,徹底解決技術、專業供需不對稱難題。
4.3 “科技特派員+龍頭企業”的服務模式與鄉村振興
產業化龍頭企業作為國家或有關部門認定的企業,經營機制成熟,社會影響力大,相對種植大戶、家庭農場、合作社來說,是現代農業經營體系中最具活力、最具規模化和創新能力的經營主體,在引導農民轉變技術觀念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相關人員要重點從服務模式上創新,探索推行“科技特派員+龍頭企業”服務模式,發揮龍頭企業社會影響力、效益吸引力,滾動組合科技特派員政策宣傳力、技術供給力,形成可信賴服務主體,強強聯合打出先導樣板、振興模板,讓基層鄉村農民使用新技術有借鑒、參與鄉村振興有奔頭。
5 總結
科技特派員是從事科技成果轉化、優勢特色產業開發、農業科技園區和產業化基地建設以及醫療衛生服務的專業技術人員,其特有的專業素養、能力水平、行動效率完全契合鄉村振興的內涵要求,深入挖掘科技特派員制度實施與鄉村振興之間的內在聯系,分析在鄉村振興中發揮的作用,對高效推動鄉村振興意義重大。
參考文獻:
[1] 蔡競.鄉村振興視域下川西林盤保護性發展的調查與思考[J].農村經濟,2018(12):62–67.
[2] 張宇,朱立志.關于“鄉村振興”戰略中綠色發展問題的思考[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1):67–73.
[3] 楊越冬,鄭桂茹,閆立英,等.鄉村振興視閾下科技特派員制度建設與改革[J].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4):11–14.
[4] 楊華.論以縣域為基本單元的鄉村振興[J].重慶社會科學,2019(6):18–32.
責任編輯:黃艷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