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煌
摘要:小學體育作為小學教育階段的重要學科,做好對其創新策略的研究,能夠為提高學生的體育素養,為素質教育提供支持。筆者結合實踐教學經驗,在文中先對小學體育教學創新原則進行簡述,之后對小學體育綜合素養的內容進行分析,最后對小學體育教學創新策略予以探討,希望能夠更好地提高小學體育教學的實效。
關鍵詞:小學體育 ?教學創新 ?原則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進一步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身心和諧發展,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成了小學教育的關鍵目標。小學體育作為以教學體育技能、增強身體素質、鍛煉意志品質為基礎的學科,其在小學素質教育中的地位至關重要。為了更好地發揮小學體育學科的作用,加強對其課堂教學模式的創新研究至關重要,文章以此為切入點展開探討。
一、小學體育課堂教學創新原則
在小學體育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想要實現課堂教學工作的有效創新,就必須要做好對創新原則的全面了解。我在充分學習新課程改革內容的基礎上,認為小學體育教學創新原則主要包含以下幾方面。
1.因材施教
在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想要實現教學模式創新,就必須要落實因材施教教育原則。因材施教作為新課程改革中最基本的原則,其能夠將學生作為課堂核心,并圍繞學生的需求進行教學工作的開展,這可以為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起到重要指導作用。另外,只有保證按照因材施教原則進行體育教學模式的創新,才能夠讓學生真正地在課堂上聽得懂、學得會。因此,在小學體育教學創新中落實因材施教策略是推動課堂教學發展的關鍵措施,對于實現小學體育課程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2.寓教于樂
寓教于樂是小學體育教學創新的關鍵原則。在小學教育工作中,任何學科都必須要圍繞學生開展教學工作,體育也是如此。因此,在教學設計中,教師必須要進一步了解學生的心智特點,并將其作為核心內容予以教學設計。對于小學生而言,興趣是他們行為動力的關鍵,教師想要讓學生對體育知識學習感興趣,就必須要讓他們體會到體育學習的快樂,為此教師必須要加強體育教學內容的趣味化設計,通過音樂、游戲等形式來吸引學生,讓他們可以在體育課堂上保持良好的學習熱情,從而實現對課堂教學效果的有效提升。
3.全面發展
全面發展是小學體育教學創新的重要原則。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全面素質教育已經成為小學教育的基本目標,體育作為學生綜合素質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必須要給予學生足夠的支持,學生通過體育學習來掌握體育技術技能,從而提高身體素質;教師通過體育教學來鍛煉學生的意志品質,幫助學生進一步構建起自身的綜合素養,同時也進一步挖掘出學生的體育潛能,為他們以后的良好發展打下基礎。
二、小學體育綜合素養
1.良好的身體素質與體育技能
體育作為一門以運用為基礎的學科,其帶給學生最直接的教育就是身體素質與體育技術技能方面的提升。在體育技術技能方面,教師會在教育大綱的指導下,根據學生的年齡、運動能力的分析,為他們開展相應的體育技能教育,包括跑步、跳遠等,其是保證學生具備基本體育技能的關鍵。在身體素質方面,體育教學能夠幫助學生獲得身體速度、耐力、柔韌等多方面的提升,這可以讓學生保持良好的身體素質,從而做到讓學生的身體發展與智力發育相一致,從而真正意義上實現小學教育階段的素質教育目標。
2.健康的心理素質與意志品質
健康的心理素質與意志品質是小學體育綜合素養中的重要內容。心理健康作為學生成長過程中的重要內容,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關鍵。在整個教育活動過程中,教師必須要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密切關注學生的精神狀態,并結合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給學生以最全面的教育引導,從而做到幫助他們消除煩惱和心結,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在意志品質方面,體育作為一項以運動為基礎的知識學科,其需要學生在學習中通過不斷的挑戰自己,來幫助學生實現進步,尤其是在跑步等一些耐力性體育項目中,其會讓學生在不斷地放棄、堅持中突破自我,這對于培養學生勇于挑戰自我、不畏艱難的良好意志品質具有重要意義。
三、小學體育教學創新策略
通過上文的分析研究可以看出,想要保證體育教學創新的有效性,就必須要確保在體育教育教學工作時能夠應對新課程改革需求,遵循學生的心智發育規律,為此,教師在工作中必須要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1.創新課堂導入模式,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在小學體育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想要實現教學模式的創新,并獲得教學效果的突破,就必須要在一開始的導入環節進行創新,因為導入環節是整個教學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傳統課堂教學中,體育課堂導入多以熱身和復習上節課內容為主,這種導入很難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學效果自然也就不會太理想。教師對課堂教學進行設計,必須要了解小學生的心智發育需求,并能夠根據他們所喜歡的事物進行體育課堂導入,并由此獲得教學效果的提升。例如在進行關于“跑”“跳”的課堂導入設計時,我會在完成熱身的基礎上,設計一些具有趣味性的游戲來進行導入,讓學生通過“一元五角”“腳斗士”等游戲來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調動起他們的精神狀態,并讓他們充分地活動開,由此來降低他們在體育課堂上的運動損傷風險。針對熱身運動,考慮到傳統的體育熱身過于死板、學生熱情不足,因此我融入了廣場舞的特點,讓學生在熱身時可以有音樂伴奏,這樣既可以提升學生在熱身時的熱情,還能夠增強他們的韻律感,熱身目標由此得以實現,課堂教學效果也因此所有提升。
2.創新課堂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學習體驗
“創新課堂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學習體驗”是小學體育課堂教學模式創新的重要舉措。在實際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想要實現對體育教學模式的創新,就必須要在原有的教學模式基礎上實現突破。我通過研究分析小學體育學科教學目標,創新了將信息技術融入課堂教學中,實現了室內與室外教學相結合的新的教學方法,有效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這對于改變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單一枯燥的現狀、推動小學體育教學水平提升具有重要意義。相對于傳統體育課堂而言,信息技術的應用是一次破天荒的創新,因為其改變了體育以室外課堂為主的模式,但從教學效果來看,其所能為小學體育教學工作帶來的積極作用將無法估量。
例如在蹲踞式起跑的教學過程中,我會帶學生在室內借助信息技術給他們進行教學。首先,我先讓他們觀看百米比賽,由此來實現對他們的學習興趣調動。之后,我將運用信息技術對蹲踞式起跑的技術動作、要領進行了充分的講解和示范,讓學生可以直觀、具體的觀察到每一個動作的標準狀態,并通過對這些動作的分析了解其存在的價值。再后,我還為學生播放了錯誤動作的示范,讓學生明白錯誤動作可能造成的后果,由此來樹立起他們規范自己體育動作、嚴格按照標準進行訓練的意識。最后,我將學生帶入到操場上,讓他們憑借自己剛才的學習去進行訓練,并做好對他們的進一步指導,讓學生親身體驗動作規范與否對跑步成績的影響,由此來完成對他們的體育教育,實現對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
3.創新課后訓練模式,鞏固學生學習效果
“創新課堂訓練模式,鞏固學生學習效果”是小學體育教學模式創新的重要措施。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課后訓練作為教師考核學生課堂學習效果的主要環節,其所能夠反映出的不僅是學生對體育知識的學習效果,更是教師教學方法是否科學的直接呈現。傳統課后訓練模式多以教師監督、學生反復練習為主,這種方式雖然能夠達到一定的教學效果,但形式相對枯燥,學生會出現厭倦心理,因此教師要想辦法讓課后訓練變得具有趣味性,調動起學生的參與主動性。我在研究學生心理需求的基礎上,會以課堂教學內容為基礎設計一些游戲或比賽,由此來實現對學生的訓練興趣激發。例如在完成“接力跑”的教學后,我就為他們設計了一次班級比賽,比賽中全班同學通過抽簽的方式進行小組成員搭配,各小組有5分鐘準備時間,然后進行比賽。在比賽的引導下,學生的熱情都被激發,一個個躍躍欲試,也達到了本節課練習強度的要求,進一步提升了課后訓練效果。又或者在完成“籃球”的基本教學后,我就在課后訓練設計了“拍球接力”的游戲,游戲中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分別站在20米跑道的兩端,通過拍球跑的方式將球傳給對面的隊友,看哪個小組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游戲。在游戲化的課后訓練中,學生的參與主動性會顯著提升,這不僅可以完成對他們的考核,還能夠有效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小學體育高效課堂教學目標由此得以實現。
綜上所述,在研究小學體育教學模式的創新策略中,既可以提升小學體育課堂教學質量,還能夠為學生的綜合素養構建提供幫助。在實際體育課堂教學活動過程中,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教師必須要進一步促進對學生學習興趣和需求的了解,并結合對小學體育教學內容的分析,設計出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模式,以確保學生可以在學習中獲得進步,并對體育知識產生興趣,從而真正意義上實現以學生興趣為基礎的小學體育教學創新,讓體育課堂教學效果能夠因為學生的喜愛而有所提升,也為進一步推動小學體育教學水平發展帶來支持。
參考文獻:
[1]苗承軍.基于創新角度的小學體育教學方法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32):232-233.
[2]馬蓉.體育教師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策略研究——以小學體育教學為例[J].青少年體育,2019(07):115-116.
[3]張勝.趣味性活動在農村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6(07):213.
[4]尹雨嘉.基于創新視角的小學體育教學方法的改革優化[J].當代體育科技,2019,9(16):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