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改出臺后,素質教育的要求在不斷提高,對于初中教育而言,教學方式與教學重點也在隨之改變。為了全面發展學生能力,需要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有效性。通過五個角度,對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有效性提出淺薄的分析。
關鍵詞:課堂優化;初中數學教學;有效策略
一、優化初中數學教學的策略
1.提高學生數學實際應用能力
在學習數學學科時,學生需要全面掌握數學知識的概念、理論、公式等內容,并能對數學知識進行熟練的應用,而這也便要求學生在學習數學過程中擁有較高的數學實際應用能力。數學知識的實際運用能力并不是在一朝一夕之間形成的,它需要長期的培養與訓練,在各種綜合性的訓練過程中能有效提高學生的數學實際運用能力。想要提高學生數學運用能力,教師首先需要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與運算能力。教師在培養學生認知能力時,需要以學生原有的數學知識掌握水平為基礎,通過多角度的數學知識教學,拓寬學生的數學知識范圍,從而有效幫助學生了解多層面的數學知識,進而提高數學認知能力。在學習初中數學知識的過程中,無論是知識的范圍還是難易程度,都具有一定的層次性。因此,教師在教學時應結合學生實際數學水平與實際需求,對數學知識點進行由簡到繁的教學,從而保證學生掌握知識程度由淺至深。在培養學生運算能力時,教師應充分結合核心素養與運算能力,保證核心素養與運算能力的一致性。另外,在培養學生運算能力過程中,還需要引導學生發揮自身的思維能力,使其在教師的引導下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數學學習方式。
2.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初中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重視良好學習氛圍的重要性。良好氛圍的營造,能為學生形成良好學習習慣提供幫助,同時能培養學生的數學運算能力。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培養學生數學素養與數學學習能力的重要因素。為了打造出具有探究性的教學環境,教師可以利用多種教學方式,如小組合作實踐、多媒體教學等。在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需要將問題全面落實在活動當中,保證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帶有目的性地對知識進行探究,在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同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有效提高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從而提高自身教學效率,進一步實現教學目標。
3.加大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力度
思維能力的培養是激發學生學習自主性以及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以多種解題思路對學生進行引導,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的真正含義。在解題過程中,學生通過對某一問題不同解題方式的探索,在發散數學思維的基礎上,提升自身的數學思維能力。另外,教師不僅需要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還需培養學生的逆向思考能力,幫助學生在遇到數學困難時能夠借助逆向性的思考方式對數學知識進行全面的理解與掌握,從而有效解決學習數學中的難題,進而深化自身對數學知識的相關記憶與運用能力。
4.利用分層式教學模式,實現學生全面發展目標
所謂分層教學模式,就是教師根據學生的個體特性與學習情況對學生進行分層,為每個層次的學生制定最佳的教學方式,實現高效的課堂教學。在教師對學生進行分層前,首先要對學生進行全面的觀察與分析,在明確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出分層教學的功能與作用。其次,教師需要建立相應的分層教學標準,在教學過程中實現有針對性的輔導與教學。分層教學模式開展過程中,對于基礎能力較強、數學成績較好的學生,教師可以適當安排相應的習題訓練,從而有效鞏固當天所學知識,進而拓寬學生數學知識范圍。反之,對于數學基礎知識較差的學生,教師應適當引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性質特征進行理解,在增強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基礎上,結合該類型學生的愛好與興趣,設計出生動形象、趣味性較強的教學內容,從而有效幫助學習較差學生重新燃起學習數學的信心。
5.教學手段多元化,豐富初中數學教學內容
在新教育背景下,教學手段逐漸豐富多樣,各種新型的教學方式的出現,有利于教師豐富教學內容,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利用多種教學手段豐富自身教學,提升教學質量。當教師的教學質量有效提高、教學手段多元化后,學生的學習興趣將會被輕易調動起來,數學教學質量與效率也會得到極大的保證。
二、結語
數學是一門具有較強邏輯性的學科,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實際運用能力。綜上所述,教師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方式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因此教師首先要豐富自身教學內容,在此基礎上重視學生數學思維邏輯能力、運算能力以及應用能力的培養,以此提高學生數學綜合素養,進一步為學生日后的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撐。
參考文獻:
步秋靈.初中數學有效教學策略探究[A].2020年“互聯網環境下的基礎教育改革與創新”研討會論文集[C],2020:49-50.
作者簡介:唐從貴(1979—),男,漢族,江蘇淮安人,中小學一級教師。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