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長葵
摘 要:現階段,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用問題導學法的教師越來越多,因為采用此教學形式可以在教學過程中有效開發學生的創造力、思維力,同時也可以強化數學課堂的教學成效,更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師自身的綜合素養。基于此,研究問題導學法該如何高效地應用在初中數學教學中。
關鍵詞:問題導學;初中教學;浙教版
問題導學法,就是指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創設的一種教學情境,通過對數學問題的本質進行合理設計,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幫助學生清晰并明確地掌握數學中的重難點知識。在整個數學教學中巧妙應用此類教學形式,既能夠鍛煉學生的思維,又能夠合理調動學生對數學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可以在學習中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極大提升。
一、教學問題設計具有針對性
提問是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一大教學環節,數學教師需要格外重視。在設計教學問題的時候,需要根據學生情況和數學教學內容,進行有層次的教學問題設計,進而讓學生能夠按照身心發展的特性進行問題思考。教師設計的教學問題需要有一定的針對性,如此學生才可以將知識重點、難點分清楚,并且確定學習目標。
比如,教學浙教版中的“圖形的平移”時,教師應當從基礎性的教學問題展開設計,對圖形平移中的內容進行合理思考和設計,并且在教學過程中提問學生關于圖形平移的概念、要求和它的具體條件等,此處需要用到多媒體教學,因為其可以增強教學的直觀性。而后教師需要在概念內容之上設計出一些具有啟發性的教學問題,包括多種圖形的平移操作,然后進行動手實踐操作和課本練習,有效引導學生思考整個圖形平移的全過程,使學生可以主動參與問題研究。只有教師在教學中設計出有針對性的問題,才可以讓學生在學習中有效提高思維能力,并且提升學習成績。
教學問題有針對性,才可以切中學生思考的關注點,同時有力引導學生更好地圍繞所學知識點展開探究,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同時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切實將課堂提問做好
想要把問題導學方法有效運用到課堂教學中,教師就需要實實在在地將提問教學這一環節做好,使學生可以對教師提出的問題有強烈的研究興趣,進而主動參與到數學知識的學習中。所以,教師應當運用多樣式的教學策略,在課堂教學中將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出來,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比如,在學習浙教版“一次函數的圖象”時,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播放函數圖象,使學生觀察和分析圖象,并提出一些相關的教學問題,如此學生才會對問題產生學習興趣,也可以進行自主探索,進而培養自主學習能力。除此之外,教師可以在課堂提問的過程中運用游戲,使學生在游戲中加深對數學問題的研究。教師組織學生進行課堂游戲,推動學生一邊游戲一邊思考,如此就可以發揮問題導學法在課堂上的效用,進一步培養學生思維和素養等方面的能力。
課堂提問是教師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教師和學生相互交流溝通的一種重要形式。教師在教學中采用問題導學法,做好課堂提問這一環,才能深入提升學生對課堂知識學習的主動性,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
三、問題設計要合乎實際
數學是理論和實踐有機結合的一門課程,教師在設計教學問題的時候要將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融合,同時也需要讓學生在具體實踐過程中對教學問題進行合理的探究。問題合乎實際,才能在整個數學實踐中發揮應有的效果,才能提升整個課堂教學的成效。
比如,在學習浙教版“軸對稱與軸對稱圖形”時,教師一般會安排適當的實操內容再展開教學,但是這并不夠,還可以選擇問題導學這一方式并結合實踐,提升課堂教學成效。具體教學中,教師要以教學過程中的內容引導學生進行實操。第一,要求學生準備好一張紙,而后進行對折,探究對折之后兩邊的圖象和紙中間的印記之間的關系,假設對折之后的圖形無法一致,那么學生折出的圖形也就為不對稱圖形。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需要巡視,適當為學生提供指導,給出建議。第二,教師需要帶領學生一起分析何為軸對稱、軸對稱圖形,如此學生就可以真切感受到具體的教學內容,對于教學內容的理解程度有所加深,從而在整個學習中提高理解能力。
只有在課堂上提出合乎實際的問題,才可以讓學生更好地融入課堂知識教學中,幫助學生提升綜合數學能力,在提升成績的同時也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感。
四、創設情境養成思想性
比如,在學習浙教版“豐富多彩的圖形世界”時,因為是抽象的圖形知識,所以對于初中生而言有難度。對于這類比較抽象且不具體的內容,教師需要讓學生了解到豐富的圖形,還要深化學生對圖形的了解,此時教師就可以運用多媒體積極開展問題情境教學。教師在教學中展示各個形狀各異的圖形,使得學生對各個圖形的形狀、特性進行觀察了解,能夠明確區分圖形的特性,而后教師提出有關的教學問題,使學生分小組探究圖形之間的區別。只有教師運用科學的教學形式,才可以將中學生的思想情感激發出來。
所以,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問題情境,可以使學生融入課堂教學氛圍里,進一步熟悉數學問題,整體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五、強化課堂問題高效性
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問題的設計和提出對教學質量有著很大的影響,只有正確地找到問題、提出問題,才能讓學生較好地把握教學中心,較好地思考和學習。課堂教學需要教師綜合利用有限的時間和資源做出最好的教學指導。對和課堂內容無關的則簡單帶過或是有所忽視,這樣才可以提升課堂的有效性。
比如浙教版中“圓的面積公式”,對圓的公式和起源,以及與這有關的數學家,教師就不需要過多關注,避免分散學生注意力,使其對接下來知識的學習失去興趣,而要將更多的注意力投入到怎樣讓學生對公式加深理解和應用上。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解一下圓心和圓的邊距是怎樣的、半徑是否等長、等長的原因又是什么、圓的公式究竟怎樣、在計算的時候需要怎樣應用等問題,同時也需要讓學生多思考,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的注意力更集中。此外,在學生思考的整個過程中,教師不可以一味地講解,而是需要留白,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唯有在學生思考不到相關點的時候教師才可以給一些提示,如此就能夠有效鍛煉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學習能力,加深學生對數學的熱愛。
教師需要在課堂上選擇問題導學的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自主思考和探究中培養獨立思考能力,同時提升其數學知識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
六、分層展開問題導學式
學生之間存在明顯的差異,教師需要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設定多層次且立體化的問題,對于各個層次的學生實施針對性訓練。尤其是對于學習困難的學生,教師需要盡可能提出符合他們能力的問題,鼓勵他們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對于學習好的學生則應該適當安排深一點的問題,取得層次性教學目標成效。
例如,浙教版“一元二次方程應用題”教學中有這樣一道題:用10米長的木條制作一個長方形風箏架ABCD。為使風箏不變形,在中間釘一根平行于長方形的長AB的木條,當寬AD長為多少時,長方形面積為4平方米?這時老師不能讓學生一次性回答所提問的問題,而要由淺入深,有計劃地引導學生。第一,先詢問用一根10米長的木條制作長方形風箏架時,有幾種方法;第二,詢問這幾種制作方法中它們的長和寬發生了什么變化;第三,什么時候面積最大;第四,詢問為使風箏不變形,在中間釘一根平行于長方形的長AB的木條,設寬AD=x,則AB等于多少;第五,詢問當x等于多少時,風箏架是一個正方形;第六,詢問當寬AD長為多少時,風箏架面積為4平方米;第七,詢問風箏架面積能達到5平方米嗎,為什么。這樣的問題設計既降低了難度,又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回答問題的機會,還使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得到了提高,當他們在考場上遇到問題時,也就會不自覺地使用這種問題拆分法,化難為易。
提出問題的目的在于充分激發學生的思維。教師只有耐心等待,學生才可以擁有更多解決問題的策略,這樣可以增強學生的成就感。在實際教學中,需要按照層次性再結合學生具體的實際情況,合理設計問題,如此才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數學成績。
總之,在整個初中數學教學中采用問題導學法,既能夠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和處理問題的能力,又可以強化數學課堂教學的成效。
參考文獻:
[1]賈睿.“問題導學”在翻轉課堂中的應用策略研究:以初中數學“二元一次方程組”為例[J].教育現代化,2019,6(21):184-188.
[2]岳代穩.初中數學問題導學法的應用與教學策略研究[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8(6):118-119.
[3]胡清泉.問題是數學學習的邏輯起點:淺談問題導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數碼設計,2017,6(9):225,244.
[4]成敬瑜.學案導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天津:天津師范大學,2014.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