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北流市高級中學物理學科是廣西教育廳選定的學科課程基地,學校積極組織教師研究學科課程基地建設策略,旨在通過探索學科課程整合、轉變教學方式、優化教學、組建名師隊伍等一系列措施,構建學科、學校、區域一體化成長體系,實現推進廣西基礎教育發展的目標。
關鍵詞:課程學科基地;樣板學科;評價體系;教研共同體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0)04-0008-02
引 言
廣西北流市高級中學認真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新時代推動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實踐意見》,認真貫徹落實廣西壯族自治區普通高中課程學科基地工作方案精神,充分發揮廣西壯族自治區“樣板學科”——北流市高級中學物理學科的教學科研樣板優勢,繼續深化課堂研究,提高教研水平,積極探索多種教學手段,旨在把物理學科課程基地打造成“教研有深度,輻射有廣度,資源有厚度,育人有溫度”的優秀集體,實現跨學科、跨區域教研共同體的奮斗目標。
一、探索跨學科、跨區域的有效教學模式
北流市高級中學物理學科堅持“以學為主”的教育思想,從2007年開始探索實施“三環節”有效教學法,即課前自主預學、課上對話交流、課后復習反思。該教學方法減輕了學生的學業負擔,轉變了學生的學習觀念,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成績,也轉變了教師的教育觀念,優化了教師的教學方法。在該教學模式的影響下,物理學科成員發表了論文30多篇,相關自治區級課題3個,市級課題5個,還有一批教師在區級、市級教課比賽中獲獎,教學效果連年提升。
在本次學科基地建設中,物理學科繼續深化對“三環節”有效教學法的研究,聯合多個學科、多所學校共同研究,共同實踐。北流市高級中學堅持“以學為主”的教育思想,提倡教師主動學習經典教育理論,以理論為指導,以課堂為陣地,以課例為研究方式,在教育專家的引領下,探索適合各學科特點及各層次學生學習的有效教學模式。
學校每周四以學科年級基組為單位組織一次集體研究活動,該活動內容有教學進度安排、教學內容設計、課例研究分析、教學經驗總結、教育思想提煉等;每月安排一次校內外優秀教師講座,介紹優秀教師的成功教學經驗,安排專家指導,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
二、創建優質的網絡,共享教學資源
“峰宇路移動課堂”是北流市高級中學物理學科謝奔峰老師帶領一支優秀團隊建立的網絡教學平臺,分為峰宇路公益網站和微信公眾號兩種形式,已有10萬余人注冊,免費服務于廣大師生,為師生提供了優質的網絡課程。
“峰宇路移動課堂”經過八年發展,已經錄制了高中階段各年級、各章節的全部內容,并為師生提供了高三所需的第一輪復習教學視頻、高考模擬試題的講解視頻。這些教學資源全部免費共享,惠及全體師生,有利于北流高中物理學科對外傳播教育理念、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發揮了積極作用。
但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峰宇路移動課堂”也需要改變,網站建設、網絡資源、設備更新、團隊力量等方面都需要進一步完善。為了實現跨學科、跨區域的資源開發共同體,我們還需添置更多的錄播設備,以滿足平臺的發展需要。
三、開發豐富的跨學科課程資源
開發學科課程資源,是在國家學科課程的內容基礎上進行的再度開發,是對國家課程的深化和拓展[1]。建立豐富的教學資源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國家課程內容、內化課程內容,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維創新能力。同時,開發教學資源能夠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和人文素養,為建設名師隊伍創造條件。
北流市高級中學物理學科已成功開發了多種教學資源,具有豐富的開發經驗和開發實力。廣西教育出版社為北流市高級中學物理學科出版了《六月紅》系列教輔叢書,包括高中各學段的全部內容,以及高考第二輪復習的全部資料。為構建更豐富、更充實、更科學的物理學科資源體系,充分挖掘全體教師的潛力,實現跨學科、跨區域的共同發展,北流市高級中學鼓勵不同學科、不同學校的教師加入資源開發隊伍中,繼續進行一系列輔導用書編寫、教材教案設計、教學課件設計、教學微課錄制、教學教具制作及課外教學補充材料的收集。
四、構建教師、學校、區域共同成長體系
學生的成長離不開家庭的教育、學校的培養、社會的影響;教師的成長也離不開學生的配合、團隊的協助、專家的引領。學科基地的建設必須以學生、家長、教師為緯,以學校、地方、國家為經,方能實現同伴互學、網絡研修、專家引領三者相互協作和相互補充的立體化教師專業成長體系。
1.建立同伴互學制度
學校每周進行一次以上的集體研修,讓教師在和諧的氛圍中暢所欲言,分析自己的教學心得體會,取長補短,共同成長、共同進步。同伴之間的學習,不單指學科教師之間的互學,還包括不同學科教師之間的互學、不同學校教師之間的交流。建立良好的互學制度和“走出去,請進來”的交流機制,有利于促進學科基地的專業發展和區域教育水平的提高。
2.發展網絡研修平臺
網絡研修是教師專業成長的一種主要方式,有利于培養教師終身學習的意識與習慣。北流市高級中學物理學科利用“峰宇路移動課堂”平臺,引導教師共建共享教學資源,使教師的精品課程得以展示、教學經驗得以推廣、科研成果得以肯定,充分發揮了學科基地的輻射效應作用,帶動了其他學科教師的專業成長。同時,網絡研修能夠讓教師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完善知識結構,創新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發展網絡研修平臺,有利于促進地方教師對教學進行反思,進而提高整個地區的教育教學水平。
3.創建“名家請進”機制
名師引領、名教育家指導,可以快速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名師精湛的教學藝術和先進的教育理念可以推動青年教師提高教學水平。在名師專家的指導下,學校通過磨課、評課、示范上課的形式激發教師的教學熱情,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幫助教師實現由“經驗型”向“理論型”角色的轉變。總之,成立“名家請進”機制,有利于培養教師的工匠精神,激發教師的教學活力,重塑教師的形象。
五、構建教學成果交流、推廣等共享機制
教學成果從課堂實踐中來,又要到課堂中去實踐,經過不斷的檢驗、完善、修正、發展、再檢驗、再發展,科學的可操作的科研成果才能形成。教學成果需要通過各種媒體不斷對外傳播、反饋。面對面交流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式,通過面對面交流,教師可以直接得到專家的指導、聆聽實踐者的意見、傾聽同伴的質疑,學習兄弟學校的實踐經驗,解決實際教學中的問題。因此教學成果不能局限于發表論文、網絡傳播上,更要用來指導本校的實際教學,指導地方學校的教學,共同分享、共同提高教學研究成果。
為了實現教學成果“區域共享一體化”的目的,我們可以選擇區內外一些教學成績突出、教學理念先進、教學管理卓越、教學經驗豐富的學校作為學習對象。同時,我們也應選擇一些教育資源不足、地處偏僻、經濟落后的學校進行幫扶,為他們送示范課、送科研、送成果、送資源、送培訓,以提高他們的教學質量,促進其教師的專業發展,從而達到共同提高、共同進步的目的。
為了更好地推廣我校學科基地的教學成果,除在“峰宇路移動課堂”平臺上對其進行傳播外,我們每月安排一次以上的講座,邀請兄弟學校教師及不同學科的教師參加,以達到吸引非基地學科教師及非基地學校教師參加基地活動的目的,進而將基地活動向地方學校延伸,將基地學科的教育主張、教學風格、教學模式輻射全區,引領區域發展,促進普通高中各學科各年級整體發展。
六、采取促進課題研究及論文發表的舉措
課題研究是促進課程學科基地建設的重要手段,論文發表是課程學科基地成員研究成果的重要體現。課題研究體現了集體的智慧和力量,能夠使參加課題研究的教師認真學習教育理論,進行教學反思和教學總結,從而整體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提高教學質量。課程學科基地的一線教師每天都要接觸學生,每天都要面對一系列問題,他們要能夠針對學生的問題或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實際問題進行研究。問題即課題,教師要在實踐中研究,在研究中實踐,不斷反思、不斷提煉,在工作中落實立德樹人的目標,在研究中達到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目的。
為了讓教師在成長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長,我們積極推進已立項的自治區級課題和玉林市級的多個課題研究,對課題研究過程有記錄、有討論、有反思、有總結、有評價,使課題研究有成效、有突破。
學校鼓勵教師人人成為研究者,提倡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問題,開展校本研究,積累研究素材,并積極申報區級、市級課題,讓課題研究成為一種習慣。
在教研活動中,學校要求教師多上精品課,寫好教學反思,積累經驗,形成論文,將論文成果作為對外輻射方式,促進區域教研共同體的發展。
七、構建科學的學科課堂評價體系
科學的課程評價體系可以促進教師的全面發展和學生核心素養的全面提升。學科基地建設需建立一套科學的課程評價體系,變“單一考試”評價為“多元化”學與教的評價;變只評學生的“學”為“以學論教,評學評教”;變靜態評價為發展性評價,變“唯分數論”評價為對“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核心素養的評價。
教師“教”的評價體系,包括教學準備、教學過程、教學效果、教學反思等全課堂教學過程。評價體系必須體現科學性和可行性的教學組織、靈活性和適應性的教學方式、民主性和和諧性的教學氛圍、深刻性和積極性的教學參與、及時性和適度性的教學反饋、創造性和新穎性的教學設計。
學生“學”的評價體系應能反映學生的自學能力、學習過程,對作業設計、教學質量檢測等進行評價。學校應充分使用相關平臺,利用大數據分析學生的整體成績,比較學生學習成績的進退情況,對學生成績指標(如平均分、得分率、貢獻值、標準分等)進行橫向、縱向比較,探索構建科學學科課程教與學的評價體系。
八、創設具有鮮明特色的教學環境
北流市高級中學擁有為教學服務的物理實驗室三間、儀器室兩間,總面積為500平方米,具備完善的高中、初中學段全部教學實驗儀器。學校為物理學科規劃建設了一間隔音良好的錄播室,為教師錄制微課服務;購置了一批錄播設備,為網絡教學服務;購置了一批課外活動實驗的物理小實驗儀器,鼓勵教師自制一批新穎實用的教具;建設了一間學生物理實驗室,供學生自主學習使用。
全校注重營造一種重視學科基地建設的氛圍,通過專家講座、教研活動、教課比賽等形式宣傳學科基地建設成就,把北流市高級中學物理學科基地建設為體現物理思想、物理思維,展現物理教學方法和手段,提升物理文化素養的具有良好教學環境和文化環境的學科基地。
學校積極構建適應時代發展的實驗室管理制度,制訂錄播室使用說明及管理制度,推出師生小實驗獎勵機制,擬定在課程學科基地建設中貢獻突出的教師激勵機制。
九、成立組織管理機構
在廣西教育廳的領導下,在廣西基礎教育研究院的指導下,在玉林市教育局、北流市教育局領導下,我校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副校長、物理學科組長為副組長,全體行政領導、全體物理教師參與的學科基地工作小組,聘請玉林市教科所物理教研員作為機構領導小組指導成員。
十、落實經費管理制度
本著節儉、高效的原則,我校嚴格執行國家財務制度,專款專用,不違規,不做假賬,由北流市高級中學財務科負責管理。
結 語
總之,課程學科基地建設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提高廣西基礎教育質量的重大舉措,是利用優勢課程學科帶動區域整體發展,實現教育均衡發展的一項重大策略。物理課程學科基地應充分利用這一政策優勢,調動本校教師的教研積極性,帶動區域教育的整體發展,以實現廣西教育的共同進步。
[參考文獻]
張寧生,王水泉.學科建設的理性思考[J].石油教育,2005(01):57-60.
基金項目:本文系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普通高中學科課程基地項目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蒙軒(1968.2—),男,廣西北流人,本科學歷,中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課堂教學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