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首先說明了農村小學高年級語文作文生活化教學的優勢及意義,其次分析了當前農村小學高年級語文作文生活化教學存在的問題,最后詳細地闡述了農村小學高年級語文作文生活化教學的要點。
關鍵詞:農村小學;語文作文;生活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0)04-0028-02
引 言
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作文生活化教學已經是大勢所趨,是新課程標準的重要要求,生活化教學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學生作文水平的提升[1]。然而,農村小學高年級語文作文教學中仍存在很多問題,集中表現在教師的作文教學較為刻板,不能很好地引導學生解放思想,積極創新,認真觀察生活,從生活中尋找寫作的靈感。本文針對當前農村小學高年級語文作文教學提出一些建議。
一、 農村小學高年級語文作文生活化教學的優勢及意義
1.優勢
首先,農村地區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優勢,廣大農村地區視野開闊,環境優美。小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中能夠隨時隨地地感受到自然的氣息,對大自然也會有更深的體會和感悟。其次,廣大農村地區有較為淳樸自然的民風民俗和濃郁的鄉情。農村小學生一直沐浴在這樣的鄉情里,也會有更為豐富的情感體驗。最后,部分農村小學生有農田勞作的體驗,對農耕的辛苦和收獲的喜悅有更為清晰深刻的感受,這些都是農村小學生生活化作文的寶貴素材,學生若能加以利用,寫出佳作并不是什么難事。
2. 意義
在農村小學高年級作文教學中開展生活化教學具有積極的意義。生活化作文教學能夠增強農村小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在生活化作文教學的指引下,教師應培養學生關心環境,關愛家人,關注小事的習慣。生活化作文教學還能夠培養農村小學生觀察生活的習慣,豐富其寫作內容。在生活化作文教學中,教師通過引導農村小學生對生活進行觀察與體驗,能夠增強他們對生活的體悟,拓寬他們的習作思路。此外,語文作文生活化教學還能提升農村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進而提高他們的作文水平。
二、 當前農村小學高年級語文作文生活化教學存在的問題
1.學生缺乏主觀能動性
在當前農村小學高年級的作文教學中,學生缺乏主觀能動性的現象是極為普遍的,很多學生缺乏對作文寫作的興趣,往往是在教師的安排下被動學習、被動思考,這是導致農村小學高年級語文作文長期以來教學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
2.學生寫作模式化
寫作的模式化也是當前農村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由于缺乏主觀思考,只機械地服從教師的寫作安排,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往往會參照教材中范文的寫作模式,模仿的程度很深,不能形成自己的風格和見解。
3.學生習作缺乏生活情趣
農村小學生往往沒有養成堅持寫日記的好習慣。當前教學的任務繁重,學生的課業負擔較重,學生往往疲于應對各科作業,觀察和體驗生活的時間少之又少,這是導致學生沒有養成寫日記習慣的重要因素。學生對生活的觀察和體驗少,就缺乏寫作素材,所寫的作文就會枯燥無味。
三、農村小學高年級語文作文生活化教學的策略
1.明確小學階段語文生活化寫作的要求
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是小學階段語文作文教學的主要目的。在小學階段,學生的語言文字能力還處在初級階段,對于生活中事物的看法很難用語言文字表達出來,至于豐富寫作的內容和情感對學生而言更是難上加難。因此,在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就要引導學生用正確的語言來表達對生活的觀察和內心感悟,要善于從生活中去發現,去感悟,以不斷豐富自己寫作的素材,并學會將這些所察所感用準確的語言文字表達出來。
2.引導學生觀察生活
在進行語文作文生活化教學時,觀察生活便是第一步,即從生活中去取材。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引導學生養成善于觀察生活的好習慣,并且要指導其觀察的方法。農村學生的生活與城市學生相比要單調一點,生活日常瑣事眾多,學生往往認為這些瑣事并沒有觀察和記錄的必要性。其實不然,教師要改變學生的這種錯誤的思想,要讓他們意識到,農村生活并不比城市生活單調,反而有城市人羨慕的自然風光和淳樸民風,土地、大山、農舍、村民都是作文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優秀素材,如果學生將情感帶入這些自然和人情中,就能寫出動人的佳作。比如,對于一位正在認真聽講的學生,教師可以讓其他學生猜想其之所以這樣努力的原因,并對此過程進行描寫和創作。教師也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教室,讓學生觀察操場上嬉戲的學生,讓其掌握從遠及近、從整體到部分的觀察方法,在觀察中激發學生的創作興趣。
3.引導學生廣泛閱讀
廣泛的閱讀是學生進行作文寫作的基礎,正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如果沒有扎實的閱讀基礎,那么學生即使觀察生活和感悟生活的能力很強,也很難用合適的語言表達出自己心中所想。由此可見,廣泛的閱讀對提升寫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日常的閱讀中,學生可以積累很多名家名言、優美詞句,還能學習作者的創作方法,體會作者傳達出的自身情感,慢慢地就能將這些語句和方法內化為寫作能力,并實際體現在日常的寫作中。在進行閱讀時教學,教師要引導學生養成摘抄的好習慣,即準備一個摘抄本,將讀到的好詞好句摘抄下來,日積月累,摘抄本的內容逐漸豐富,倘若學生經常翻看,必會受益頗多。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培養學生寫日記的好習慣。學生可通過寫日記來逐漸提升自身的語言組織能力、遣詞造句能力,學會用更為準確的詞句來表達自己的想法。每天的日記其實就是正式寫作的練兵場,它可以綜合提升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語言能力。農村的小學生并不比城市里的學生遜色,只要教師進行有效的引導,農村小學生感悟生活、表達情感的能力甚至會強于城市的學生,而學生日常完全可以通過廣泛閱讀和寫日記來逐漸提升這種能力。
4.由興趣入手
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必須注重教學的趣味性,因為小學階段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普遍較弱,這就需要教師借助一定的教學技巧來提高學生的接受能力,而教師精準地找到學生的興趣點便是極為重要的。在作文課程開始之前,教師要提前深入了解學生的興趣和愛好,以便在課堂上引導學生針對自身興趣愛好進行講述,這是學生喜歡做的事情,他們必然愿意開口講。
在進行寫作練習時,教師可以將學生的興趣愛好進行引申,給學生布置諸如“我的夢想”“我的愛好”這類作文題目,便于學生在講述的基礎上更好地發揮想象力,把自身的情感帶入其中。針對自身有興趣的話題,學生的表達和寫作熱情會很高,作文的最終成果必然令人滿意。
5.作文命題設計生活化
作文題目的設計要多從生活入手,這樣能將作文和生活的距離拉近。讓學生按照命題作文的要求來對生活進行觀察,這也是生活化作文教學的重要方法。為了使作文題目設計生活化,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感受,引導他們去發現生活中有趣的人和事,滿足他們個性化作文的需求。除此之外,教師不能束縛學生的思想,而是要給他們充分的空間去觀察和思考,同時要注意引導學生多去觀察生活的細節,讓學生從生活的細微之處發現更大的世界,從而培養學生的情感表達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
例如,筆者在對作文命題進行設計時,會先深入了解學生的興趣,通過學生日常的日記和寫作來了解他們的寫作水平,然后根據實際情況來設計多樣的作文命題。這樣,學生比較容易寫出符合自己切身感受的作文。另外,筆者還通過讓學生自己命題來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讓他們根據自身感受來進行創作,使表達的內容更加生活化和富有真情實感。這樣的教學設計取得的教學成果是十分可喜的,學生的寫作素養得以提升,思維邏輯能力隨之增強,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也會得到培養。可以說,生活化作文教學對學生的身心發展極為有利。
6.教師應合理評價學生作文
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都反饋,作文批改費時費力,學生卻只關注分數。究其原因,學生被排除在作文評改之外,不能參與其中,自然會擺出一副事不關己的姿態。
其實不然,學生是作文寫作的主體,因此學生也應該參與到作文的評改當中。我們不妨試著改變一下傳統的作文評改方式,讓學生參與評改,師生共同評改。具體做法是,學生完成作文后,先進行自主修改,之后在班級“漂流”傳閱,閱讀的學生均可在作文下寫出自己的點評,最后由教師統一收上來再進行批改。這樣經同學點評和教師批改后的作文其實已經變得不簡單了,其博采眾長、集思廣益,已經變得“干貨滿滿”了,學生可參考這些點評來進一步完善自己的作文。另外,為了激發學生對寫作的熱情,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班書的編輯活動,即將優秀的作文編撰成冊,供學生日常閱讀,這必然會使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得到提升。
結? ?語
綜上所述,作文教學生活化是時代的要求,也是培養農村高年級小學生作文素養的重要手段。藝術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教師只有反復對學生作文寫作進行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訓練,才能加深學生對生活和作文的理解,從而使其自覺地養成觀察生活、記錄生活、感悟生活、感恩生活、熱愛生活的習慣。
[參考文獻]
魯翠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生活化實踐研究[J].學周刊,2017(10):82-83.
作者簡介:嚴麗萍(1976.11—),女,廣西岑溪人,專科學歷,一級教師,曾獲“岑溪市優秀班主任”“岑溪市優秀教師”“岑溪市骨干教師”“國家級經典誦讀優秀教師”等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