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羽珺
摘 要:立足小學音樂教育實踐,從引進信息化手段、踐行趣味化理念以及合理滲透德育這三個方面入手,針對有效提升小學音樂教育質量的方式、方法進行了初步分析與探索。
關鍵詞:小學音樂;教育質量;信息化手段;趣味化理念;德育
現代素質教育理念背景下音樂教育作為小學階段學生必修的一門藝術人文性課程,其教育教學質量備受人們的關注。那么該如何提升與優化小學音樂學科的教育教學質量呢?我在自身的教育實踐中進行了積極探索與分析,獲得了一些切實可行的方式方法,現將其簡單總結如下。
一、引進信息化手段,擴充音樂知識的外延
當前是信息化的社會,信息技術手段在各行各業都得到了廣泛的普及與運用。我們新時代的小學音樂教育工作者也應當積極迎合信息化的發展趨勢,運用信息化手段不斷擴充音樂教學的外延。這對于提升與優化小學音樂教育質量來講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例如,在教學《歌唱二小放牛郎》這一紅色經典音樂曲目時,我便有意識地借助信息化手段為學生播放了關于放牛郎王二小勇敢同敵人周旋,保護了他人,卻犧牲了自己生命的故事片段。在信息化手段的展示下,學生仿佛走進了那個烽火連天的戰爭時代,仿佛見證了機智勇敢的王二小犧牲自己年輕的生命卻換來了大部隊順利轉移的過程。也正是基于此,我們的學生更能感同身受地理解放牛郎王二小身上所體現出來的那種大無畏的精神,也更能理解人們對王二小犧牲的悲痛心情。有了這一情感上的沖擊與共鳴,小學生在面對《歌唱二小放牛郎》時不再感覺其有距離感,相反能有感情地進行演唱。原本的音樂教學重難點得以輕松突破,這便是引進信息化手段對于提升小學音樂學科教育質量的重要表現。
二、踐行趣味化理念,讓音樂學習更具趣味
學習應當是有趣的,小學音樂教育也應當如此。為了避免學生呆板、枯燥地學習音樂知識,促使他們懷揣興趣而主動地進行音樂知識的學習,我在自身的教育實踐中會積極踐行趣味化理念,為學生營造新鮮、有趣的音樂學習氛圍,讓學生感受到音樂學習的快樂,從而懷揣興趣,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高效率、高質量地學習具體的音樂知識,這也是優化小學音樂教育的一個重要切入點。
例如,在教學《八哥洗澡》這一民族打擊樂合奏曲時,我沒有局限于一板一眼地帶領學生學習其中的音樂知識,而是鼓勵學生邊認真聆聽音樂邊嘗試著在腦海中想象八哥在水塘邊洗澡時啄水、拍翅、抖動羽毛等的形態及其聲音。待到學生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后,我鼓勵學生進行模仿,看看八哥洗澡時究竟是一種什么樣的狀態。小學生活潑好動,大家積極地想象著、模仿著,將腦海中關于八哥洗澡的狀態進行了活靈活現的表演,如此,小學生也對《八哥洗澡》這一以各種打擊樂器的特殊音樂及音效的音樂曲目有了更多的認識與理解。小學音樂學習變得新鮮有趣,學生的音樂學習效果也非常理想。踐行趣味化理念對提升小學音樂教育質量的可行性得到了充分證明。
三、合理滲透德育,助力學生更好成長
德育并不僅僅是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師的職責,我們每一門學科教師都應當承擔起應有的德育責任與義務。我在自身的音樂教育實踐中就結合所教學的音樂內容科學而合理地面向學生進行德育滲透。此舉除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應當學習到的音樂知識之外,更帶給了他們人生價值觀的更好啟迪,有助于推動學生更好地進步與成長。
例如,在教學“可愛的家鄉”這一音樂單元的時候,我除了面向學生進行具體音樂曲目的講解與傳授,更有意識地帶領學生詳細分析了《瀏陽河》《還鄉》《涼山之最》等音樂曲目背后傳遞出的對家鄉的濃濃的熱愛之情。當學生感受到了縈繞在歌詞中的熱愛家鄉之情,自然很容易用飽滿的熱情去演繹相關曲目。如此,學生學會的不僅僅是一首首歌曲,更重要的是他們也受到了關于熱愛家鄉的一番思想教育,有助于小學生從小便樹立熱愛家鄉的堅定意識與信念。這便是合理滲透德育在提升小學音樂學科教育質量、助力學生更好成長的有力體現。
想方設法優化小學音樂學科教育質量,是每一位小學音樂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與義務,為此,在日后的小學音樂教育實踐中,我將進一步積極發現與探索,努力總結與歸納,力爭獲得更多符合實際的,能帶給小學音樂學科教育以更多生機與活力的教育方式及方法,讓學生接受到良好的音樂審美教育,推動學生獲得更好的進步與成長。
參考文獻:
[1]屈楊.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質量的幾個途徑[J].中國新通信,2018(3):191.
[2]鄭明娟.淺談采用多種教學方式提升小學音樂教學質量的策略[J].考試周刊,2019(15):182.
[3]李紅蕾.有關提升中小學音樂教學質量的思考[J].中國文藝家,2019(9):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