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廣銀
摘 要:青少年法治教育是學生思想道德的啟蒙,對小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和價值觀養成都有正向影響,是幫助學生塑造健全人格、提升認知水平的重要教育內容。小學道德與法治課與法治教育的融合是極其必要的,小學生思想品德、法律思維基礎以及文明意識的形成都與法治教育息息相關,道德與法治課的理論知識能夠基于生活化教學,聯系實際案例和社會現象,豐富學生的知識,開闊眼界,提升法治素養。從小學道德與法治課開展法治教育的必要性展開論述,探討相關教學策略,提出幾點意見和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法治教育;思考;教學策略
法治教育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中的滲透教育,可以理解成通識教育的一種教學模式,基于社會現象和生活案例,對照教材書本中的知識點和例題,轉化為一種小學生能夠接觸到且容易理解的常識性內容,為小學生建構知識體系和框架,幫助他們形成一套屬于自己認知習慣和行為特點的思維方法,不僅對學生的世界 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塑造有積極意義,而且有助于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一、小學道德與法治與法治教育的概念界定
法治教育是為了社會公民能夠尊重法律、敬畏法律,而不只是簡單的知法、守法、用法。法治教育是道德的底線,也是約束人們言行舉止的社會標尺。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是傳授小學生法律知識,講解法律與道德關系,培養學生法律意識的基礎理論知識課程,國家法律、社會規則、公民利益等概念對小學生來說較難理解,雖然主題清晰,但是理論知識教育需要結合有效的實踐教學活動來提升學生的認知和知識掌握程度。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更重視學生的認知能力培養,旨在奠定小學生的法治觀念基礎。除了傳授一些常識性的法律知識,更多的是結合小學生的身心發展和心理健康開展良性的思維認知教育,這與法治教育中的“學習狀態”相輔相成,相互融入,互相促進。
二、小學道德與法治課與法治教育融合的教學策略
(一)注重問題啟發和知識延伸
問題啟發教學法的教學思路清晰直觀,針對知識重點劃分事物的兩面性,設置問題進行提問,讓學生交流討論。教師要有意識地弱化課堂知識教學,強化認知和思維觀念的情感教育,然后讓學生基于自身體驗和感悟,結合所學知識進行探究性學習。比如,在《生活中的規則》一課中,教師可以一一為學生剖析例子中涉及的規則意識,組織探究性學習。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通過問題啟發教學,引發學生對更深層次問題的思考,上述案例中老人口中的素質包含什么內容,老人的行為本質上該如何看待,這一案例中隱藏的或可能產生的法律內容等問題都可以發人深思。教師后續結合教學反饋,從理論教育轉化為實踐教育,讓學生明確如果自己是小明應當如何做。教師加以引導,糾正和干預學生的價值觀,建構道德與法律的知識關聯性,讓學生從思維層面看待道德、認識法律。
(二)加強情境教育,注重學習體驗和思維感悟
人在看待事物時會不自覺地以主觀思維分析問題,所謂“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就是比喻自身沒有參與相關事件時,無法感同身受,缺乏同理心。小學生由于認知水平和智力發育發展受限,共情能力低,很多時候實踐教學成效低就是由于學生思維認知層面沒有領會精神內涵。因此,加強情境教育,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真正去經歷和感受,打破傳統知識灌輸的“填鴨式”教育,能夠讓學生學會多角度、多層次地思考和看待問題。此外,法治教育的融入要防止“課上教育,課下毀壞”。在融入道德與法治課時,可以結合多樣化的情境,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養成正確的觀念和意識。
(三)強化思維導圖,構建知識體系
思維導圖是道德與法治課高效的教學思維工具,不但可以降低知識理解和記憶難度,而且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在法治教育融入滲透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利用思維導圖將相應的知識串聯起來,比如公共問題和社會規則的關系、個人利益與他人權益的聯系、法律制度與道德規則的異同等。教師可以借用多媒體教學軟件,讓學生增強所學知識的關聯性,鞏固復習學習成果。教師可以每一個單元梳理一個思維導圖知識框架,合理留白,組織學生上臺填寫補充,如果對于哪部分內容的熟悉程度還不夠,或者出現錯誤和遺忘,教師可以借用新聞和法治節目中的案例,立足教材內容,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去分析事件中的特定人物心理和行為,讓學生分析法律與道德的關系,以課堂預設為形式,通過問題啟發能夠讓學生理解主題知識,理清邏輯關系,比如針對事物的兩面性進行提問,從不同角度、不同立場看待問題抑或是認識理性與感性的相關內容等。
總而言之,基于小學道德與法治課與法治教育的融合是十分必要的,不僅能夠強化學生對法律知識內容的認知和理解,而且能夠幫助學生培養優秀的道德品質,塑造健全人格,樹立積極正面的“三觀”,培養學生的思維認知能力和學科核心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陳興福.基于小學道德與法治課與法治教育融合的思考[J].中外交流,2020,27(3):230-231.
[2]王澤林.基于小學《道德與法治》課與法治教育融合的思考[J].中外交流,2019,26(20):252.
[3]金格斯古麗·江素勒坦.基于小學道德與法治課與法治教育融合的思考[J].科學咨詢,2020(3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