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錦玲
摘 要:互聯網的發展改變了人們工作學習的方式。教育作為人類社會和個體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受到了互聯網的深刻影響。現階段先進的互聯網技術日新月異,新型的教育教學模式興起,對高職計算機專業學生實驗實踐教學起到了巨大的推進作用。本文就現階段互聯網+對高職計算機專業帶來的影響入手,分析互聯網+視角下高職學生實驗實踐教學現狀,探討高職學生實驗實踐教學設計與研究。
關鍵詞:互聯網+;高職學生;實踐教學
1 互聯網+對高職計算機教育帶來的影響
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由于互聯網的覆蓋范圍越來越廣,智能終端越來越普及,網絡速度越來越快,所以訪問互聯網無論是對于教師還是對學生來說都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互聯網的發展改變了人們的獲取知識的手段與方式,打破了實踐與空間的限制,現階段不少學者提倡將新型的教育教學方法與計算機專業相融合,高職計算機專業迎來了發展的新階段。
1.1 突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室是計算機教學的主要陣地,教室與所分配的教師是固定的,課程時間也是固定的,每個班級的出勤人數也是固定的,這種教學模式一旦確定后續很難調整,但是在互聯網+的環境下,高職計算機專業課程可以在新型的教育模式下,突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只要人們處于聯網狀態,人們就可以隨時隨地地學習自己需要的知識。
1.2 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
不同時代的學生有不同時代的需求,對于80年代的學生來說,由于求學環境艱苦,所以學生抓住各種各樣的時間刻苦學習。對于90后來說,個性成為了90后的標簽,追求個性成為了學生的需求。而00后,擁有最好的教學環境,擁有最好的互聯網技術,所以在這樣的環境中,計算機教學需要全面滿足每一個學生的學習需求。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通過對學生數據信息的采集和抓取,教師能夠分析出每一個學生的特點以及每一個學生的需求,以及發掘每一個學生的潛能,從而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為每一個學生提供個性化的教學方案和教學資源成為現在與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
1.3 教學模式多元化
在過去高職計算機教學主要是依靠傳統的教學模式,但是在互聯網+的視角下,多種新型的教學模式興起。微課程教學模式,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等等,這些新型的教學模式既能夠讓高中計算機專業得到更好的發展,又能夠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現階段,不少高職院校的計算機專業還在不斷地建設網站,通過對互聯網的研究,發展出一批依靠現代信息技術運作的虛擬教室,這個虛擬教室既不用任何的教學硬件,也不需要具體的教室和場所,整個教學過程全部在網絡上進行。真正地做到了計算機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
2 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實驗實踐教學現狀
盡管信息技術發展為高職計算機專業帶來了很多可喜的變化,但是這種可喜的變化是有一定的區域限制的,現階段只有發達地區的職業教育才能夠擁有這樣的教學水平。而那些不發達或者是欠發達的大多數地方,計算機專業實踐教學還存在著很多的問題。
2.1 教學方式傳統
盡管教育信息化改革不斷深入,從發達地區向欠發達地區不斷擴散。越來越多的職業院校得到了企業與教育部門的支持更新了信息技術設備。越來越多的教師將課程內容與信息設備融合在一起。但是現階段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課程課堂教學還是以傳統的教師教,學生聽講的方式為主。在高職計算機專業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對知識的講解占據了大部分的課時,實踐操作環節薄弱。由于教師將大量的時間用于理論知識的講解,而忽視了實踐操作環節,所以在實踐操作過程中,有很多同學跟不上教師的節奏,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嚴重脫節。
此外,盡管現在大數據技術已經很好的與高職教育相融合。但不少高職計算機教師沒有利用大數據的意識,既沒有利用大數據技術實時追蹤學生的學習效果,也沒有利用大數據技術對教學質量進行實時監控。所以在互聯網+的視角下,不少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的教學方式依舊沒有發生實質性的改變。
2.2 學生計算機基礎參差不齊
高職院校與中職院校在生源上有著本質區別,中職院校的生源基本上都是中學文化基礎薄弱的學生。而高職院校的生源多樣,既有普通的高中學生,又有職業高中生等多種生源。學生的計算機基礎差異大,信息化素質參差不齊,學習方法也各式各樣,對計算機新知識的接受程度也完全不一致。所以高職院校在計算機專業課程上,依舊采取傳統的教學方式,為不同基礎的學生制定統一的教學內容和考核方式,其實是非常不科學的。往往會導致計算機專業學生學習的兩極分化。基礎好,對計算機興趣大的同學對計算機課程內容會越來越感興趣,而那些基礎薄弱,對計算機不感興趣的學生往往會因為上課不太聽得懂從而對計算機教學產生厭倦和反感的情緒。
2.3 教材嚴重滯后
眾所周知高職院校是以培養上崗人才為主的,但是就現階段高職計算機專業的發展來看,還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其中最嚴重的問題是教材嚴重滯后。對于高職計算機專業學生來說,教材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而實際上計算機發展速度非常快,新技術的更新迭代也非常快,而教材的編寫已經嚴重地滯后于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教材內容更新速遞慢,知識點滯后,而學生需要在高職院校學習3年的實踐,在這三年的時間中,計算機新技術可能早就更新迭代多次,這樣一來,高職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在課堂上學習到的內容,等到就業的時候就已經完全用不上了。
由于企業單位的實際用人需要與高職計算機專業學生所掌握的計算機技術之間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導致很多高職計算機專業學生在就業之后很難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就算是找到了合適的工作,可能也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去學習新的知識。而這些知識,原本都是應該在學校完成的。
2.4 網絡教學只是傳統教學的一種輔助
網絡教學,線上教學近來年已經成為了高頻詞匯,不少高職院校都在教育信息化不斷深入的過程中搭建起了屬于學校的線上教學平臺,但是這種線上的教學平臺只是傳統教學模式的一種補充,沒有完全發揮出網絡教學的積極性與優越性。
不少高職計算機教師只是照搬照抄地將課堂上的教學內容搬運到網絡教學平臺上,或者是給學生提供一些教學視頻以供學生復習,實際上并沒有對教學產生多大的而影響。
3 基于互聯網+視角下的高職學生實驗實踐教學設計與研究
現階段越來越多的企業單位比起知識型人才更加需要的是能力型人才,也就是說比起傳統的高學歷來說,企業更注重學生是否具備勝任這份工作的能力。所以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教師應該要積極考慮市場對于人才的需求,培養更多符合企業需要的人才。對于計算機專業實驗實踐類課程,互聯網+教學可以結合線上線下兩種模式,并且依據學生的職業需求,學生的特點,課程的特點,進行課程的整體設計,并將其分為五個階段。
3.1 計算機實驗實踐教學準備階段
高職計算機教師要有意識地去改變自身的教學觀念與教學模式,在實驗實踐教學的準備階段,高職計算機老師需要根據現階段的市場需求為學生完成教學目標的設計以及課程資源的建設,一方面通過這種方式教師可以滿足學生對于教學的需求,也能夠實時掌握課程內容的時效性。另一方面教師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設計與課程資源建設,必須要不斷加強自身的學習,掌握計算機專業最為前沿的知識,以及最有潛力的知識。
無論是教學目標的設計還是課程資源的建設都包括了線上線下兩類,教師必須要明確網絡教學并不是對線下教學的復制粘貼,而是各有輕重。線下資源主要是保證計算機教學內容的完整性和連貫性,而線上的內容主要是對課程進行碎片化處理,形成彼此獨立的學習單元。學生在線上學習的時候,可以根據標題學習精準對應的知識點,可以反復學習,一直到學生完全掌握知識點為止。比如慕課,微課都是現階段新型的教學載體,都將教學內容進行碎片化處理,通過加入實際的場景,以及講解將短視頻制作成教學視頻,學生可以利用這些資源滿足學生自主學習的需求。
在實驗實踐類課程中,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是教師要為教學內容構建教學場景,通過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結合在一起,能夠極大地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此外,教師還要根據學生的個體差別,學生進行差異化的設置,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差異化的教學資源,這樣才能夠保證所有的學生都在原有的計算機基礎上通過學習,取得
進步。
3.2 課前學生的預習階段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學生才是學習主體的觀念逐漸深入人心,對于職業教育來說也不例外,學生才是計算機實驗實踐學習的主體,教師主要起到引導作用。所以教師可以利用網絡學習平臺,將內容整合好之后,以微課或者是慕課的形式上傳到線上學習平臺上,讓學生結合教學視頻,對教學內容進行預習。
當學生在預習中遇到了不會的問題,可以利用師生群,在群眾交流互動,并且集中探討如何解決問題,在這個自學的過程中,學生能夠通過自己或者是師生的力量學會如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且解決問題。此外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線上學習的實踐,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有一個較好的把握。
3.3 課堂教學階段
由于課前學生已經利用線上網絡教學平臺進行了較為系統的自習,所以計算機實驗實踐教學課堂上,教師可以不用再對學生進行灌輸式的知識講解,而是集中地對學生課前不懂的內容進行針對性地講解,系統地帶領學生將教學內容學習一遍。然后將實驗實踐的教學重點換成具體任務實驗實踐的講解。
首先教師應該要在課前為學生準備實驗實踐課程的學習任務以及需要學生探索的主題,以此為基礎為學生搭建創設一個學習的場景。然后教師利用信息技術為增加模擬仿真,在線問答,作品展示等授課形式,針對性地讓學生進行實踐操作。最后教師引導學生操作,并且完成教師設置的實踐練習作業。
3.4 課后提升
對于計算機實驗實踐操作的學習主要分為兩個部分,一個部分是知識的接受,另一部分知識的內化。學生在課前預習階段和課堂教學階段,主要是完成知識的接受階段,而在課堂教學和提升階段主要做的事情是內化知識點。首先學生可以利用網絡學習平臺,對知識內容進行相關的復習。其次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給學生布置了操作的任務,教師集中檢查學生的操作作業,從中找出學生的不足之處,然后針對性地給學生提出操作建議,然后為學生布置作業,讓學生在線上完成。這樣一來,教師既可以通過線上學習的時間把握學生的學習進度,又可以方便對學生的監督和針對性地答疑解惑。
3.5 計算的課程考核階段
在傳統的教學中,高職計算機的考核主要是以卷面考試+計算機操作為主,而在互聯網+的視角下,學生對于課堂內容的掌握和運用能力應該反映在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之中,因此比起傳統的注重考試結果,高職計算機教師更加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并且在互聯網+的背景下,新技術的發展為評價方式提供了新的手段。比如運用大數據技術,教師可以實時追蹤學生的智能收集,查看學生的學習成果。這種考核的方式與傳統的考核評價方式相結合,往往能夠讓考核的結果更加全面,真實可靠。
4 總結
在互聯網+的視角下,高職計算機教師應該積極利用互聯網和新興的計算機技術,積極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積極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為企業培養更多能力型計算機人才。
項目:廣東省高職教育信息技術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課題項目(XXJZW2018037)。
參考文獻:
[1] 李寧.基于創新和實踐能力培養的高職計算機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9(10):77.
[2] 汪琴.基于創新創業的高職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探索[J].九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03):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