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效宇
摘 要:隨著學前教育專業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男生進入學前領域學習,但是由于學前教育的專業特性,很多男生的專業認同感水平較低,本文研究采用了常見的訪談法和問卷調查法研究學前教育本科男生對于學前專業的認同程度以及具體影響因素的分析,得出結論如下:1.學前教育男生的專業認同感普遍較低,有待加強2.學前男生的專業認同感同專業的社會地位評價,未來的薪酬水平,對專業的期待,教師的引導以及技能課的設置有著密切的聯系3.第一志愿選擇和調劑專業的男生之間在專業水平、學業成績、專業認同感方面差異顯著。并根據結論提供解決策略。
關鍵詞:學前教育;本科男生;專業認同感;訪談法;問卷調查法
隨著學前教育的不斷發展以及社會對學前教育的關注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男生開始進入到學前領域進行學習。男性的幼兒工作者一直是幼兒教育領域關注的一個熱點,幼兒男教師的存在可以有效地解決幼兒園中存在的性別模糊,缺乏父性教育等問題,為男幼兒樹立男子漢的榜樣。
但是由于學前教育的專業特性,很多男生自身的專業認同感較低,而這種較低的專業認同感也直接影響了男生在今后的專業學習以及就業方向,也間接導致了幼兒園中男教師流失率居高不下。有研究表明學前教育學生專業認同感在不同性別、學歷兩方面差異性顯著。在性別方面;女生的專業認同感明顯高于男生;學前教育專科學生的專業認同感高于本科生。[1]但是隨著學前教育的發展,我們可以預測到未來是需要更多的學前教育本科男生的加入,所以如何提高本科男生的專業認同感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本文采用了傳統的訪談法和問卷調查法對河南省某大學的學前教育專業的男生進行了調查研究,并對社會上的一些群體對于學前教育的看法進行了統計。
通過訪談學前教育本科男生發現,影響學前教育專業本科男生的專業認同感的因素主要有就業薪酬以及就業環境,社會上對于學前教育的評價,家人的不認可,教師的引導,技能課程的不適應。
在訪談過程中,大多數男生都表示學前教育領域的薪酬水平整體較低,在整個教育行業中處于低層次,同時男生將來要擔負家庭的重任,對于薪酬要求較高,由于未來職業薪酬的原因,部分男生的專業認同感較低。同時調查問卷結果表明有93.33%的男生認為學前教育領域的職業薪酬會對自己的將來就業去向產生較大的影響,也影響著自己的專業認同感。
在訪談中,不同年級以這一點與呂家欣的研究結果相一致: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在專業知識和情感上存在顯著差異,并且在專業認知上,大一學生的專業認知明顯低于大三和大四的學生。[2]及不同志愿選擇的男生對于學前教育的專業認同有較大差別,其中大三和大四年級的認同感明顯高于大一年級,只有少數的修雙學位的男生表示對學前教育的低認可度,而在大一年級所做的問卷調查中有88.2%男生覺得自己有轉專業的想法,具體原因可歸結為1.調查的學院中學前教育的男生多是被調劑的,對于學前教育的了解還不夠深入,事實表明隨著教師的開導和學習的深入,有相當一部分男生選擇留在了學前教育領域。2.大一時期是大學生普遍的心理焦慮和迷茫時期,很容易產生一種焦躁逃避的情緒,從而影響對專業的認可。
還有部分男生的專業認可程度受到社會對學前教育的評價影響。現如今社會上對于學前教育的認可和評價逐漸提高,但是整體水平較低,了解學前教育領域,有一定相關知識和見聞的群體(例如教育部門工作人員,教師等教育工作者)對于學前教育專業普遍認可,認為男生在學前領域會有較大的優勢;但是與學前教育領域接觸較少的群體,尤其是農村等幼教事業不發達的地區,對于男生學習學前教育認可程度較低,并對男生將來的就業薪酬以及事業發展表示擔憂。
此外在課程設置上,技能課程的設置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男生的專業認同感,例如很多男生在技能課上成為了技能課的“邊緣人[3]”,即日常課堂教學情境中偏離教學價值觀,易于被教師和同伴排斥或遺忘,或因自身原因(心理、性格、身體狀況等) 拒絕參與教學、主動游離到教學活動邊緣的學生個體或群體[4]。在對轉專業的男生進行訪談過程中,有約占40%的男生表示是由于不能接受舞蹈聲樂等課程而選擇了轉專業,根據研究分析,大部分的學前教育本科生都是通過高考招生進入學前領域的,只有少數的對口招生除外,大部分男生都適應了在高中的普通文化課學習,技能課程的基礎較差,且男生對于技能課程的積極程度往往不如女生,所以就造成了男生的流失率一直較高。但是我們應該注意到的是這些所謂的“邊緣人”具有普遍弱勢性、邊緣性和可逆性。[5]這也就意味著教師的積極引導,對課堂的把握以及課堂的氛圍起著重要的作用,以筆者了解的河南省某大學學前教育舞蹈課程為例,教師能夠積極地引導把握課堂,同時能夠了解各個學生的基礎程度,和男生群體有充分的交流和理解,課堂氣氛活躍,深受學生的歡迎。
技能課程的設置對男生的專業認同感有著重要影響,調查顯示大部分男生不滿意現有的技能課程,覺得自己將來可能不太會用到,根據以上結論筆者關于提高學前教育本科男生的專業認同感的問題提出了幾條策略,具體內容如下:
(1)在社會和國家的宏觀層面上應繼續加大學前教育的宣傳力度,提高幼兒工作者的福利待遇,為廣大的幼兒工作者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積極引導社會上的輿論,對幼兒園教師進行嚴格的資格審查,改變社會上原有的職業觀念,要讓公眾明白學前教育的準入門檻并不低,提高學生,尤其是男生的第一志愿填報率。(2)就個人和學校而言,學校應當在大一年級及時地進行專業指導和介紹,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和職業觀念,積極宣傳優秀的幼兒工作者的事跡,為廣大男生樹立榜樣。(3)任課教師要積極地進行心理疏導,有研究表明男生、女生專業認同分別在專業教育前后都有較大改變。但不同的是,在專業教育前,女生的專業認同感高于男生;而專業教育后,男生的專業認同感反而高于女生。[6]所以學校應當盡早的開展專業教育,讓學生明白學前教育的重要性。(4)在技能課程設置上,不同的學校可以根據自身的師資力量和培養的目標方向開展技能課程改革,采用選修或輔修的方式,為男生提供更多的選擇,開設一些幼兒體育相關的技能課程,讓男生能夠覺得自身的價值得到體現。
參考文獻:
[1] 李艷,曾英.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專業認同感調查[J].時代教育,2012(11)23-24.
[2] 呂家欣,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專業認同現狀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17(29):79.
[3] Park·Robert Ezra.Human Migration and the marginal[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28(5):881-893.
[4] 亓玉慧,王飛,張莉.課堂教學“邊緣人”現象價值審視及應對[J].中國教育學刊,2015(9):83-97.
[5] 王欽,“期待融合”視域下學前教育專業舞蹈課男生“邊緣人”行為研究[J]《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19,35(12)87-91.
[6] 劉勇,張學鋒,林靜.學前教育專業中職新生專業認同感的調查與研究——以湖南省寧鄉師范學校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