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晴晴

摘 ?要 ?歷史上紫砂巨匠們的經典作品和創作理念,對當代紫砂藝術的發展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作品“圣桃壺”基本保留了壺身的光素雅潔,在其他元素上面用設計的語言來表現桃子的形象和寓意,構思奇巧、工藝精妙,最后用頂部的桃子造型凸顯主題,壺身的桃葉遙相呼應,其中的勃勃生機和蘊含的中華民族民俗文化被表現得淋漓盡致,紫砂藝人把傳承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用紫砂的工藝重新演繹,賦予自己的思想感情,希望人們在端握把玩此壺的時候,不僅僅關注于其外形的完美,更能夠體味到真誠的祝福之情。
關鍵詞 ?紫砂壺;圣桃;工藝技巧;文化內涵
宜興素有“中國陶都,陶醉天下”的美譽。據考證,宜興制陶歷史可以追溯到7 000多年前,當時的先民們就已經用陶土來制造一些日常的生活用器了。一直到宋代的時候,北宋著名詩人梅堯臣“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華”的詩句中出現了“紫泥新品”的字樣,布衣壺宗、壺藝泰斗顧景舟大師也根據宜興丁山發掘的古窯推斷紫砂燒制始于宋代,但是一直苦于沒有最直接的物證基礎,所以直到現在依然是一個謎團,我們只能從宋代流傳的詩詞之中尋找紫砂的蛛絲馬跡了?!扒囿枧f封題谷雨,紫砂新罐買宜興”,明代文學家、畫家徐渭徐文長在其詩句中明確地提到了在宜興買紫砂壺。紫砂壺發端于明朝也是目前最科學的論證,明代紫砂藝術在供春、時大彬、徐友泉等人的創造和傳承之下,逐漸地流行開來,傳及清代的時候,紫砂藝術呈現出一派繁榮景象,以陳鳴遠、邵大亨、陳鴻壽等人最負盛名。這些前輩紫砂巨匠們的經典作品和創作理念,對當代紫砂藝術的發展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如今,隨著人們飲茶之風的興盛,紫砂茶具逐漸普及。許多壺友在選擇紫砂壺的時候,都感覺眼花繚亂、無從下手。其實紫砂壺只需要關注“泥、型、工、韻”等四個要點就可以。泥料自不必多說,當然是黃龍山原礦紫砂泥料為好,但是不同的器型需要采用具有一定特征的泥料燒制;型就是器型,圓器、方器、花器、筋紋器等各不相同、特點鮮明,需要我們尋找自己所愛進行甄別選擇;工就是指做工,一看整體架子搭得是否和諧,二看細節處理是否到位;韻是指的整體的氣韻感覺,感受紫砂壺由內而外散發出來的氣質,能否找到共鳴。總之,只要從這幾個方面入手把握整體水平,接下來的選擇就是仁者見者、智者見智了。
紫砂“圣桃壺”(見圖1)泥料燒成顏色鮮亮油潤,在傳統花器的基礎之上具有濃郁的個人藝術風格,工藝精湛,細節處理到位,氣韻流暢,引人注目。此壺壺身飽滿圓潤、端莊穩重,如同一個抽象的桃子形狀,壺嘴小巧自然胥出,上面的樹結惟妙惟肖,點綴出自然界的趣味盎然;壺把也用枝干彎卷而成,形態自然古拙、紋理畢現,端握異常舒適;沿著壺把上端延伸出來的桃葉造型布局合理、舒卷自然、葉脈清晰,緊緊地貼塑于壺身,立體感十分明顯;壺蓋渾圓和壺口嚴絲合縫,上面的壺鈕設計為桃子造型,幾片桃葉伏于壺蓋,與整器融為一體,散發著蓬勃的自然生機和美好的祝福寓意。在設計創作此壺的過程中,我參考了許多歷史上以桃為題材的紫砂壺佳作,最終決定用比較簡潔的花器裝飾來演繹此壺。在我們的傳統印象之中,花器工藝素來比較繁復,極盡一切可能使其更加符合題意形態,這件作品“圣桃壺”基本保留了壺身的光素雅潔,在其他元素上面用設計的語言來表現桃子的形象和寓意,構思奇巧、工藝精妙,最后用頂部的桃子造型凸顯主題,壺身的桃葉遙相呼應,把其中的勃勃生機和蘊含的中華民族民俗文化表現得淋漓盡致。
在我們傳統文化之中,“壽星老”是一位最為熟悉不過的人物了,每逢過節大家都要買一張他的年畫貼起來,是因為他碩大的額頭和桃子一樣,代表著長壽和吉祥。桃樹也是我國最為常見的樹種之一,在我們日常生活之中隨處可見,春天粉紅色的桃花也是最美的意象之一了,曾有著“人面桃花相映紅”的千古絕句。桃子本身就是很好的補充營養的水果,我們在為老人祝壽的時候也經常用壽桃獻瑞來表示尊重長輩和長壽吉祥之意。正是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之下,紫砂作品“圣桃壺”以桃為題材,把傳承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用紫砂的工藝重新演繹,賦予自己的思想感情,希望人們在端握把玩此壺的時候,不僅僅關注于其外形的完美,更能夠體味到真誠的祝福之情。
在紫砂藝術的創作之中,自然萬物和日常生活實踐都是很好的靈感來源和題材類型,紫砂藝人們把平時大自然中的山水花鳥、植物果蔬等都經過自己的審美抽象剝離,然后用自己巧奪天工的雙手,通過紫砂這種可塑性很強的材質表達出來,與此同時也注入了他們對于自然山川的感受和人生的思考,于是紫砂完成了升華,達到了器與人的完美融合。在生活異常繁忙的今天,紫砂作為具有人文溫度和藝術審美的茶具陪伴著我們,在長時間的使用和把玩之中,散發出其他茶具無可比擬的紫砂韻味,更加值得我們去欣賞和珍惜。
參 考 文 獻
[1]周益芳.“圣桃壺”的創作感悟[J].山東陶瓷,2015(3):42.
[2]陳麗云.紫砂“圣桃壺”的瓜果飄香藝術考析[J].江蘇陶瓷,2018(4):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