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永康 姚益炘



摘 要:廣東佛山與江蘇鎮江,盡管所處地域不同,但都是重要的制造業基地,民營經濟發達,交通區位優勢明顯,都以省會城市為“靠山”,實施與省城的同城化(一體化)戰略。佛山市費十多年的時間,用“分權”到底的做法,將“散裝佛山”變成“集成佛山”,2019年GDP總量破萬億元。佛山的發展對鎮江市有何啟示呢?鎮江如何學佛山呢?
關鍵詞:同城化(一體化);散裝;集成;佛山;鎮江;啟示
據2019年GDP數據顯示,廣東省佛山市GDP總量破萬億元,達10751.02億元,排名全國大陸地區前17名。佛山在廣佛同城化(一體化)中與省城廣州市深度融合,具有強勁的競爭力,所轄五個區個個經濟活力強總量大,行政體制改革也走在全國前列。佛山和江蘇鎮江盡管分處華南和華東,分別是珠三角地區、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城市和長三角地區、長江經濟帶主要城市,兩者都屬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都是重要的制造業基地,民營經濟發達,交通區位優勢明顯,都以省會城市為“靠山”,實施與省城的同城化(一體化)戰略。佛山市費十多年的時間,用“分權”到底的做法,將“散裝佛山”變成“集成佛山”。佛山的發展對鎮江市有何啟示呢?鎮江如何學佛山呢?
佛山的“破萬”得益于廣佛同城化(一體化)。佛山與廣州深度同城化(一體化)形成了廣佛“超級城市”,在市場和政府的合力推動下,已成為全國跨界地區協同發展程度最高的都市區;為響應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廣佛兩市政府于2017年9月頒布了《廣佛同城化“十三五”發展規劃(2016-2020年)》,該規劃囊括了基礎設施、交通、產業、醫療、社保、教育、環保等方面的同城化,并提出廣佛將建設成為珠三角世界級城市群核心區和全國同城化發展示范區,為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提供了標桿。GDP“破萬億”的佛山尚且能放下身段主動融入廣州,何況鎮江呢?若干年前蘇州提出在上海“大樹底下種好碧螺春”,使得蘇州成為地級第一強市。鎮江要種好南京“雪松下的金山翠芽”(雪松,南京市樹),力爭再度雄起。鎮江,不要再“東張西望”“三心二意”了,要一門心思一路向西、向西,與南京深度對接,接受南京的輻射,享受南京的擠出效應。寧鎮同處于長江經濟帶、長三角經濟區、揚子江城市群、寧鎮揚同城化(一體化)等戰略、規劃中,地緣相近文脈相通,交通發達產業互補,寧鎮跨界地區協同發展已構筑了一套以城市政府為主導、合作載體多元的機制,區、鎮街層面也開始了初步的跨界合作。兩市圍繞交通基礎設施、空氣水環境保護等領域的合作成效顯著,在產業協作、交通共享、社保聯網等方面的合作也取得一定的進展,合作的抓手從項目延伸到經濟合作區,協同發展初現成效。深度對接南京是鎮江的最佳選項。
啟示二、樹立樣本,將句容打造成寧鎮同城化(一體化)先行區
2009年的中共廣東省委、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貫徹實施《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出臺后,佛山市領導提出:“珠三角一體化,廣佛是楷模;廣佛同城化(一體化),南海是先鋒隊。”最近,南京出臺了“南京紫東核心區規劃”,未來將成為長三角一體化先導區,寧鎮揚同城化(一體化)核心區。首先得益是句容。
鎮江市,主要是代管的句容市與南京由近百公里長的城界接壤,各類生產要素在接壤區加速流動和交換。已經形成隆起了一個“南京市句容市(區)”,意思是該區政治上行政上屬于鎮江,經濟上文化上卻屬于南京。不管是工業還是服務業,它都完全鑲嵌入了南京體內。句容素來被稱為南京的東南門戶,素有“南京新東郊、金陵御花園”之美譽,是南京都市圈中距離南京最近的縣市,境內擁有2條國道、4條省道、4條高速,城區距離祿口機場只要半小時,北部下蜀緊鄰南京龍潭港,擁有水、陸、空立體交通優勢。寧鎮同城化(一體化)(一體化)完全可以以句容為樣本,將句容打造成寧鎮同城化(一體化)一體化先行區,推進南京龍潭、仙林、湯山、湖熟與鎮江下蜀、寶華、黃梅、郭莊跨界區域共建共享,打造要素集聚、資源共享、互動發展的寧鎮大都市區。先行建設四個城:龍潭—下蜀新城,定位“臨港新城”;仙林—寶華新城,定位“科學城”;湯山—黃梅新城,湖熟—郭莊新城,定位“臨空新城”。
啟示三、調整區劃,實施強區強市(縣級市)戰略
佛山市的2019年的國民生產總值在全國排名第17,而根據胡潤中國全球富豪榜,佛山有19位十億美金富豪,名列全球第26位。在國內則僅次于北上廣深杭,排名第六,比成都(11)、南京(8)、福州(9)這些省會城市要強得多。其原因,就在于佛山非常獨特的發展模式——向下分權,市級弱、區鎮強。自2003年,順德、南海、三水、高明撤市設區被吞并進大佛山后,仍然有很強的地方主義觀念。這時候,佛山的做法卻是:它不是通過“官大一級壓死人”來收權,而是索性“分權”到底。一是它在行政上簡政放權,財政上逐級下沉,把很多審批權限和支配權都慢慢放給了基層。據當地媒體報道,2018年全市90%以上行政許可、公共服務事項都下沉至區、鎮一級。二是得利于這種向下分權的模式,佛山走上了內生增長的道路,本土企業就能成長為經濟主體,形成了強區強鎮。南海、順德作為廣東曾經的四小虎之一,現在GDP也雙雙破3千億,妥妥的全國縣域經濟前十強,在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中名列第一、二名(鎮江市是空白)。僅佛山的順德區就誕生了兩家世界五百強企業——碧桂園、美的。
比較佛山的轄區與鎮江的轄區(市),我們可以看到:兩市面積相差不到50平方公里,鎮江的轄區(市)(還有一個高新區)有8個,佛山只有5個,鎮江的轄區(市)無論從經濟規模、人口都比佛山小。
鎮江市應該學習佛山,實施強區、強市(縣級市)戰略,變“散裝鎮江”為“集成鎮江”。就是樹立“大鎮江”意識,畫好同心圓凝聚向心力,不管是轄區還是轄市,都是“鎮江人”,只要項目在鎮江,盡量給轄市送項目,絕不跟轄市搶項目;按地域相鄰及產業進行并區,如力度大的話,現有的5個區可合并形成人口60萬左右、GDP在1000億元左右的東、西兩個區(可以進入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分別加掛鎮江新區、鎮江高新區牌子(既解決了鎮江各地區劃中的“飛地”問題,也有利于開發區、高新區的改革,使得在全國經開區、高新區排名靠前);條件適宜的時候也可撤市設區;將一些市級(地級市)權力下放給區(市),充分調動地方積極性。
啟示四、簡政強鎮,啟動完成鎮(街道)機構改革
城市發展的活力和基礎在基層。強鎮,必須先進行改革。鎮(街道)機構改革可學習順德區容桂街道辦事處“簡政強鎮”改革模式。根據《佛山市順德區容桂街道“簡政強鎮”事權改革試點工作方案》,此次改革可歸納為“簡政放權、協同管理、政社分離、綜合配套”,始終以提高公共服務水平為主線,以便民、利民、惠民為落腳點。按照“宏觀決策權上移,微觀管理權下移”的原則,在維持目前建制不變的前提下,通過授權、委托和下伸機構等形式,在產業發展、城市建設、社會管理、市場監管、公共服務等方面,依法賦予容桂縣級行政管理權限,以解決街道面臨的“人大衣小”、政府社會管理和服務手段單一、社區和農村管理與投入的職能缺位等制約其發展的問題。將街道原28個部門整合成13個機構和2個分局。2019年南海區的獅山鎮預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29億元,名列全國位列千強鎮第2名(佛山市共有18個鎮進入),前10名中有3家在佛山。鎮江市進入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中排名最好的揚中市新壩鎮近排66名(鎮江市共有4個鎮進入)。近日,江蘇在全省鄉鎮、街道全面復制推廣經濟發達鎮“1+4”改革經驗的同時,省有關部門又印發了《賦予鄉鎮(街道)經濟社會管理權限指導目錄》,369項縣級權限可賦予鄉鎮街道,讓鄉鎮街道有人有物有權辦事。建議可以參照佛山的“容桂模式”,在鎮級機構中獨立設置招商、招才機構,實現“引進一名領軍人才,實現一項技術革新,帶動一個產業發展”,力爭使每個鎮(街道)都成為產業特色鎮(街道)。
啟示五、強業強企,加快產業承接南京的步伐和措施
數據顯示,2018年佛山工業增加值達4590億元,超過北京、青島、杭州、南京長沙等傳統大市,排名全國11名。主要得益于隔壁的超級城市廣州對它的“輻射”。在制造業方面,廣州是中國汽車之都,包攬了本田、豐田、日產三大日資車廠。佛山的南海區看中這一點,作出了“廣州整車、南海汽配”的戰略布局,與廣州共同托起了一個萬億規模的汽車產業集群。借助于雄厚的汽配實力,南海在2013年成功引入一汽大眾,圓了整車夢。2017年又引入了長江氫動力,成功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完成了一個完美的三級跳。現在,汽車及相關制造業已經成為了南海最大的產業支柱。
從上兩表可知,一方面,寧鎮兩市的主要制造業行業產值規模前十的行業南京和鎮江的相同個數均達8個,表明寧鎮兩市的主要行業相似性大,產業結構特別是制造業的高度相似,既彰顯兩市的產業優勢又暴露產業同構問題突出,如果不能在同構的產業中錯位發展不同的產品,同質競爭的經濟亂象將不可避免。另一方面,通過主要工業產品可以看出,鎮江的產業明顯低于、落后于南京,承接南京的輻射、轉移是可能的。
鎮江的“弱”,主要弱在產業上。鎮江2018年的民營經濟比重高于佛山(鎮江65.6%,佛山62.5),然總量規模小,其工業增加值僅有1671.06億元,僅是佛山的36.4%。寧鎮同城化(一體化),應立足產業基礎與比較優勢,堅持錯位分工與協調發展,聯合打造一批現代產業基地(中心),形成若干具有國際影響的企業集團和產業集群。總之,在確定產業發展方向的前提下,兩市應通過主動調整產業結構,合理架構產業布局,拉長產業鏈條,做細做精產品,寧鎮同城化(一體化)發展就有了強大的產業支撐。
強業。靠內生發展固然可以,但借推動寧鎮同城化(一體化)發展,“依托南京,錯位發展”,加強南京和鎮江重大基礎設施對接,產業合作和公共事務協作管理,建立現代產業園區,起到“延鏈補鏈強鏈”作用,享受南京的溢出效應可以更快更便利。
強企。就是堅持兩手抓,一手抓大,轉型升級,培育鎮江的“碧桂園”“美的”這樣的“大航母”,一手抓小,為全民創業創造良好環境,讓中小微企業星羅棋布。
啟示六、交通融合,為真正實現寧鎮一體化打好基礎
交通融合是推進區域一體化發展的重要基礎。佛山的快速發展得益于與廣州的交通一體化、同城化。基于寧鎮同城化(一體化)發展,寧鎮交通一體化同城化是發展趨勢。以交通出行需求為導向,以建設寧鎮同城交通一體化為發展目標,構筑“共規、共建、共管、共享”的寧鎮同城交通一體化戰略,打造以“三港(空港、江港、鐵路港)雙網(高快速路網、軌道交通網)”為骨架、多層次交通樞紐互聯互通、多模式交通一體融合的區域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加速兩市物理反應,促進化學反應。
作者簡介:
姚永康(1963--)男,江蘇丹陽人,江蘇省鎮江市委黨校教授,研究方向:區域經濟。
姚益炘(1993--)男,江蘇丹陽人,上海市興業銀行,客戶經理,金融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