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青 王婷婷
【摘要】在當前的高校音樂教育中,合唱指揮是學生的必修課,其課程設置的目標是培養優秀的合唱指揮人員。但是,在當前的教學改革背景下,高校合唱指揮教學也暴露出了很多問題。在本文中,首先分析了合唱指揮課程教學現狀和存在的問題,然后提出了有效的解決對策,旨在為相關教學提供參考,提高高校合唱指揮教學的質量,培養更多的專業指揮人才。
【關鍵詞】音樂教育;合唱指揮;課程設置;思考
【中圖分類號】J6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7X(2020)06-0174-01
【本文著錄格式】李小青.王婷婷.對高校音樂教育專業合唱指揮課程設置問題的思考研究[J].北方音樂,2020,03(06):174,176.
一、高校音樂教育專業合唱指揮課程教學現狀和存在問題
首先,音樂專業中,多數學校雖然有指揮課程的設置,但是合唱教學和指揮是分離的,教師常常是只講“唱”,不講“指”。在合唱指揮課中,實際教學只是形成了“師范生合唱團”,但是卻沒有既能“懂合唱”又能指揮的教師。課堂中沒有針對合唱教學方法及指揮方法的全面的教學體系,并且主體針對性不強。學校走出來的學生會唱合唱,但是不會教合唱,也不能排合唱,這也是當前我國高校合唱指揮課程教學的通病。
其次,在選擇合唱指揮課程中存在一些問題。例如系統授課體系缺乏,教學過分關注聲樂技術訓練,教學內容很少是兒童演唱的作品,在選擇教材時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沒有充分發揮文化傳播的功能等。
另外,在很多的高校音樂教育中,其合唱指揮課程的教師常常是聲樂教師,沒有專門的指揮教師,并且一些音樂院系中都沒有指揮課程。這就導致授課教師缺乏專業的指揮理論知識,并且其指揮課程教學方法不足,致使在授課過程中過于關注成人美聲唱法,卻沒有童聲訓練方法,種種上述問題都導致教學目標模糊,學生的培養模式固化,從學校走出來的學生難以具備合唱和編排以及指揮等綜合能力。
最后,在高校的音樂教育專業中,多數是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沒有針對師范類學生做出的專門的教學訓練。例如,在我市的某高校中,本科階段是指揮專業的學生,教學是專業的以表演為主的指揮訓練,并不是合唱指揮教學培養。這種方式導致音樂教育偏離了方向,并且過度關注表演技能,導致忽略實際的教學能力。
二、高校音樂教育專業合唱指揮課程設置思考
(一)定位課程核心目標,統領課程教學
在合唱指揮課程教學中,其核心目標是基于課程改革進行改變的。在合唱指揮課程中,主要就是將其應用實踐性作為重點,并且轉變過去的關注“唱”但是忽略了“指”的教學方式,不斷提高學生的演唱能力,同時重點關注其指揮能力。首先,在課程設置中,需要將“指揮”作為中心內容,來統領整個教學課程,要能夠準確使用日常的合唱節拍指揮圖式,掌握在指揮中的預備拍和收拍等一些技能操作,掌握各種情緒手勢表達,并能夠掌握合唱團組織、訓練和聲部的分配;其次,要讓學生掌握日常的合唱團訓練和排演,了解在不同的環節中需要實現的演唱水準;能夠針對不同合唱作品做好指揮手勢和表達,并且利用指揮動作帶領學生的參與,從而能夠正確地將作品情感表現出來。教學的目標和內容需要包括合唱指揮基本技能,這樣能夠促進學生能力的提高,使未來的“準教師”可以滿足教學的要求和需要。
(二)做好教材和教學內容的設計
在改革合唱指揮課程過程中,首先需要進行教材和教學內容的改革,將學生的音樂教學需要作為教學改革的重點。可以將課程內容設計劃分成三部分:首先是合唱部分。其中有合唱的理論基礎,主要是進行和兒童相適應的聲音訓練,要了解聲部劃分規律,掌握兒童在變聲期的特殊訓練方式。將童聲合唱作為重點,按照年級學生的不同的認知和特點篩選作品,對作品進行分析和設計;其次是指揮部分。該部分內容有指揮的站姿以及手勢,經常使用的節拍指揮圖式、樂句和呼吸以及相應的力度與速度,雙手進行情緒表達的技能訓練等;最后是實踐環節。針對音樂教育專業學習來說,合唱課是學生未來主要的工作,因此,在學習中需要將以后的授課作為重點。可以選擇一首經典童聲合唱,進行課程進度的安排,然后進行聲音訓練,從而獲得合唱的和諧美。教師要堅持課堂實踐,以學生為中心,即學即指,發揮好教學引導作用,從而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將理論和實踐進行有效的結合。在課程的內容和教學方法上,需要和時代的發展緊緊結合起來,與時俱進,不斷提高授課教師的綜合素質,豐富課堂作品,促進學生能夠了解和指揮一些其他民族的相關合唱作品,并且能夠進行簡單作品的編創,提高學生的綜合技能。
(三)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
在教學中,要實現教學的改革,就需要轉變過去的“填鴨式”教學方式,構建應用型的指揮人才。
1.增強課堂“指揮”性
在我國的大部分的音樂院系合唱指揮教學中,其課程都是采用大課教學,并且都是“老師指、學生唱”的方式。我們需要在傳統教學理論上,充分利用合唱大課的優勢,將學生的理論應用到課堂實踐中去,從而實現授課和學習、指導的有效結合。例如,在學生基本指揮圖式的一些練習中,能夠將“集體學”和“小組練”綜合起來,講授完整合唱作品時,需要使用不同的指揮圖式,來進行速度和情感的相關訓練,可以將整體學習和個別指導有效結合起來。合唱指揮教師需要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積極性,這樣才能促進他們主動學習。例如,在新作品學習過程中,基于學習的內容和方式,可以進行指揮圖式的設計,并且利用一定的手勢對作品的速度和情緒進行突出表現,展現作品審美需求,并且進行獨立的設計排練。學生對教學設計進行陳述,并且將課堂合唱團作為主體,開展“實戰演練”。在演練過程中,教師要進行補充或者是在必要時給予糾正,加強師生的互動,并且和學生一起做好總結。在指揮排練時,可以讓學生觀摩和評價另一個學生的指揮動作和圖式等,這種方法是更為有效的,點評者可以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
2.加強必備技能的培養,多種教學模式融合
在合唱指揮課程中,牽扯到很多的相關學科,并且十分復雜,同時也是在音樂領域中覆蓋最多的課程。其中包含聲樂演唱和作品欣賞和視唱練耳等基本功,同時也涉及到教育學、美學和心理學等相關的學科素養。因此,在該課程的教學中,必須要轉變過去的教學理念,構建完善的教學模式。比如,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二聲部以上合唱作業,讓他們進行排練計劃的設計,然后詳細分析作品、設計指揮圖式,在課程中讓學生根據計劃進行指揮排練。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找到自身比較弱的環節,從而不斷進行鞏固,提高綜合技能。
另外,在當前科技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多媒體教學已經在課堂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傳統教學方式也無法滿足教學的需要,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也要充分使用多媒體和網絡,為學生探索豐富的教學內容和資源,例如,經常給學生進行一些知名指揮家排練視頻的播放,充分使用網絡平臺來增加師生的互動,促進資源共享;使用多媒體技術增強教學的直觀性,更加適合大學生的學習和認知特點,從而顯著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對合唱藝術的理解。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當前的高校音樂教育專業中,合唱指揮課程有著重要的地位,在新課程改革下,對其教學改革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高校需要與時俱進,充分學習國外美育教學的優秀理念,同時不斷改革合唱指揮的教學方式,增強教師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同時,也要聘請國內外的有關專家到學校進行教學指導,從而不斷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促進教學模式的變革。
參考文獻
[1]墨日根高娃.高校合唱指揮應用性人才培養的創新路徑探討[J].北方音樂,2019,39(2):97-99.
[2]胡雪君.關于高校合唱指揮教學的幾點思考[J].黃河之聲,2017(23):49-50.
[3]王維娜.淺談加強高校音樂教育專業學生合唱指揮訓練的重要性[J].北方音樂,2017,37(7):107,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