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美惠
【摘 要】遷移能力,指的就是學生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已經掌握的知識、技能等,對新知識進行分析、理解、學習與掌握,從而產生新技能的一種學習能力。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拓展學生的文化知識,是提升學生學習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是在中等生向優等生的轉化過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推進作用。本文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對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遷移能力的培養,進行了簡單的分析與探究。
【關鍵詞】初中語文;遷移能力;培養策略
一、前言
語文作為一門基礎性的學科,所包含的內容是非常廣闊的,雖然天生的語言優勢,讓大部分學生都具有一個非常扎實的語文功底,但在詞語運用和表現欲等方面依然有所欠缺,處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尷尬境地。因此,教師需要著重培養中等學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識進行思維開發從而創新更多技能的能力,即學生遷移能力的培養,進而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與效率。那么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要如何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呢?
二、通過概括知識類型,幫助學生分析文章的來龍去脈
初中階段的語文教學中具有豐富的知識內涵,對抽象思維發育尚不夠完全的中學生來說,很難在復雜的教學邏輯中,理出一條清晰的文章脈絡,進而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鑒于此,初中語文教師可以在實際教學中,通過教授學生概括總結的方法,對學生的遷移能力進行培養,為此,教師需要有意識的將教材中同單元的文章,或者是同類型的文章,進行整體教學,加強教學知識間的銜接性,并通過反復教學,加深學生的理解與記憶,保障課堂教學的連貫和完整,引導學生對文章的綱領進行分析和把握,進而有效加強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
例如,在教學部編版七年級語文的時候,雖然大部分學生都擁有基礎的閱讀理解能力,但對于文章知識類型等的概括能力等依然有所欠缺,處于中等的語文水平,為此教師可以根據文章的題材,將第一單元中的《春》《濟南的冬天》《雨的四季》三篇文章方到一起,進行單元整體教學,引導學生通過整體閱讀幾篇文章,理清文章的脈絡,進行語句的賞析和情感的體會,同時,還要利用文章結構、內容等,對學生的表達方式進行培養。尤其是在《春》和《濟南的冬天》中,作者對環境的描寫最為詳盡,教師可以將其中涉及到的寫作手法等內容,具體到文章中的語句、段落之中,引導中等學生在掌握文章大意之后對文章的本質進行挖掘,從而能夠在今后的學習中,無論在何時何地遇到此類內容,都能夠準確的做出判斷。此外,教師還可以結合三篇文章中的涉及到的寫作手法、修辭手法等內容,引導學生從最基礎的層面進行語文學習,維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幫助學生逐步掌握正確的學習方式。
三、通過示范遷移方式,引導學生發掘其中的隱藏規律
通過知識歸類,能夠幫助學生形成清晰的文章脈絡,擁有大局觀,同時也是為學生知識遷移能力的培養與形成,奠定良好基礎。而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遷移能力最常用的教學方法,就是舉例分析法,通過例子對遷移方式進行示范,為學生構建真實的教學場景,加深學生的參與度,引導學生深入挖掘隱藏在其中的知識規律。
以說明文教學為例,大部分學生在文章閱讀和大意總結等基礎方面是沒有問題的,只是對文章中隱藏知識點的挖掘不夠深刻,因而語文能力得不到更進一步的提升。為此教師可以提取其中的某一段落,對其中涉及到的說明方法進行分析和總結,然后引導學生離開文本,根據充分而準確的依據,對語句中使用的說明方法進行判斷,以此來幫助中等生加深對文章的理解與掌握。教師可以通過案例示范,向學生進一步展示初中語文中的說明方法及意義、作用等,讓學生在合作討論和共同分析中,抓住其中的關鍵詞,進行理解和記憶,同時在回答問題的時候,也可以利用關鍵詞,自行造句進行觀點表達。而在案例分析之后,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對其中的隱藏規律進行發掘和歸納,以便學生在今后遇到類似問題的時候,可以做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培養學生從單次知識運用到整合答題步驟的遷移能力,實現中等學生向優等學生的轉化。
四、通過組織學生訓練,實現學生思維創造能力的遷移
最后,在教學完成之后,教師還需要注重學生的課后訓練,根據學生的不同學習情況,為學生布置階梯型的訓練內容,讓學生在熟練掌握一種思路之后,就向下一階段的訓練進發,實現學生對語文知識從掌握到分辨再到運用的順勢遷移。在此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合作討論,汲取他人不同的觀點和思路,然后再經過自主思考來獨立完成訓練內容,或者是向教師進行問題反饋,由教師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只是這樣一來,學生無法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內在潛力可能得不到有效開發。此外,如果想要強化中等學生知識遷移的效果,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例文模仿,運用所掌握的知識點進行寫作訓練,對教學內容進行從練習到創新的遷移,有效實現中等學生知識遷移能力的培養與提升。
五、結語
綜上所述,新課改教育背景下的語文教學,不再僅限于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學生對學習方法和技能的掌握,尤其是對中等學生,可以通過融會貫通、舉一反三,來有效提高自身的學習質量與效率。為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概括知識類型、示范遷移方式、組織學生訓練等教學手段,引導學生對教學中的知識規律進行挖掘,并根據已掌握的知識點,創新出更多的知識與技能,以此來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進而有效加強學生的學習效果,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汪筱鴻.初中文言文教學中“遷移”能力訓練研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8.
[2]仇美麗.初中文言文教學中字詞遷移能力的培養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8.
[3]魏全利.初中現代文閱讀自讀遷移能力培養研究[D].鄭州:河南師范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