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蓉蓉
摘 要:推理是化學的基礎,只有合適的推理,才能為化學學習奠定良好的根基。推理的精髓在于依靠證據進行推理,這樣基于現實、基于實證的推理,結果才會符合邏輯,也被視為適合的推理形式,它不僅可以反映現實的普遍規律,而且可以彰顯化學思維和邏輯,將這樣的推理形式應用到化學學習過程中,學生才能更加清晰地了解化學知識內涵和脈絡,并深刻體會化學學習精髓,注重證據的推理對化學的學習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過這樣的過程來學習、感受化學,才能領略化學的魅力。
關鍵詞:證據;推理;科學思維
化學是一門需要通過觀察實驗尋找證據推理進行學習的學科,它具有學科特有的思想邏輯,這些思想需要通過有效推理來獲得。推理是化學學習過程中必須經歷的過程,因為對事物了解的局限性,導致學生必須通過適合的推理發現規律,將已知的事物,也就是證據,通過實驗,進行邏輯延展,找到適合的事物發展規律最終獲得化學知識,掌握相應的化學規律和事物發展的邏輯。化學是學習科學精神的一門學科,對于學生來說是檢驗學生科學水平的重要方式,也是考查學生思維能力、推理能力的重要學科,教師在日常的課程教學中要引領學生進行涉及證據的推理,促進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讓推理過程成為展現學生學科思維的重要途徑,進而提升學生的化學學習水平。
一、 化學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化學學習有其特殊的規律,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要遵守相關規律進行教學活動才能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縱觀中學化學教學,很多教師及學生是對學科特點進行忽視的,或者說不重視學科特點,這樣看似合理的化學教學活動,最后達到的教學效果是非常不盡如人意的。
由于學生本身能力的差別,加之教師教學水平思維的局限,導致學生在學習化學時容易出現如下問題:對化學知識呈現的規律不能很好地認識和掌握,看到化學試題有一種不知所以然的感覺,不要覺得這是學習化學中的個性問題,其實它普遍存在于學習成績欠佳的學生中?;瘜W是九年級開設的一門新學科,按理說應該不受原先基礎知識不扎實的影響,每個學生都是從零開始接觸,應該沒有好壞差異,即使有好壞差異,差異的差別也不應該特別明顯,但是在日常教學中,我們看到的卻不是這樣的情況,化學并沒有因為是后開設的課程,在某些方面有所區別,反而是差別很大,學習好的同學化學成績往往不錯,學習不好的同學化學基本是一竅不通,這個詞筆者并沒有鄙視的意思,而是很多學生對化學知識真的搞不清楚,弄不明白。另外知識掌握不牢固,化學的學習中存在很多需要記憶的內容,很多學生記憶強度不夠,也不深入,導致化學學習難以提高。究其原因原先教師在講課過程中,常常采用的是一言堂的教學模式,灌輸的教學方式導致學生課堂能理解和掌握的知識點屈指可數,很多需要課后進行知識復習和鞏固,但是復習鞏固的方式也常常采用的是死記硬背的方法,沒有記憶的技巧,經常是記了忘,忘了記,增加學業負擔的同時,記憶效果也不理想。比如元素符號,學生如果只靠簡單機械的記憶,在使用過程中就不會靈活運用。應該在學習化學中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這樣才能掌握其知識,記住知識點。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歸根到底是因為教師在化學教學中,忽視基礎的證據推理教學這個環節,推理是學生化學學習的一個基礎環節,教師在教學中要著重介紹相關方法,進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彰顯學科特色,進而提升學生的推理能力,促進學生化學核心素養的形成。
二、 化學教學中注重證據的推理方法
推理是化學學習的一種重要方法,推理的方式方法形式很多,但是能在化學中發揮實效的要數注重證據的推理方法,它是一種基于現實、基于事物本身的一種推理方法,這樣推理結果才會展示事物發展規律或者事件走向,可以說這個過程在學習過程中是非常有用的,化學知識可以通過這樣的邏輯關系相互聯系,推理過程就是將這個邏輯關系再現的過程。在化學學習過程中,注重證據顯得尤為重要,這里說的證據就是指學生可以通過感觸、實驗等感覺到的一些現象,通過這些現象按照現實的事物發展規律進行合理的推理,才能真正掌握相應的化學知識,建構化學知識之間的聯系。對于學生來說,化學學習是比較抽象的學習過程,是有一定的學習難度的,通過注重證據推理,可以降低學生學習難度,讓學生更加順利的掌握化學知識。其實,如果學生推理方法出現問題,會影響學生多方面的成長。推理方法如此重要,教師在日?;瘜W教學中就要注重培養學生證據推理的能力,讓學生養成良好的推理習慣,提高學生化學學習水平,彰顯學科思維能力??傊?,注重證據推理方法就是在學習的過程中,必須進行有效的證據收集或采集,對證據有一個明確的認識,然后根據事物發展規律進行有效聯想和想象,進行演繹推理,最后還原整個思維過程,掌握相關的知識。
三、 在化學教學中注重證據推理的應用
在化學日常教學中,教師要注重證據推理的相關教學工作,提高學生使用這種方法的能力,讓學生能在教師的引導下,提高證據推理能力,形成良好的推理思維習慣,為化學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在注重證據推理的學習中可以形成兩種對事物的認識,一種是經驗式認識,一種是理性認識,這兩種認識都是從不同的層面反映物質變化的規律和走向,是還原事物本質的一個過程。
(一)通過觀察幫助學生提高對物質的經驗認識
教師在日常的化學教學中,不能簡單地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給學生講述方法和經驗,而是要帶著學生自己體驗事物的不同,讓學生有感而發進行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比如在學習九年級上冊化學《金屬的性質》這一課時,教師就可以運用此方法,課前教師要準備金屬制品(如曲別針、鋁箔、銅絲、水龍頭等)、金屬制品的圖片(如飛機、坦克、輪船等)、鐵架臺(帶鐵圈)、鐵片、酒精燈、綠豆粒大小的焊錫、錫、鉛、火柴等教學道具,在課堂中進行展示,讓學生進行觀察,通過設問的方法,引導學生仔細觀察這些物質的區別,掌握金屬特有的一些規律,教師在此過程中,可以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根據觀察的物質和教師的問題進行思考,展開相應的探討,通過探討讓學生掌握相應的知識,然后小組交流展示,通過問題的回答進行思維推理的重現,彰顯學科思維。
(二)通過實驗幫助學生提高對物質的經驗認識
實驗是化學學習的重要方法,它是掌握化學知識的重要途徑。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實驗得到對物質直觀的經驗認識,豐富學生的知識積累,讓學生在學習時可以對知識的學習過程進行一個有序的思維還原。教師可以按照課本要求,引導學生通過實驗認識獲得知識,在這個過程中,實驗一定要讓學生自己親自動手完成,教師在其中進行引導、答疑解惑,讓學生參與到實驗中,感受實驗帶來的樂趣和最終實驗的結果,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學生對物質的經驗認識,提升學生的興趣,進而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比如在學習九年級下冊化學《中和反應》時,教師就可以將實驗融入這個學習過程,引導學生進行實驗操作,通過相應操作活動獲得相應的知識過程。但是如果這一節課在授課時,為節約上課時間,讓學生看實驗或者講實驗,在課堂記憶實驗步驟和實驗結果,很多學生因為沒有親身經歷,很難在課堂上掌握,就需要在課后記憶,增加學業負擔,而且學習效果不理想。其實像這樣的課程,教師就應該讓學生自己動手進行實驗操作,得到實驗結果,讓學生感受學習的過程樂趣,才能感受學習過程,扎實掌握化學知識。
(三)通過感受幫助學生提高對物質的經驗認識
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可以依托化學教材內容,利用教學用具,通過引導讓學生進行感受,豐富學生對物質的看法、想法和認識,讓學生根據自身的所思所想完成相應的問題,達到認識物質的目的。比如在學習九年級上冊化學《金屬的冶煉與利用》這一章時,除了運用觀察的方法,還可以讓學生親自感受課堂中的實驗操作,通過教師的設問,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感受,總結金屬物質的一些性質。
觀察、實驗、體驗都是提升學生對物質經驗認識的一些方法,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根據不同的章節和內容,選擇適合的方法,豐富學生對物質的認識,讓學生能更好地掌握化學知識,進而提升學生的化學學習水平,提升學生的學科思想。
(四)通過分析提高學生對物質的理性認識
在化學教學中,教師要通過想象、推理和分析來進行化學學習,教師在化學教學中用現有的可以觀察到的物品作為想象的基礎,讓學生通過想象進行適當的推理,得到相應的教學效果。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通過分析來掌握相關的化學知識,進行化學學習,這樣的學習方法是可以提高學生對物質的認識,提高學生的思維活躍程度,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化學知識。比如在學習九年級上冊化學《元素與人體健康》時,教師就可以用已知的內容,讓學生通過合理的邏輯關系進行推理,達到相應的知識。教師可以先給學生講解鈣元素對人體影響的一些理論性的知識,然后給學生展示佝僂病病人的圖片,讓學生進行分析和推理,讓學生得出兩者之間的關系,讓學生清晰地認識到鈣元素對人體的影響;還可以讓學生看看甲狀腺病人的圖片,然后講解一些元素性質和對人體健康的影響,讓學生自己分析甲狀腺病人到底是因為缺乏哪一種元素而導致的疾病,學生通過教師的講解和自己推理,很快就會得到相應的答案,提高課堂學習的趣味性,讓學生喜歡化學學習。
總之,注重證據的推理才能是有效推理,有效推理才能幫助學習化學知識,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通過觀察、實驗、感受等方法提高學生的經驗認識,通過分析推理幫助學生提高理性認識,讓學生能在注重證據的情況下,進行適時推理論證,豐富知識積累,為學生學習化學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
參考文獻:
[1]陳龍文,戴嫻靜.淺談中學化學教學中正確學科觀念的樹立[J].化學教與學,2020(2):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