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檸羽 張揚

摘要:伴隨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國內外人口老齡化趨勢日益嚴重。我國民族地區發展具有特殊性,面臨的養老服務壓力較大。通過實證分析,指出民族地區養老服務業的發展主要存在需求、供給、政府和企業以及行業四方面困局,進一步提出了重塑老年人群消費觀念、創新養老服務方式、落實相關政策以及行業自律管理的策略。
關鍵詞:人口老齡化 民族地區 養老服務業
一、養老服務業相關理論及人口老齡化背景
《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中提出,養老服務的內涵是一個大的概念范疇,它強調的是養老服務的具體類型。在服務方面,它涵蓋了所有老年群體,輻射到生活保健、醫療護理、精神安慰、緊急援助和其他老年服務;在產業方面,養老服務產業的全面發展主要集中在老年人的日常保健、文體娛樂、金融服務、老年用品等。
人口老齡化理論表現在人口生育率越來越低和人類平均壽命不斷延長的情況下,青壯年人口的數量越來越少、老年人口的數量越來越多,從而形成老年人口的比例相應增長。《人口老齡化及其社會經濟后果》指出,當一個國家或地區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7%以上時,說明該國家或地區已經進入老齡化進程。我國的醫療條件不斷趨于完善,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老年人口數量與日俱增,引發人們的養老服務需求增多,但是養老服務的供給能力跟不上需求的發展,對于養老服務業的供給造成一定的壓力。因此,養老服務業的發展不僅要適應新形勢下養老服務業的多重需求,還要發展養老服務外延產業。
二、民族地區養老服務業發展的實證分析
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日益嚴重的背景下,人口紅利優勢在逐步消失,養老服務產業在進一步壯大,在一些發達地區和地方甚至成為經濟支柱產業。而民族地區經濟發展基礎薄弱,少數民族居民多居住在山區等特殊自然條件地域,少數民族的原住居民中存在老年人不愿隨子女一起進城居住的情況,因此民族地區的養老服務業發展具有其自身特殊性。
本文選取廣西壯族自治區作為實證分析的對象,由表1可知1990年至2010年間。少年兒童所占人口總比重呈下降趨勢,成年人口和老齡人口顯現出上升的趨勢。廣西壯族自治區“第四次人口普查”“第五次人口普查”“第六次人口普查”中“0~14歲占總人口的比重”這一指標逐次下降了7.18%,4.49%,而三次普查中“65歲及以上占總人口的比重”這一指標則逐次上升,分別上升了1.89%和1.93%。相比之下,“15~64歲占總人口的比重”這一指標從1990年到2010年是處于上升的狀態,表明這20年廣西還處于人口紅利狀態。但是伴隨著老年人口的負擔系數不斷上升,2010年之后該指標開始下降,表明老年人的數量增多,養老壓力增大。人口老齡化的趨勢與以往的情況相比太過于迅速,造成了龐大數量的老年人群體,其中包括獨自居住的老人、失去獨子(女)的老人和喪失生活自理能力、喪失部分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他們需要養老服務來滿足自身的生活需求,在這一背景下廣西壯族自治區為養老服務業的發展提供了市場需求保障。
根據《廣西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驗區規劃(2016年-2020年)》文件,預計2020年,廣西將建成12個左右大規模、功能完善的養老服務業聚集區。但是在現階段養老服務業的供給結構不均衡,2016年廣西壯族自治區在冊的養老服務機構有293家,這些養老服務機構主要是由廣西壯族自治區區政府興建,民營資本介入養老服務業只是微小一部分。傳統的養老院、敬老院和福利院在數量比例上以壓倒性的優勢占據了廣西養老服務機構的構成總數,但規模比較小,設備不夠完善。
2018年底,由民政廳提供的數據顯示養老機構總數有明顯的增多,但是機構開設的區域具有差別,多數的養老機構聚集在南寧、百色城市的市區內,少數民族地區農村的老齡化發展迅速于城市,但是養老機構的發展緩慢。在城鄉一體化的發展下,該地區的青壯年勞動力向城市轉移,所以少數民族地區的老齡人對養老服務需求更為迫切。如果少數民族地區老年人群的養老服務得不到滿足,將會影響該群體的權益保障,將把養老服務業推向高寒之地,造成行業進入休眠期。
三、民族地區養老服務業發展困局
根據廣西養老服務業發展的基本情況及數據,結合民族地區實際,不難得出在當前人口老齡化背景下民族地區養老服務業的發展主要存在需求、供給、政府和企業以及行業四方面困局。
(一)需求困局
分為兩個層面,第一層面是指有意愿的、能夠在自己承受范圍內的需求。第二層面是指只是有意愿消費,并沒有真正承擔的實力。根據現今養老服務業的狀態來說,造成民族地區養老服務市場某些服務項目供過于求、相對過剩的現象,原因在于:一是老年人對養老服務業項目的支付能力不夠或者說是消費意愿不強,老年人的有效消費需求不夠;二是對于老年消費有效群體的開發力度不夠。諸多阻滯因素影響了老年人實現他們的需求,這會造成現有的服務資源的浪費,使服務效益大幅降低。
(二)供給困局
經濟的飛速發展,使人們的生活質量不斷提高,由此而來的是人們對物質的追求慢慢轉變為對精神文化的追求。老齡人口也從對衣食住行的需求,轉變為對更多娛樂休閑以及養生等更高層次的需求。不過目前在民族地區經濟基礎薄弱的情況下,社會上對于老年人所需要的更高層次的服務存在供給不足的狀態。從而導致老齡人所需的服務不足、不完善。一些針對老年人的生活日用品就十分緊缺,針對老齡人所需的產品專賣店不普遍。
(三)政府和企業困局
由于經濟原因政府對于養老服務業的投入是有限的,致使民族地區的養老服務業仍然處于初級上升階段。雖然民族地區目前為止現有的基礎養老的設施基本上都是政府興建的,有關的老年人福利的服務也是由政府投資的,但是對于老齡化日益嚴重的民族地區來說,其發展速度較慢,扶持力度不夠,制約了養老服務業的發展。
民族地區的企業在養老服務產業方面的投入不重視,整個市場沒有活力,養老服務業的市場吸引力小,企業投資意愿不強。而且老齡人群的消費積極性相對于其他產業來說較低,購買的能力也不強,所以企業的獲利少,同時銷售的產品價格不能過高,導致企業的規模也無法擴大,從而市場萎縮。
(四)行業困局
民族地區在養老服務業發展的相對緩慢,行業發展不規范,產品和服務也處于不斷地發展和調整中。整個行業的產品和服務目前都處于初級水平,忽視了對于更高層次精神文化方面的追求形式單一且質量有待提高。民族地區養老服務業的市場發展太過分散,都是一個個小企業獨立發展,信息傳遞不通暢,銷售渠道就不完善,致使整個行業發展不起來。
四、促進民族地區養老服務業發展的策略
(一)重塑老年人群消費觀念,推動老年人需求增長
應該從養老服務的需求者的角度重塑老年人的普遍消費觀念。在養老服務方面,國家的社會保障制度需要進一步的改良,其中關于老年人的醫療、養老保險,福利和救治制度都需要重點關注。民族地區的大部分老人都有國家養老保障,每月按時收到國家養老金,有著穩定且連續的經濟來源,這是拉動民族地區老齡人群經濟消費的一個有利前提。但是由于民族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展都處于相對欠發達的狀況,改變民族地區老年人的消費觀迫在眉睫。
(二)鼓勵養老服務模式創新
應鼓勵民族地區創新養老服務機構的服務模式,不斷完善現有養老服務以推動養老服務增加供給。在新養老服務組織建立時,要注意發動社會和機構力量建立現代化老年信息平臺,提供養老服務機構需要的專業市場信息。由于養老服務的層次越來越復雜,提供的服務內容和收費標準等區分度越來越大,如果沒有現代信息平臺提供方便的咨詢,勢必增加信息不完全帶來的交易成本,使得供給和需求雙方都無法實現各自最大化效益。因此現代養老服務創新一定要注意信息平臺作用的發揮,例如在已經建立的國家人口數據庫的基礎上完善老年人信息數據庫的建立。并且要充分利用信息資源為養老服務業發展服務。
(三)進一步完善落實相關政策
從政府方面人手,民族地區目前亟需進一步完善落實養老服務業相關的措施政策。在養老服務業發展中,政府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養老服務業發展的主要方向需要政府來把關,并且后續需要政府的繼續推行以及監督。政府應該整合資源,開展分類利用,將不同規模、不同類型、不同層次以及不同文化結構的各方資源合理的分類組合,最大限度地支持養老服務業的發展。除此之外,政府應針對目前市場上的違規違紀企業進行整改整頓,對有缺失的地方進行加強,不斷的完善有關養老服務業的法律法規,起到積極的推動和監督作用。
(四)加強行業自律管理
經過多年發展,民族地區的養老服務機構數量不斷增加。在數量不斷增加的同時,民族地區養老服務業應加強行業的自律管理,在不斷發展壯大的同時更要注重的是自身的行業規范,共同自覺的維護整個行業的權益。行業自管會的存在是必要的,它可以成為養老服務業和政府以及消費者之間的紐帶,進行三方的溝通、協調,站在第三方的角度上對整個行業的自律加強監督。民族地區行業自管會的成立,可以推動行業管理邁上一個新的臺階,從另一個角度推進養老服務業的穩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