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猛 王巧玲
摘 要現代學徒制充分發揮高職院校和企業的“雙主體”作用,培養出高素質高技能專業人才,本文對藥品經營與管理專業現代學徒制的人才培養模式建設進行了細致的探索,分析了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現代學徒制有效實施和改進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現代學徒制;制藥專業群;藥品經營與管理
高職院校作為職業人才培養的孵化器,為滿足醫藥行業的市場需求,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培養具有高技能的制藥相關人才,目前采用了現代學徒制這一人才培養模式。現代學徒制是基于穩固的師徒關系,將傳統的學徒培養與現代的學校職業教育相結合,且企業與學校緊密合作、相互滲透的一種新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制度[1]。2014年《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中首次提出校企聯合培養人才,隨后教育部面向全國批準了多個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開展工作。當前,多數職業院校的制藥專業采取“2.5+0.5”的人才培養模式,即兩年半的時間在學校學習,再利用半年時間頂崗實習。這種“以學校為主導”的人才培養模式既取得了一些成就,同時也存在諸多問題,本文以制藥專業群中的藥品經營與管理專業為例探討現代學徒制的實施策略。
1 現代學徒制實施的困境
1.1 校企人才無法有效對接
現代學徒制是一種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學生先在學校進行理論方面的學習,而后進入企業進行崗位培訓,但是由于部分學校的專業課程設置教學內容與實踐活動不匹配,學生缺乏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工作中的能力,在進入實習或工作單位后,無法快速的適應工作環境,做到直接上崗,學生的辦公能力、接受能力、創新能力、實踐操作動手能力都較為低下,企業仍然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和財力對學生進行培訓,違背了當初校企合作的初衷,未能體現出現代學徒制的優越性。這是由于高校與企業在現代學徒制的實施過程中,沒有建立完善的從院校到企業的涵蓋全方位、全過程的人才培養體系。院校與企業的教學脫鉤,沒有做好知識與技能的銜接,課程體系不夠完善,教學內容滯后于醫藥行業和企業的發展,對于各個階段的培養目標與考核標準也無清晰的定位。與此同時,校方教師缺少企業實際工作經驗,理論講授容易與實際的崗位工作脫節,而企業教師雖然有較為豐富的工作經驗,但是在教學上缺乏系統性及技巧性,教學材料的制作較為粗糙、表達與講授能力不足,不能將工作經驗內化為學生的專業知識[2]。
1.2 “學校熱、企業冷”
“校熱企冷”是制約我國現代學徒制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造成企業積極性持續下降的原因有:
1)企業的經濟利益得不到保障:企業擴張速度太快,無暇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參與學徒制的教學運轉,降低了參與度,對項目推進有一定影響,并且從成本—收益維度進行分析,企業參與現代學徒制的成本主要包括學徒工資、培訓成本、招聘和管理成本、設備成本、非生產性活動的成本等,但企業在短期內并不能獲得相應的利益回報,一些小型企業根本無法長期擔負如此巨大的成本支出[3]。
2)企業可操作彈性較差:企業本身機構龐大,內部制度嚴格,各部門間溝通協調的難度大,如學員上課時間的安排、課程體系的定制、企業導師人選的確定、實訓場地、設備、道具的使用等,都無法暢通準備。
3)企業缺乏遠瞻性:以謀取經濟利益為目的的企業缺乏社會責任感,認為安排實習崗位和企業導師增加了企業成本,沒有思考現代學徒制為企業帶來的長遠利益,對人才的儲備和培養缺乏長遠的戰略規劃,企業很難有熱情和動力參與現代學徒制建設當中[4]。
4)學校無明確選擇標準:由于企業熱情不高,學校又迫切完成“現代學徒制”這一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因此在企業的選擇上缺乏明確的標準和具體的要求,只要有企業愿意參與就樂于與之合作,這在一定程度上對現代學徒制的人才培養質量及運行效果也有所制約,最終造成了“學校一頭熱”的局面。
1.3 考核評價體系不健全
由于現代學徒制是以學生為培養對象,學校和企業為共同培養單位,其考核評價的方式、方法與其他人才培養模式截然不同,因此對考核評價機制方面的要求也不盡相同。考核評價體系主要圍繞兩個核心內容,即“考核什么”和“如何考核”,在現代學徒制實施過程中,由于相應實施標準以及管理制度的欠缺,導致職業院校和企業在對學生管理、監督與評價等方面不成體系[5]。主要體現為:
1)高職院校過度重視對理論知識的考核,忽視了對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的考核。而企業考核則主要聚焦于工作業績、工作量等可量化的方面,對學生職業技能的提升、職業素養和道德、工作態度、創新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等不夠關注[6]。
2)不管是高校還是企業,對學生的考核大多只注重結果,不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對學生不同的學習階段、不同的學習內容、不同的崗位均采用相同的標準。
3)院校在學生進入企業培訓后就把責任主體轉移給企業,對學生的教育管理以及考核評價采取應付了事的態度。同時,企業作為培訓實習的場所,又認為對學生進行考核評價是院校的事,對學生的考核評價不重視、無所謂。導致了對學生缺乏雙向管理和指導,對學生實習過程的評價缺乏科學性和全面性。
2 現代學徒制的發展對策
2.1 “雙主體”人才培養模式
現代學徒制是學校和企業共同作為主體培養藥品經營與管理專業的高技能人才,在合作過程中應該明確“雙主體”的任務,在進行教學教學體系的構建時,應邀請行業專家、企業工作經驗豐富的師傅、專業負責人、專業課教師共同參與、共商共建,制定出基于工作崗位和任務導向的人才培養方案及課程標準[7]。為確保人才培養過程的實施,應該將各個階段的培養目標和教學任務細化分解給企業和學校,并以文件或合約的形式確立下來。
同時學校教師和企業導師作為培養藥品經營與管理專業人才的主要實施者,既要協同合作又要明確分工。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應該以任務為導向,高校教師承擔項目中的基礎理論知識的教學和學習能力、學習方法、學習態度、思維方式的培養;企業導師承擔行業標準、崗位技能、操作規范等方面的教學工作,充分發揮兩個主體各自的優勢,讓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鍛煉實踐操作能力,這種聯合授課的方式改變了以往簡單粗暴的“2.5+0.5”的模式,真正實現“工學交替”。
2.2 多途徑調動企業積極性
要想激發企業參與現代學徒制辦學的動力,首先應該從政策層面出發,加快頂層制度設計,通過提供多種渠道多方面的補貼與優惠等政策來引導和吸引優秀企業參與其中,如發放培訓補貼、給予稅收優惠等政策,讓企業能獲得相應的經濟報酬,激發企業參與的積極性;其次要熏陶企業的社會責任感,增強企業的國家榮譽感,讓醫藥企業以為國家培養高質量藥品經營與管理的人才為己任,刺激企業進行人才儲備和規劃,以促進現代學徒制更好地發展。同時也規定學生在企業工作的最低年限及違約責任,規定中途退學未完成學業,或考核不合格的學徒,企業已經負擔的培訓費用由企業與院校共同承擔。通過制度設計、利益分擔、校企合作多種途徑調動企業的參與熱情[8]。
2.3 多主體參與的考核評價體系
傳統的以課堂為中心的評價機制弱化了企業的考核評價,顯然與現代學徒制的培養模式不相匹配,應該在“校企雙主體”人才培養方案的基礎上,建立“學業標準”與“企業標準”相結合,多過程分階段,學生、教師、導師多主體共同參與的考核評價體系。應該將高職院校的理論考試成績和企業的實踐操作成績相結合,同時引入職業素養、創新能力等不可量化內容的考核。學校和企業應注重學生各個階段的發展,將過程性評價和診斷性評價等多元評價方式相融合。另外,除了校企雙方參與質量監控與評價考核,還可引入學生自評、同學互評以及第三方機構如權威行業機構或政府相關職能部門等參與其中,這樣才能保證質量監控和評價機制的客觀性、科學性和合理性,有利于培養質量的提高[9]。
3 結語
隨著醫藥行業的競爭日趨激烈,以及最新出臺的執業藥師資格報考條件中對學歷的要求從中專提高到大專,醫藥企業尤其是零售藥店近年來特別注重員工的學歷提升,對藥品經營管理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以高素質技能型人才代替低素質人員是企業適應當前經濟形勢、提高競爭力的關鍵[10]。因此,要結合區域經濟特色,以崗位工作任務為導向、以藥品經營企業的實際運作為背景,以學校和醫藥企業為“雙主體”,充分發揮現代學徒制的優勢,培養出新時代的高素質技能型藥品經營與管理人才。
參考文獻
[1]楊玲.高職院校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研究[J].合作經濟與科技,2020(04):162- 164.
[2]楊苗苗.現代學徒制開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現代營銷(經營版),2020(02):15.
[3]方芳.我國現代學徒制實施的困境與對策[J].智庫時代,2020(05):58-59.
[4]顧東岳.我國“全面推行”現代學徒制面臨的問題與對策——基于江蘇試點高職院校的調研[J/OL].南通職業大學學報,2019(04):28-31.
[5]劉維東.藥品經營與管理專業現代學徒制模式的探索與實踐研究[J].中國市場,2020(06):96-97.
[6]張黎黎,陳法才,黃自通.高職院校藥品經營與管理專業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清遠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11(06):1-4.
[7]謝燕.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探索——以藥品經營與管理專業為例[J].江蘇教育,2018(68):58-59.
[8]梁芳慧,孫瑩.基于工學交替、產教融合的學徒制企業見習實踐的探索——以長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藥品經營與管理專業為例[J].中國培訓,2019(05):6-7.
[9]薛美娟,嚴麗.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以五年制高職藥品經營與管理專業為例[J].教育現代化,2019,6(20):179-180.
[10]黃立.基于現代學徒制的“雙導師”教學團隊構建——以南京鐵道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晉城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13(01):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