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是落實地理學科四個核心素養之一,有助于學生把知識、能力和情感三維有機整合。本文從地理小制作、簡易實驗演示、地圖繪制、社會調查、鄉土綜合實踐活動等方面,對初中生地理實踐能力培養進行分析。
關鍵詞:初中地理;實踐能力;培養
對于中學生地理實踐能力的培養,充分體現了地理課程的立德樹人的育人目標。由于地理學科以其本身所具有的綜合性、區域性、思想性、生活性與實踐性,對中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培養,具備實踐行動能力與地理思維品質的提升具有一定優勢。所以,強化地理實踐能力的培養,是當前地理教學改革的關鍵所在。
一、 地理實踐能力的內涵
要了解地理實踐能力先要了解實踐能力。“實踐能力就是對個體解決問題的進程及方式上直接起穩定的調節控制作用的個體生理和心理特征的總和”。實踐能力不僅包括動手的能力,而且還應該包括更高層次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基于此,結合具體的學科性質,可以認為地理實踐能力就是個體在實踐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比較穩定的具有地理學科特色的生理和心理特征。這些實踐活動包括運用地圖工具、地理模擬演示和實驗、地理觀察和描繪地圖、繪制地理圖表,測量、地理野外考察和社會調查、生活中定位和出行等。
二、 中學生地理實踐能力培養的意義
中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有助于讓學生在自己生活的環境中認識環境,學習地理;有助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懂得發現生活中的地理、解決生活中面臨的環境、發展問題,也是在地理教學中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和發展素質教育的育人價值。具備地理實踐能力的學生能對地理知識和技能,學習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進行有機整合,有效提高綜合素質。荀子說過:“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在地理教學過程中,單純學習知識和有進行動手操作效果完全不同,中學生利用地理知識動手制作,一方面可提高動手能力,另一方面加深了對知識的掌握,并且培養創新、合作探究精神,讓教與學不再停留在表面,這種深度學習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意志品質和行動能力。
三、 初中學生地理實踐能力培養的初探
中學生地理實踐能力的培養,是落實地理學科四個核心素養之一,體現了對地理實踐能力之于個人與社會的認知的價值。所以,我們一線地理教師在地理教學中,應認真對待教材中的各種“活動”安排,適當開展地理觀測、地理實驗、社會調查、地圖繪制等地理綜合實踐活動以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
(一)地理小制作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所學的知識,教師常利用直觀教具、課件等媒體的制作,幫助學生理解教材的內容,突破教材難點。有時可以根據教學需要,實踐教材中可操作性的地理小制作活動,例如在七年級上冊第一章《地球和地圖》的學習中,多數學生常感困惑,模棱兩可,難點多多。此時,利用教材中的“實踐活動”,如動手制作簡易的地球儀,用橡皮泥或塑料泡沫等制作各種地形模型,讓學生參與其中,親身感受,考察,在實踐中探索和學習新知識。記得學生第一次自己參考教材制作步驟,完成自制小球儀的作品中,有球體傾斜度各不同的,有地球儀“站不起來”“轉不起來”等問題。教師能及時發現問題,借助問題激發學生深度探究“地球運動”產生原因、條件和現象等,引導學生觀察地球儀教具,了解地球儀的傾斜角度的由來等知識。既讓學生在“玩”中主動學習了難度較大的“地球運動”知識,也使學生能夠“知其所以然”地對其作品進行動手改進與完善。
其次,由于心理年齡特征所決定,七年級學生對于空間想象力是有限的。他們剛入初中的第一節地理課就需了解立體三維空間的地球儀,學習易混淆的經緯線。因此,在經緯網教學中,教師能結合多媒體直觀教學的基礎上,再指導學生在自己制作的地球儀上進行加工,畫出經線與緯線,找出南北極,赤道等親自動手制作的過程中體驗,不斷地加深理解其經緯線的特征及經緯度的意義,以化解學生憑空想象的難度。通過學生在動手體驗和思考中,學生既會較容易掌握經緯線的特征,明確了經緯度分布的規律及意義,以到達教學的三維目標,也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地理思維品質。
(二)實驗演示
在地理教學過程中,有時需要用實驗或演示講解一些地理現象和原理。實驗演示對培養學生動態的空間概念十分有效,通過實驗演示能將立體的、動態的地理事物展現出來。如用硬紙板作黃道面,用四個地球儀演示,由于黃赤交角的影響,使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來回移動。在暗室里,用手電筒或蠟燭等作為光源,照射地球儀,演示地球的自轉、公轉運動。再如以兩本書為道具,模擬板塊相向擠壓運動和相背張裂運動。設計實驗,模擬板塊構造運動:以泡沫作板塊,漂浮于水中,分別給水加熱和用吸管呼氣模擬板塊運動。通過實驗演示,學生們的學習活動是在教師指導下,親自動手、動腦、動口,積極地多方位參與教學的過程。這種實驗演示,讓學生在“玩”中觀察,在“玩”中協作、互動,既讓學生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與協作意識和行動能力。
(三)地圖繪制等
地圖被稱為地理的第二語言,是學習地理的重要工具。地圖繪制是學生學習地理的基本技能。學習完第二節《地圖》之后,教師根據教材“活動”要求,嘗試讓學生繪制區域平面圖,區域范圍可從教室到教學樓,擴大到校園平面圖,甚至是從家到學校的簡易
路線平面圖。在繪制平面圖的過程,目標是強化地圖三要素的認知,懂得在實踐中方向的確定,如何尋找測量工具,計算比例尺的,設計圖例等,學生意識到了把實際區域制成一幅地圖,其中的地理事物必有取舍,感嘆即便是繪制教室平面圖也是不容易的。學生在動手繪制的過程中,可促進他們腦海中表象的形成,進而有利于思維能力特別形象思維能力的發展,并內化地理空間思維與想象能力,讓學生們在繪制地圖中發現了地圖能簡潔表達地理信息的魅力所在,激發學生養成閱讀地圖的意向。
在七年級上冊內容學習的基礎上,為了培養學生的地圖素養,建構空間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建立全球觀地圖意識。我們七年級年段備課組在剛授課《大洲大洋》的章節時,舉行了“創意世界地圖”的繪圖比賽活動。學生們利用周末假日時間進行創意構思,繪制出各自特色的,賦有性格迥異的“世界地圖”:有用動物形象隱意各洲各國的世界地圖、有國旗背景世界地圖、有立體幾何圖形世界地圖、有用各種不同材質繪制世界地圖如五谷世界地圖等。這些各有所長的優秀作品,讓備課組老師驚喜萬分,驚嘆學生們的創意潛能和精心創作的行動品質。
(四)社會調查
當代教育的各個領域與環節已離不開飛速發展的信息技術和豐富的網絡教學資源作為堅實后盾。中學生可以通過網絡查找資料,補充活動內容,通過網絡充實自己,拓展視野。教師可根據課程標準和教材內容,引導學生通過網絡搜索拓展新知識,結合課內教學舉一反三學習新的國家區域。教師也可布置開放性社會調查和地理實踐活動的作業,如要求給“五一”“十一”黃金周外出游和假期研學活動,為出行旅游項目做個案例攻略,學生參與、協助家長們上網查詢考察,安排出行的吃、住、行、游的各項事務,培養其統籌協調能力,學以致用,學習生活地理,并采用視頻或文字的旅行日記,方便教學中學生間互動交流。有線上的搜索,也需線下的調查走訪。如在一年一度縣市地理小論文比賽活動中,為捕捉有關家鄉當下的環境、社會存在問題,學生們需要走出學校,學著記者們街頭采訪調查;也要用著最原始的方法,統計路口來往車輛數量;要學會問卷調查表的設計,也要走入社區進行問卷調查與統計等行為。學生們在社會調查,學會信息的甄別或取舍,學會與人溝通的情感交流的能力,學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綜合實踐活動
學校要求在七、八年級基礎年段,每周開設二節綜合實踐活動課,以實現教學大綱的愛國愛鄉情感教育,增強學生的鄉土地域認同感,激發家國情懷,提高學生人文素養。我們地理備課組結合本學科特點,整合了美術攝影組,共同開設《點活名山的“海絲”文化——探究九日山旅游資源》課程。我們帶領走進圖書館,查找有關九日山的歷史文獻,了解相關的歷史傳說,其次著手設計調查卷和采訪表等預備工作。然后帶領學生走出校園,景區實地考察,邀請專家講座:述說每一塊摩崖石刻的背景文化,了解九日山是宋朝泉州海上絲綢之路的起源地等歷史意義,引發學生身為南安人的自豪感。學生在接受歷史文化的熏陶,也感受到美術雕刻文化的細膩。有部分學生還親自體驗雕刻功夫,讓學生零距離地感受藝術的魅力,了解木雕文化。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學習過程,加深了對鄉土地理歷史文化的了解、關注鄉土旅游資源的現狀與發展,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和探究精神,培養學生的書法藝術審美能力和藝術鑒賞能力,踐行學以致用的教學思想。
四、 中學生地理實踐能力的評價
無論采用什么形式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最終的評價機制也是十分重要的。即需要評價學生在考察、調查、模型制作、實驗等地理實踐活動中獲取信息、使用工具、交流合作和解決問題等方面體現出來地理品質和行動能力。其評價時,要注意首先讓學生綜合自評,然后再同伴互評,最后進行師評等三方面的總評,并結合學生在活動中的表現給出適當的評語肯定。也就是要以《學科教學與考試指導意見》的評價為依據,要求要關注學生過程性評價。注重評價形式的多樣化和針對性,將形成性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定性與定量相結合,除了對學生學習的最終效果進行關注外,要對學生在培養過程中形成的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及價值觀的過程表現等組合進行評價,以正確引導學生、老師及家長改變過去為考試分數論,注重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情感價值、品質的表現和成長收獲為考量。這樣以達到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發展,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播撒民族創新意識的萌芽。
五、 結束語
中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是讓學生在實踐情景中體驗學習的快樂,隱含能力的培養,情感價值提升的過程,是落實地理學科四個核心素養之一,體現了地理課程中立德樹人的育人目標。
參考文獻:
[1]連俊婷.中學生地理實踐國培養策略探討[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9(2).
[2]丁生軍.地理實踐能力及其養成[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18(1).
作者簡介:丁愛華,福建省南安市,福建省南安市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