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正瑋
【摘要】小學低年級學生因為掌握的字詞少,社會經驗少,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對數學題目的理解。針對這一問題,需要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注重對學生思維能力與智力的提升。
【關鍵詞】解題能力?小學低年級數學?數學思維
在小學教學過程中,數學是非常重要的一項課程,它對于學生的思維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創新能力都會有很大的影響。在傳統教學過程中,教師普遍會依照自身的經驗,以提升學生學習成績為目的進行教學,甚至有時候還會讓學生對一些概念公式進行背誦,這就會導致無法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進而喪失對數學的興趣。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在解決數學問題的時候需要讓學生充分動手、動腦,加強實踐,并進一步發揮想象力與觀察力,從而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培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實現一道題目多種講法
語言與思維的養成有極為緊密的關系,它是思維的載體,同時也是思維的關鍵性工具。語言可以進一步推動思維的進步與深化,而良好的邏輯思維又能夠將嚴密、流暢而精準的語言引出來。在小學數學實際教學的時候,大部分教師一直在強調“怎樣進行解題”,而忽視了“怎樣進行說題”。這里的“說題”指的是將題的含義、解答思路、解決方式以及檢驗方式等全部解釋出來。這種“怎樣進行解題”從表面上來看是注重對題目的解答,本質上卻尚未重視對學生的解答題目能力的培養。這種方式只能拘囿于基本的題海戰術或者死記硬背,和素質教育理念背道而馳。
從學生解答題目的實際情況分析,學生在解答題目的時候出現錯誤基本是因為沒有認真地思考與分析。從教師教學的具體情況來看,老師們為了進一步加強訓練學生的解答題目思路,基本會讓學生將題目的分析研究思路圖畫出來,但是這項工作對于低年級的小學生而言具有極大的難度,而且這種方式通常也比較耗時,所以學生對于解題的持久性相對較差,因此最終的效果可想而知。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就需要在實際教學的時候進一步加強“說題”,比如可以使用轉換說題法、順逆說題法、辯論說題法,等等,如此不僅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還能夠讓學生進一步養成良好的解題思維。
順逆說題法:當在思考解決一個應用題的時候,不要先去尋求解決方案,而是讓學生先通過逆思考和順思考的方式,將整個思路和自己的解題計劃說出來。這樣的抽絲剝繭方式能夠讓學生快速地對題目條件之間的關系有一個相對比較清晰的思路。另外在解答文字類題目的過程中,也可以通過這種方式進行訓練。
轉換說題法:該方式主要就是對于題目當中的某一個問題或者某一個條件,引導學生去轉換思想,將其轉變成與內容等價相關的另外一種表達方式,進而提升解題能力。這樣一來,學生解答題目的思路就會變得明朗起來,解答方式也會變得更加靈活,進而實現化難為易的目的。
辯論說題法:這一方式就是需要鼓勵學生在辯論的過程中,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和敢于發表自身見解的思維習慣,進而獲得更多解答題目的思路。
二、多方位分析,提升題目解答的靈活度
多方位的探索,其本質就在于要提升學生的求異思維,該思維同時也是一種創造性的思維。它通常需要學生根據自身的數學能力水平,對同一個問題從不同的層面或者用不同的方式去分析,進而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但是對于低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其思維基本是以具象思維為主,所以就極易出現消極的思維定式,從而出現一些比較固定的思維方式,從而對題目解答的靈活程度和精準程度產生相應的干擾。很多學生還經常把題目當中的兩個數據隨意地連接在一起,而沒有重視其中的邏輯意義。為了能夠將學生的這些消極的思維定式予以消減,在解答題目的時候,教師還需要進一步創設相應的條件,積極引導學生從各個不同的層面對問題進行分析和思考,進而引發其基本的求異思維,確保學生能夠創造性地去解決問題。比如,可以用到一題多解、一題多問等方式。
一題多問法。該方式就是對于同一個題目,同時條件相同,但是從不同的層面入手,提出不同的問題。對于教師而言,在教學的時候還可以從其分析方面多進行提問,或者從解法上面多進行提問,又或者從檢驗方式上多進行提問,通過這樣的形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度。
一題多解法。在解答題目的時候,教師需要注重引導學生從不同的層面出發,積極探索新型解答題目的方式,最終獲得最佳的解決方式。
一題多變法。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一般在解答題目的時候會受到相關動機的影響,從而使得部分認知干擾到全面的認知。要將這類干擾完全消除掉,需要實施一題多變的方式。這種方式主要針對一些題目解法的干擾實施題目變化訓練,一般情況下變換條件,或者變換問題以及將問題和條件相互交換都是非常好的方式。不過,在實施該類訓練的時候需要遵循一個基本原則,就是讓學生在牢固掌握公式與法則的基礎上實施變題訓練,否則只會將思維定式的積極作用消除掉,并不利于學生牢固掌握各項知識。
三、強化聯系比對,提升題目解答的精準率
為了進一步降低學生解答題目的錯誤率,提升精準率,除了要進一步強化預算和檢驗措施之外,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加強聯系比對,讓學生能夠在相互比較的過程中認識、區分、理解和提升。一般運用到的聯系對比方式主要有: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將錯誤和正解進行聯系、將題型相互聯系比對。
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向大家提出這樣的幾個問題:“3只雞+4頭牛=?”或者是“30頭牛-20只鴨=?”等等,學生在思考這些問題時就會發現,這些是不能隨意進行加減的,因此在做應用題的時候就會進一步明確,不同物品之間是不能進行加減的。然后教師再問學生:“5只羊(10只羊=?”學生同時又會發現這樣的乘法實質上是沒有意義的,那么在做應用題的時候就會明確,相同物品在數量上是不能做乘法的,但是解答面積的題目除外。這樣一來,學生就會明白,只要將數學知識和學生的實際生活相互聯系在一起進行比對,解答數學題目并非是一件難事。如果有些題目比較難以理解,教師還可以給其增加一些和數量關系相同的且貼近實際生活的案例,讓學生先從簡單的入手,然后再去解決有難度的問題。
將錯誤和正解進行聯系。只有相互比較才能夠產生一定的鑒別能力。學生在解題上犯的錯誤基本是感知模糊、認識不充分以及理解較為淺顯。將正確的解法與錯誤的解法相比對,如解法比對、分析比對等,都能進一步提升學生的邏輯分辨思維能力,進而提升學生解答題目的能力。這種方式通??梢詰眠x擇題來進行講解。
將題型相互聯系比對。小學數學所有題型之中基本包含文字題、計算題、概念題、圖示題以及應用題。其中文字題、圖示題等都是在生活當中的一些常見案例,只是用各種不同的方式進行表達。所以教師在解題訓練教學的時候可以依照其知識的內在聯系,將各種描述相互聯系在一起,實現由內到外,舉一反三的作用。
四、結語
總的來說,提升低年級小學數學解題能力的方式和手段非常多,但不論是哪一種方式,其本質還需要加強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對此,教師還需要依照教學的實際情況,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訓練和培養,最終提升學生的數學能力。
參考文獻:
[1]黃鸝.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J].數學大世界,2017,(7).
[2]李艷.低年級學生計算能力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J].遼寧教育, 2017,(5):88.
[3]鐘聯.提高低年級學生數學解題能力探析[J].廣西教育,2017,(13):108.
[4]徐小玉.提高數學解題能力從低年級學生抓起[J].小學科學, 2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