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艷華
摘 要:核心素養導向下的數學課堂,要求教師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遵循雙邊性規律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要以數學核心素養內涵及本質作為出發點,采用開放式的教學手段,讓學生在自身主動思維的調動中自主探究,幫助學生吸收并獨立建構科學化、系統化的數學知識體系,從而實現培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教學目標。
關鍵詞:數學教學;核心素養;教學手段;自主探究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0)15-0081-02
核心素養培育作為目前基礎教育的重要議題與基本任務,要求教師立足于具體學情與教材資源,積極轉換教學方向并調整教學方案,結合教材任務來巧妙規劃教學環境,充分挖掘學生的數學潛能,讓學生在游戲中活躍思維,在情境設問與討論中啟迪數學思維,進而在愉悅的學習過程中吸收知識。數學核心素養以學生對基礎知識技能的掌握為前提和基礎,以數學思維及數學思想為實踐指引,所形成的滲透數學學科特征的關鍵能力與人格品質為其外化。要求教師以創新式教學策略引領自主探究思維,幫助學生梳理解題思路,在分析中提高數學能力。本文從以下幾方面對基于核心素養的數學課堂教學策略進行探討。
一、以趣促學,巧妙調動數學思維
數學學科具有抽象特質,教師應考慮到學生活潑好動的特性,以興趣為引導,在游戲互動中強化數學問題的直觀性,有效發散學生思維,并激發其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教師應結合教材內容營造生動、有趣的教學氛圍,引導學生在趣味的游戲活動中,基于思維實踐,將抽象的數學概念具體化,利用科學靈動的語言引出相應算法與解題思路,建構課堂游戲與知識學習之間的橋梁。教師應注重互動過程中的思維引導,并注重其連貫性與整體性,從而完善學生的邏輯推理體系,促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提升。以“可能性”的教學為例,教師可提出進行剪刀石頭布的游戲,由此提升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熱情,激發學生對教學內容的好奇心與求知欲。教師可先選一名學生上臺與自己進行游戲,其他學生通過觀察游戲現象,發現兩者勝負并無規律。這時,教師可引導學生思考:若教師確定出剪刀,那么他們之間勝負情況如何?學生分小組進行游戲情境的體驗,并通過交流思考,提出以下三種可能:如果學生出剪刀,那么一定平局;如果學生出石頭,那么教師一定輸;如果學生出布,那么老師一定贏。學生通過對該游戲事件的合理推理得出結論,理解事件發生可能性大小由自身客觀要素決定。教師通過實踐體驗充分調動了學生數學思維,針對事件可能性進行合理的邏輯推理。切身的游戲體驗充分調動了學生的數學思維,使學生針對問題進行合理的邏輯推導,從而對事件發生的條件產生更深層次的理解,對課堂內容形成特定的數學思維,并運用于實際問題的解決過程中。教師以興趣為教學導向,通過豐富游戲課堂,密切了師生及同學之間的互動交流,在激發學生興趣的同時培養思維意識,并鍛煉了學生利用數學思維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情境設問,深化運算實踐意識
考慮到學生尚處于理解能力較薄弱的年齡階段,教師可以生動問題情境為課堂引導,將晦澀的數學問題以具體情境為載體進行具象展示。科學合理的情境設問,可以引導學生積極調動數學思維與所掌握的算法,探究解題策略,熟練運用基本算理,從而培養數學實踐意識,提升解決實際數學問題的能力。以“小數除法”的教學為例,教師可創設生動的問題情境來引入新課:小明計劃5周慢跑23千米,那么他1周平均跑多少千米?學生通過討論,列出(23÷5),發現無法整除,教師由此引出小數除法課題,激發學生濃烈的探究興趣。教師可讓學生分組探究計算方法。討論結束后,有學生提出可將23千米進行單位轉換,即23 000米,列出算式,即23 000÷5=4 600(米),從而得出結論:1周平均跑4 600米即4.6千米。對此,教師可進一步發問:若小明放慢速度,5周慢跑20千米,那么平均1周跑多少千米?引導學生列出整數除法算式20÷5=4(千米),以此引導學生仿照整數除法算法,在不轉換單位的條件下,嘗試用列豎式方法進行小數除法計算。學生通過組內合作探究與教師步驟指導,掌握了小數除法列豎式算法。教師通過問題情境的創設為學生提供對比資料,有助于其深入理解小數除法本質,探尋其內在規律,并以運算實踐經驗深化對算法的理解。以問題為引導,使學生深入探究具體問題設定下的特定算法,可以深化學生對運算規律的理解,有利于全方位提升學生的運算水平,逐步培養學生的數學運算能力。
三、直觀導入,豐富空間維度
幾何直觀作為核心素養中一類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可將抽象、復雜的問題進行具象化的轉換。教師需正視其重要性,著力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豐富其空間維度。教師可以從直觀現象著手設計教學案例,憑借多樣化的教學形式豐富課堂內容,引導學生通過動手實踐創設生動直觀的場景,從而開拓學生空間思維,夯實學生幾何直觀基礎。以教學“圓柱與圓錐”為例,針對高年級學生動手能力較強的特征,教師可指導學生親自動手實踐構建直觀場景,以此為興趣點探尋幾何規律。教師可先引導學生思考圓柱表面積由哪幾部分構成,學生通過觀察得出:由上下兩底面與側面組成。然后教師以小組為單位發放圓柱紙模型,組織學生以創造展開圖的方法探究表面積計算方法。學生將模型拆開,并觀察底面圓周長與側面的關系,經過小組討論,明白圓柱底面即兩個完全相同的圓,側面展開圖為一個長方形,其長等于底面圓周長,其寬即是圓柱的高。學生親自動手構建直觀場景,通過對圓柱展開圖的直觀觀察與空間感知,明確了圓柱表面積組成規律及其特定性質,切實掌握圓柱表面積計算方法,有助于增強空間想象能力。教師將抽象概念進行具象的轉化,以手動創建的直觀場景為切入點,巧妙引導其思維過渡并搭建理解橋梁,讓學生對幾何圖形的變換過程與構成元素產生更為深刻的理解,利于其空間思考維度的不斷擴展,不但可以有效引導學生提煉并掌握具體數學規律,而且利于其數學空間思維意識的深化。
總之,以核心素養培育為導向的學科教學體系的建立,要求教師以學生體驗為中心開展教學,豐富教學形式,并以實踐活動為引導,積極推進教學思維轉變,在夯實數學基本知識的前提下,注重引導學生于數學體悟之上形成特定思維方式,從而提高學生學科整合及綜合應用能力,踐行核心素養培育目標。
參考文獻:
[1]陳勇軍.核心素養視域下小學數學游戲化教學探究[J].教育觀察,2019(33).
[2]吳平.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探析[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19).
[3]金大榮.核心素養導向下的小學數學教學方法探究[J].內蒙古教育,2019(30).
[4]陳秋華.核心素養視角下小學數學深度教學策略的研究[J].數學教學通訊,201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