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國平

摘 要:對話教學是課堂教學的基本形式,在數學教學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與學生之間通過對話可以實現有效交流,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數學教師應該科學運用對話教學,基于建構主義,關注學生發展,解讀學生心理,激活有效對話,重視提問實效,提高對話質量,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數學素養的提高。
關鍵詞:數學教學;對話教學;新課標;信息交流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0)15-0082-02
對話教學就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之間進行對話交流,從而讓學生學到知識的教學方法。對話教學要基于學生發展視角,以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目標,強化師生交流,促進課堂有效信息傳遞,以確保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本文對數學對話教學的具體實施對策進行研究。
一、數學對話教學現狀
1.主動回答問題的學生很少
從數學課堂的現狀來看,部分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不高,主要是因為教師提出的問題針對性不強,使得學生對問題沒多大興趣。長此以往,學生在課堂上就失去了與教師對話的積極性,甚至是對數學學科的學習也沒有多大興趣,也就不會主動參與數學課堂,對話教學就無從談起了。
2.對話教學流于形式
目前,盡管教師非常注意提問的技巧,改善了對話教學的策略,也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沒有注重民主、平等這一對話教學的第一原則。具體來說,部分教師提問后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部分教師的提問對象過于集中,只針對部分學生,忽略了其他學生;部分教師提問過多,使得學生養成依賴教師的習慣,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產生一定的阻礙。這浪費了寶貴的課堂時間,也不能凸顯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使得對話教學流于形式。
二、數學對話教學有效策略
1.基于建構主義,關注學生發展
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時,應該結合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不斷引導學生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基于構建主義思路,關注學生發展,不斷提高教學的實效性。在開展對話教學時,教師應以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為基礎,進而設計有針對性的課堂教學內容,使學生深入學習數學知識,引導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不斷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例如,在教學“有余數的除法”時,教師可以這樣引導學生:“之前我們已經學習過平均分配的知識,下面請同學們回答一個問題:這里有10支鉛筆,將其分給6名學生,要讓6名學生分得同樣多的鉛筆,該如何分配呢?”學生開始對這個分配問題進行解答,有名學生說:“每個人分配一支,還剩余4支。”教師追問:“如果將這10支鉛筆分給5名學生,該怎么分呢?”學生回答:“每人分2支。”教師再問:“如果將這10支鉛筆分給4名學生,該怎么分呢?”學生回答:“每人分2支,還剩余2支。”教師再問:“如果將這10支鉛筆分給3名學生,該怎么分呢?”學生回答:“每人分3支,還剩余1支。”教師:“對的。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講解的‘有余數的除法的內容,這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常見。”教師再給學生詳細講解除數、被除數、余數分別對應的位置,讓學生確定這三個數的位置,得到其中的規律:余數總比除數小。在已經學習掌握的知識基礎上,學生基于建構主義,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提高了自己的數學素養。
2.解讀學生心理,激活有效對話
數學教師在開展對話教學時,應該關注學生的思想和心理動態,通過對學生的心理進行解讀,來實現有效對話,進而找到學生思維中存在的問題,并有針對性地解決。教師應該為學生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讓學生能夠充分表達,進而提高課堂學習效率。教師應該從學生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例如,教師在教學圖形的面積公式時,可以先讓學生在方格里畫一個平行四邊形,再引導學生:“大家看這個平行四邊形,能計算出其面積是多少嗎?能總結出面積計算公式嗎?”學生回答:“底乘高。”教師追問:“將這個平行四邊形變成一個長方形,面積一樣嗎?”學生回答:“應該是一樣的。”教師再問:“怎么證明呢?”學生回答:“將其進行剪切、拼接,就會發現一樣。”教師問:“那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是?”學生回答:“a×b(長乘寬)。”教師:“回答正確。那么可以將其變成一個三角形嗎?”學生回答:“可以分割成兩個三角形。”教師:“那三角形的面積公式是?”學生回答:“a×b。”在這個思路下,教師可以讓學生繼續探究正五邊形、正六邊形的面積。學生通過實際動手,可以發現其中蘊含的奧秘,總結規律,實現思維的創新。
3.重視提問實效,提高對話質量
教師想要提高對話教學的質量,就應該關注情境提問的實效性,注重提問的內容和質量。教師開展教學時,可以在課堂中引入一些生活中常見的例子,讓課堂貼近生活,使學生可以通過生活實踐尋找其中的規律。引入生活例子,可以提高學生參與課堂對話的興趣,使學生全身心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實現對話質量的提高。例如,教學“圓柱與圓錐”時,教師可在課前準備一些圓柱和圓錐的模型,以及一些生活中常見的實物,將這些東西分給學生,然后讓學生動手將其拆開組合,說出是由哪些圖形組合組成的。教師提問:“圓柱與圓錐在拆開之后是什么樣的圖形,這個圖形是由什么組成的呢?”學生回答:“圓柱可以拆分成兩個圓和一個長方形,圓錐可以拆分成一個扇形和一個圓。”教師說:“那你們知道圓柱和圓錐之間存在什么樣的關系嗎?下面我們一起來探究它們之間的關系。”教師首先讓學生將兩個相同底和高的圓柱、圓錐放在一起,然后讓其觀察,看看它們之間可能存在什么關系。然后教師讓學生將圓錐中注滿水,再將其倒入圓柱中,確定幾次才可以倒滿。學生發現需要3次可以倒滿。教師追問:“你們現在知道它們之間存在什么樣的關系了嗎?”學生回答:“圓柱的體積是圓錐的三倍。”教師追問:“如果一個圓錐的底面積為S,高為h,那么其體積V為?”學生:V=S×h。這種有質量的實效對話,可以讓學生能夠對知識之間的聯系進行探究,從而較好地掌握這部分知識。
三、結束語
總之,數學教學中對話教學的應用,促進了師生有效合作與信息交流,提升了課堂活躍性,也更容易帶動學生自主思維、自主學習,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良好學習習慣養成的有效手段。教師應基于建構主義,關注學生發展;解讀學生心理,激活有效對話;重視提問實效,提高對話質量。
參考文獻:
[1]馬義明.對話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甘肅教育,2019(16).
[2]周京萍.對話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23).
[3]潘婷婷.關于新課程下小學數學對話教學的思考[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02).
[4]王祥軍.基于對話教學理論的小學數學教學探微[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