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菊
【摘?要】現如今,學校和教師更加注重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已經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本文主要論述了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的內涵,以及提高小學生核心素養的實踐路徑。
【關鍵詞】小學語文;核心素養;實現路徑
小學是一個人學習的基礎時期,在這個時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良好的學習素養是十分重要的。小學語文是基礎性的學科,學好該門學科能為學生日后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對小學生來說,學習語文不僅僅是為了學習成績,更重要的是通過小學語文的學習來提高自己的語文核心素養。目前,教師越來越注重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這既是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促進學生發展的關鍵一步,所以小學語文核心素養越來越受到廣泛的關注。要真正實現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提高,首先就要了解語文核心素養的內涵,再根據內涵提出可行的實踐路徑。
一、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的內涵
核心素養是針對素質教育提出的新概念,主要目的是為了培養適應現今社會發展的新型人才,把培養核心素養滲透在文化教育和社會實踐等活動中去。新課改以來,學校和教師對培養學生核心素養越來越重視,不僅僅是語文,核心素養已經成為各個學科主要的教育目的之一,要求重視小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筆者認為,核心素養不是一種靜態的學習技巧和技能,它是一種動態的并且能夠不斷優化和升級的能力,在語文學科中主要體現在思維、語言、審美、人文四個方面。提高學生語文核心素養,是小學語文教師的重要工作,對學生今后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的發展有重要的作用,是學生綜合發展的重要助力。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的基礎性很強,還有較強的綜合性,不管是課本中的文章內容還是文章的內部邏輯,都能夠為提高學生語文核心素養起到積極作用,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語文素材,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除此以外,小學語文教師還能夠根據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要求,教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學會傾聽,增強學生自身良好的語文表達和溝通能力,形成積極的性格特點,這也是全面實現素質教育的主要途徑之一。
二、提高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的實踐途徑
研究小學語文核心素養,不僅能幫助小學語文教師提升教學水平,還可以實現教師課程設計和教育目標。所以,我們應該把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當做實現教師教學目標的基礎,并且尋求實踐路徑。我們可以從以下六個方面入手:
(一)探究學校教育理念,提高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
培養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離不開學校的幫助和支持,學校力求建立自己的教學模式,以此來確定教育目的,努力探索學校的育人理念和方向。簡單來講說就是把學校的教學理念和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相結合,優化教師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語文學習能力。但是值得我們注意的是,想要真正實現學校教育理念和語文核心素養相結合還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轉化,還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首先,要確定小學語文核心素養在學校課程中的主導作用;其次是要確定提高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對學校的素質教育起到的促進作用;最后,要在重視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培養的基礎上,把學生當做是語文課堂上的主體,以此來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學校教育理念在轉化的過程中應該重視和學科核心素養之間的關系,并對問題的根源進行深入探究。
(二)落實教師課程目標,構建小學語文多元化的課程結構
要構建小學語文多元化的課程結構,首先要了解小學語文原本的課程結構;其次是要遵照培養核心素養的要求;最后還要把以往零散的知識點進行整合,將其作為多元化的課程結構中的主要教學內容,形成新的教學模式。多元化的小學語文課程結構把正式課程作為結構主體,教學要求依然是學習語文基礎知識,而我們所謂的多元主要指正式課程外的延伸和創新,最終目的是培養和提高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通過構建小學語文多元化的課程結構幫助學生打好學文科的基礎,提升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
(三)整合小學語文課程,提高學生核心素養
第一,語文學科的內部整合。在進行小學語文知識講解的過程中,教師教學的關鍵是利用文章中的主體或者單元,通過文章內容和單元的整合幫助學生了解學科的內在邏輯,這可以充分發揮出小學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積極作用。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把文章主題和單元重新整合,組成更有利于實現教學目標的新的課程結構,這樣能夠更加突出教師的教學重點,還能讓學生對學習內容更加清晰,加強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第二,實現語文與其他學科之間的整合。將語文和其他學科進行整合是為了打破學科之間的壁壘,通過學科之間的整合實現學習資源的共享。這不僅對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有促進作用,還能提升學生的綜合核心素養和學習能力,是實現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
(四)打破學科壁壘,組織綜合性的教學內容
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適當地融入其他學科的內容,這樣可以幫助學生的深入理解,對提高教師的教學效果有很大的幫助,比如說老師在講解《奇怪的東南風》這個單元的知識時,不僅可以講解課本上的內容,還可以結合自然科學和數學中與之相關的知識,讓學生對東南風有一個很好的了解。語文核心素養本身就具有綜合性,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也可以整合各個學科的特點,在講解知識的過程中打破學科的壁壘,這也可以鍛煉學生的綜合理解和思維能力。
(五)重視學生語文積累,創新課堂教學
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離不開學生的積累,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積累一些好詞好句,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和寫作水平,還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比如教師在講解《桂林山水》這節課時,可以組織學生對文章中的修辭手法進行解讀,積累文章中的排比句式,這也是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手段。
除了重視學生的積累,教師還要在教學方法上進行一定的創新,素質教學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但是語文學科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最主要的方法就是體驗式的教學方法,比如教師在講解《最后一頭象》這節課時,可以利用教室里的多媒體,給學生播放大象的照片和視頻,讓學生建立對大象的親切感,講解后半段課文的時候輔助悲壯的音樂,讓學生把文章內容和現實感受聯系起來,切實體會到人與動物之間的情感,讓學生深刻理解文章意圖,這對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六)提高學生審美水平
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離不開學生審美水平的提高,教師通過鍛煉學生的閱讀鑒賞能力,提高學生的想象力、領悟力,還能豐富學生的審美體驗,以此來幫助小學生養成高雅的審美和品位,讓學生在今后的學習和閱讀中選擇真正有高尚情操的內容,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比如教師在講解《幸福是什么》這節課時,教師應該幫助小學生樹立正確的幸福觀,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不僅僅只是體現在學生的文化課成績上,還要注重學生的人格培養。只有讓小學生擁有真正健全的人格,才能為他們今后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所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離不開學生審美水平的提高。
總之,提高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是非常重要的,通過對語文核心素養內涵的分析,我們也發現了一些實現小學語文核心素養教學的有效途徑。如果可以真正運用這些方法,相信可以為提高學生語文核心素養起到促進作用。在今后的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不斷探索新的有效的教學方法,以此來實現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不斷提高,為小學生今后的發展點奠定良好的基礎,發揮語文核心素養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鄒剛強.小學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基于課外閱讀基礎[J].小學生作文輔導,2017(12):47.
[2]肖音.小學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在教學中的培養研究[J].數字化用戶,2018,24(12):202.
[3]瞿濤.也談小學語文學科核心素養[J].小學教學研究(教學版),2017(03):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