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闡述高中體育專項化教學改革的必要性,分析高中體育專項化教學改革中教學理念存在誤區、項目設計缺乏合理性、教師專業素養有待提高等問題,提出應對措施:明確專項改革理念,引領體育新潮流;創新體育項目設計,挖掘體育運動價值;提高師資力量,增強體育教學動力。
【關鍵詞】高中體育 專項化 教學改革 應對措施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0)46-0155-02
專項化教學改革是新時期高中體育面臨的要求,符合素質教育的根本理念,也是優化高中體育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基于此,本文闡述高中體育專項化教學改革的必要性,分析高中體育專項化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問題,探討應對措施。
一、高中體育專項化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一)落實“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
在高中體育專項化教學改革中,學校需秉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高度重視學生的心理素質發展,讓學生克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培養學生的自律和自控能力,逐漸滲透終身體育的意識。學校可通過改革課程模式、增強師資力量等方法,對學生進行高質量、專業化的體育指導。同時,學校還要加強學生的體育鍛煉,開展專項化教學改革,讓學生擁有專業運動技能。
(二)落實“三位一體”的教學目標
高中體育專項化教學改革是對“三位一體”教學目標的進一步落實,也是未來體育發展的必經之路。專項化教學改革的目的是讓學生掌握專項的體育技能,接受專業體育訓練,不斷增強身體素質,提高心理健康程度,實現全方位發展。專項化改革不但可以讓學生在體育鍛煉中獲得強健的體魄,提高心理素質,還能幫助學生形成高尚的人格,擁有勇敢、自信等品質,是學生全面發展的客觀要求。
(三)與學生心理發展階段相契合
在傳統的體育教學中,專項化教學不受重視,學生的體育課以集體活動為主,學生很難從中獲得專業技能。高中階段學生心理問題高發,很多學生由于學習壓力大,產生了抑郁、自閉等心理問題。在高中開展體育專項化教學,可以讓學生在提高運動技能的基礎上增強自信心,敢于在課堂上和其他同學交流、互動,養成終身鍛煉的習慣,從而擁有健康的心理狀態。在開展體育專項化改革時,教師可以采取多樣化的體育教學方式,比如舉辦小型體育項目比賽,鼓勵感興趣的學生參與進來,讓學生在比賽中學到知識,感受體育帶來的快樂。
二、高中體育專項化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問題
高中體育專項化教學改革正在很多學校開展,但是在改革過程中也出現了很多問題,具體如下:
(一)體育教學理念存在誤區
教師是專項化教學改革的實施者,但很多教師在面對體育教學改革時存在理念誤區,質疑進行專項化訓練的必要性,認為專項體育訓練是體育生的訓練項目,只有在體育方面有發展意愿的學生(如高考參加體育專業考試的學生),才有必要參與專項化訓練,而其他學生沒有必要。實際上,體育教育長期存在理念錯誤,正是這種以高考為風向標的教育模式造成了高中體育教育不平衡、不充分等問題。高中學生處于青春期,思維非常活躍,心理變化快,并且有體育運動的需求,非常需要開展專項化的體育知識學習和體育訓練。目前高中學生普遍存在較大的心理壓力,一些學生無處釋放壓力,常常把時間和精力浪費在缺乏實際意義的“愛好”上,比如沉迷網絡游戲、網絡小說,還有很多學生存在逆反心理,行為沖動、毛躁,缺乏意志力,這些問題實際上都是教育缺失的后果,與體育教學現狀具有極大關聯。
(二)體育項目設計缺乏合理性
體育專項化教學改革存在項目設計不合理的問題,一些學校片面追求改革效果,為學生開設多項體育運動項目,但是由于學校本身資金和場地有限,很多項目在課堂上無法落實。一些學校在體育項目設計上缺乏合理性,只注重籃球、足球等項目,沒有真正滿足學生的興趣愛好。如果學生對學校開設的體育項目不感興趣,那么體育課就會變成枯燥乏味的訓練,而學校設計的體育運動項目則教學效果自然不佳,流于形式。
(三)體育教師專業素養有待提高
體育專項化教學改革對教師的專業素養要求非常高。和傳統體育不同的是,體育教師要掌握專業體育項目的訓練方法和教學技巧,給學生專業性、規范化的教學指導。長期以來,很多學校沒有真正重視體育教學,師資力量不足,甚至有學校存在一個體育教師兼任多職的情況。在這種師資條件下,學校雖然開展了多項體育運動項目,但是由于教師的教學水平達不到要求,缺乏專業性,只能讓學生在各個項目上淺嘗輒止,和傳統體育教學并無太大差別。
三、高中體育專項化教學改革的應對措施
高中體育專項化教學改革要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個人發展需求及興趣為根本,結合高中階段其他學科的學習情況,有序地開展專項化改革。
(一)明確專項改革理念,堅持全面性原則
教學理念是教學實踐活動的根本指南。當前體育專項化教學改革在教學理念上的缺失,導致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出現模式單一、項目不合理等問題。學校應意識到專業化體育教育的重要性,把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增強學生的體質作為教育根本目標。專項化教學目的是為了加強學生的身體素質,豐富體育鍛煉形式,而不是培養個別的體育特長生或者運動員,因此,全面性是體育專項化教學改革的根本原則,教師要讓全體學生都接受專業體育訓練和技能教育。除此之外,體育專項化教學改革還應降低強制性要求,將學生的興趣愛好、個人發展作為教學改革的首要任務,通過開展體育項目和體育比賽,激發學生對體育運動項目的興趣。
(二)創新體育項目設計,挖掘體育運動價值
體育項目的設計沒有強制性要求,具體的項目安排應與學校的場地、師資力量、學生素質相匹配。學校應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個人發展需求科學設計體育項目。對傳統的體育項目如籃球、足球等,學校可以繼續進行專業設置,為學生安排專業教師,讓學生接受專業化的訓練。對創新、有特色的體育項目形式比如體育舞蹈、滑板、輪滑、花樣滑冰等,學校要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具體設計,可以在設計項目之前開展調查,讓體育項目的設計更加科學,以此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在實際教學中,體育教師要結合學生在高中階段的身體發育需求、學習強度、性別、個人基礎等情況,循序漸進地要求學生,激勵學生不斷學習,按照規律鍛煉。學校還可以將專項化改革延伸到學生組織中,鼓勵學生開展體育社團活動。例如,有些學生喜歡排球運動,他們就可以成立排球社,打破年級和班級之間的界限,自由組織活動。學校也可以為社團提供專業體育項目指導教師,給予學生專業化的指導,實現課上與課下有機結合,讓體育運動在校園內真正“活”起來。
(三)提高師資力量,增強體育教學動力
開展體育專業化教學改革,最重要的就是指導教師。學生學到的體育知識、掌握的體育技能,甚至對體育這門學科的興趣,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體育教師的專業素養和個人能力決定了學生的體育運動水平,尤其是在理論知識方面,教師顯得更加重要。學校要重視教師專業水平的提高,對于新上崗教師,則要安排專業培訓,通過采取以老帶新的培訓方式,提高新教師對體育教學的重視程度,滲透專項化教學改革理念,不斷提高新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隨著教學時間和教學任務的不斷增加,新上崗教師的教學經驗不斷得以豐富,這時學校就要對新教師進行定期培訓,增強新教師的體育項目專業知識。此外,學校還可以開展教師運動會,讓教師在實踐中學習,提高自身的素養和能力,把更好的知識和技能傳授給學生。
此外,學校和有關部門首先應制訂科學的教學體系,明確教學目標、教學任務、成績考核、授課方法,制訂教學大綱。制訂教學大綱要從學生的具體情況出發,并在實際教學中適當調整、不斷完善,讓專項化教學改革更加符合學生的發展需求。
【參考文獻】
[1]劉彬.體育游戲在體育課堂上的應用[J].田徑,2020(6).
[2]李世宏.高中體育專項化教學改革若干問題之省思[J].內江科技,2020(5).
[3]劉若梅.對高中體育高效教學的思考與探索[J].才智,2020(15).
[4]朱雙定.高中體育課教學如何培養終身體育的意識和習慣[J].課程教育研究,2020(18).
【作者簡介】譚舒勇(1973— ),廣西興業人,大學本科學歷,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體育課專項化實施。
(責編 蘇 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