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曉靜
【摘 要】本文論述高考化學專題復習的具體措施,建構“確定專題→精準對標→建構模型→有效策略”四個環節“專題提升”復習模式,以提高高考化學復習效率,培養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和關鍵能力。
【關鍵詞】高考化學 專題提升 復習模式 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0)46-0148-03
“專題復習”就是把一類相關問題整合成專題而進行的專項復習,專題復習有利于使學生將零碎、分散的化學知識進行高度融合及整理,形成完整和系統的知識體系,從而提升學生的化學關鍵能力和核心素養,達到靈活運用知識的層次。“專題提升”復習模式在高考評價體系的總體框架上,基于高三復習教學,結合化學學科特點和專題測試規律,以“專題突破、素養提升”為目標,其四個環節為“確定專題—精準對標—建構模型—有效策略”,以“精準對標”為關鍵、以“建立思維模型”為核心,探究化學科考試內容改革的實施路徑,以有效開展高三的化學復習,并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促進學生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升。
一、確定復習專題是“專題提升”復習模式前提
通過研讀近幾年全國理綜卷化學試題,筆者發現試卷在難度上基本沒有變化,在知識點和出現方式上也變化不大,在內容上側重對基礎知識、主干知識、基本技能、基本素質的考查。筆者結合研讀所得和多年的教學經驗,分析我校學生實際情況,利用“最近發展區”原理,大膽整合設計一系列符合我校學生的知識專題,目的是讓學生復習有針對性,讓學生“跳一跳”能扣得到,樹立學習信心。比如,通過研究確定的第一輪復習的知識點主要有:(1)金屬(鈉、鎂、鐵、鋁、銅)及其化合物知識;(2)非金屬(碳族、氮族、氧族、鹵族)及其化合物知識;(3)氧化還原反應;(4)化學用語(含離子反應、離子共存、各種化學用語的書寫等);(5)反應中能量的變化(含熱化學方程式、電化學);(6)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7)原子結構和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知識;(8)化學實驗基礎和實驗基本操作;(9)物質結構;(11)有機基礎知識。在第二輪復習中,知識點有所變化,主要內容有:(1)七大熱門選擇題(化學與STSE、NA的綜合題、周期表與周期律的運用、電化學基礎、常見有機化合物、化學實驗基礎、電解質溶液);(2)陌生的化學方程式及離子方程式書寫;(3)化學計算(NA相關計算、反應熱計算、四大平衡常數計算等);(4)原電池和電解池的原理及運用;(5)物質的結構與性質;(6)有機化學(含同分異構體書寫及有機官能團的性質);(7)化學實驗探究題突破;(8)化學工業流程圖專題;(9)化學反應速率及化學平衡(重點在平衡常數計算、平衡圖像分析);(10)精準的文字表達等。
二、精準對標是“專題提升”復習模式的關鍵
我們分析高考題,可以發現知識點及解題方法的變與不變。在研究試題過程中,一定要關注同一個考點題型的變化,是解題方法發生變化,還是知識點發生改變;哪些是必考知識點,哪些是輪流考的知識點。面對試題的“變”與“不變”,不管是考點發生改變,還是解題方法的變化,還是以新信息新情景為載體設計的新題,在復習過程中,教師都可將這些內容設計成大專題下的微專題,做到精準對標,這是“專題提升”復習模式的關鍵。
比如,化學工業流程題是近幾年高考的主要題型之一,題目用以考查學科素養,考查學生運用化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化學工業流程題背景新、知識廣,思維跨度大,綜合性強,它包括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識、反應原理以及實驗基本操作等知識。在高考復習時,將化學工業流程題專題復習分解為五個微專題:(1)陌生的化學方程式和離子方程式的書寫;(2)化工流程中原料的處理方法和目的;(3)實驗條件的控制和目的;(4)獲得產品采取的措施;(5)化工流程題對實驗基本操作的考查。精準對標的專題復習及其訓練可使學生不再害怕,遇到再復雜的化工流程題也能應付自如。
高考評價體系“一核四層四翼”圍繞高中化學學科核心素養“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證據推理和模型認知”“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而制定,學生必須充分認識化學與生活、生產、社會發展的關系。因此,專題必須精準對標高考評價體系。
三、建構化學思維模型是“專題提升”復習模式的核心
根據考試規律聚焦核心素養中“證據推理和模型認知”,挖掘知識體系的相互聯系,引導學生建構化學思維模型,將模型應用于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并在運用中鞏固知識和熟練方法、提升能力和素質。
比如,電化學是每年高考必考內容,主要題型是選擇題,有時會在非選擇題中出現。考題涉及知識的關鍵詞:微粒流向、pH(或離子濃度)變化、電池反應式的書寫、材料(或介質)、有關電極判斷、產物判斷、電解與電池運用和計算、金屬的腐蝕與防護。這八個考點考查了裝置工作過程中的微粒存在、分布、運動、轉化等微觀探析能力,也考查了由微粒存在、運動、變化而產生的宏觀現象的辨識。命題者從微觀、宏觀、變化、平衡等角度考查考生的能力,考查“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教師要引導學生建構“知識模型”和“解題模型”,即建構分析與解決問題的思維模型,幫助學生更好地運用知識解決問題。模型如下:
教師運用“知識模型”和“解題模型”引導學生建構分析與解決問題的思維模型,通過程序性知識的優化,為解決問題提供清晰的路徑和可操作的方法,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品質。
四、實施有效的復習策略促使“專題提升”復習模式升華
(一)分散歸類,化零為整
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知識零散,沒有系統性,不能形成一個有序的框架;遇到問題時思路不清晰,不能將知識點聯系起來。在專題復習時必須打破章節順序,將分散的知識點連成線、結成網,把知識點化零為整,使之系統化、條理化形成一定的知識網絡,從而提高歸納能力、分析能力、運用能力。比如,《NA的綜合考查》的專題復習,讓學生總結阿伏伽德羅常數的考查內容:(1)氣體摩爾體積的適用條件;(2)混合氣體中原子數目計算;(3)某些反應中電子轉移的數目計算;(4)可逆反應和特殊濃度反應的計算;(5)電解質溶液中微粒數目的計算;(6)分子或晶體結構中的化學鍵數目計算。以某個知識點為基準將分散的知識歸類,建立大概念的知識體系,化零為整,形成系統化的化學知識結構,幫助學生有效復習。
(二)小組合作,人人參與
在高三化學復習中大膽嘗試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參與性、積極性和學習成績。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使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過程中獲得化學知識,提高能力。
例如,在電化學復習課上,設計“思維建模,夯實基礎—專案突破,提升能力—總結歸納,對點集訓”三個環節。建立電化學知識的模型讓學生扎實地掌握基礎知識,然后通過“典例透析—變式訓練—易錯點歸納”三個遞進式教學過程提升學生綜合能力,最后在“總結歸納,對點集訓”的環節設計小組合作探究階段。具體如下:
【合作設計】已知Mg-H2O2電池可用于驅動無人駕駛的潛航器。該電池以海水為電解質溶液,示意圖如圖所示。請以小組為單位,參照上面的例題(略),以“該電池工作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為題,設計四個選項的內容且只有一個答案正確。
在復習課上,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積極參與,合作完成探究過程,體驗學習的樂趣。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是教師轉變課堂教學觀念,師生共同參與的一種新型的課堂模式,使不同層次的學生之間互相合作,共同進步。小組合作學習可提高學習效率,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品質和學習習慣。
(三)變式訓練,提高能力
變式教學通過改變情景,對知識進行延展與拓展,形成一個完整的認知鏈,幫助學生理解化學本質,形成化學知識技能,提煉化學思想方法,形成化學思維品質,培育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
例如,以甲烷燃料電池為例分析在酸性條件下的總反應式,正、負極電極反應式。
變式1:堿性條件下甲烷燃料電池的總反應式,正、負極電極反應式;
變式2:固體電解質(高溫下能傳導O2-)環境中甲烷電池的總反應式, 正、負極電極反應式;
變式3:熔融碳酸鹽(如熔融K2CO3)環境中甲烷電池的總反應式,正、負極電極反應式;
變式4:寫出堿性介質中C2H5OH燃料電池的總反應式,正、負極電極反應式。
利用變式訓練,培養學生從多角度分析問題、認識問題的結構特征,從而理解化學原理,提高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糾錯鞏固,增強信心
糾錯是高考復習中重要的一個環節,要想方設法培養學生的糾錯能力,把重點放在學生的作業和測驗、考試上。筆者要求每名學生都要有一本錯題集。筆者設計錯誤量化表,當學生出現錯誤時就在錯誤的位置打“√”,收集統計學生的錯誤信息了解學生的情況,有針對性地講評,為學生重新設計講評試卷后的作業。以便對下階段的復習備考進行調整,調整內容包括重點錯題、錯誤率高的題目、就錯題進行橫向知識或縱向知識的聯系復習題等。通過糾錯鞏固知識,提升專題復習效率,增強解決問題的信心。附學生錯誤量化表(部分)如表1。
這種錯誤統計,直觀反映“考什么”“怎么考”“錯在哪”“為何錯”。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的參與度較高,學生的學習熱情也很高。課堂上不但解決問題,而且能讓學生體會高考的出題思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有效性。
筆者根據高考考試方向和考試內容的調整情況,有意識地將五個維度的化學核心素養(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實驗探究與創新意識、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和四個化學關鍵能力(理解與辨析、分析與推測、歸納與論證、探究與創新)的培養融入日常教學中,以提升學生的學科素質和成績。
【參考文獻】
[1]經志俊.高考復習“專題提升”模式建構與教學案例[J].化學教學,2017(2).
(責編 盧建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