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冰清
【摘要】社會在不斷的發展中對人才的素養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使得許多的學校開始重視對學生個人素質的提升,希望可以借助有效的教育和指導使學生成為更能適應社會發展的人才。本文就將以核心素養為切入點,淺談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
【關鍵詞】初中教學;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理性思維
素質教育是我國教育發展的一大目標,在推進素質教育的進程中,通過學科教育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成為了眾多教師關注的問題。在這個目標的指導下,我們在初中道德和法治教學中也開始逐漸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希望通過課堂的教學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而在對學生進行核心素養指導的過程中,理性思維的鍛煉是我們不能忽視的問題。接下來筆者就將為大家介紹通過道德與法治課培養學生理性思維的相關問題。
一、核心素養指導下培養學生理性思維的重要性
有一位著名的教育研究專家桑德爾曾經說過:“學習活動的本質不在于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記住了哪些知識,而是在于知識可以觸發學習者的思考,實現對學習者思維能力的培養?!?。由此可見,如果我們對核心素養的培養要求進行深入的剖析的話會發現,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就是在觸發學生思維的基礎上讓學生對知識有深入的思考,并且在這種思考的過程中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形成理性思維能力。所以,從核心素養的培養需求方面來看,對學生進行理性思維的培養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有很大的幫助,當學生具備強大的理性思維的時候才能通過表象看到問題的本質,才能幫助自己塑造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才能最終形成核心素養。
二、核心素養下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發展方向
(一)課程要增強靈活性和創造性
傳統的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注重是對學生應試技巧的教學,而核心素養下的道德與法治課卻更加重視對學生能力的提升,這之中就包含著對學生理性思維的培養。為了使對學生理性思維的培養更加有效,我們需要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方法,需要使我們的課堂教學具有一定的創造性和靈活性,這樣才能使學生在思維的碰撞之中不斷加深自己對道德思想的理解。除此之外,我們的教學還需要將知識理論教學與實際生活問題相結合,這樣既能激發學生對學習道德和法治知識以及培養自己核心素養的興趣,也能鍛煉學生使用知識去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為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以及核心素養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要創設良好課堂環境
課堂是學生接受教育和能力培養的主要地點,而課堂環境是課堂教學中的一個起著重要作用的東西。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課堂環境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進入學習的狀態,降低課堂環境對學生產生的壓力和負面的心理影響,確保學生可以在課堂上敞開心扉接受教師所進行的道德和法治教學。與此同時,和諧、愉悅的課堂環境還可以催生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可以根據教師的引導主動的去進行思考和思維的發散,真正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實現對學生全面素質的提升。
(三)要注重課堂效能的提高
在本文中我們討論的是如何對學生進行理性思維的培養,既然要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那么我們在進行教學活動以及一系列的教學手段的設計的時候就需要做到有針對性,確??梢砸龑W生結合教學的內容進行主動的探究,并且在實踐環節中對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內容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實現對教學效能的增強。除了要實現對教學活動的設計的改善,我們還需要轉變自己的教學方式。在以往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大多數教師只專注于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的講解,并且很少與學生進行互動,這使得很多學生對學習這門學科產生了厭煩的心理,這不僅不能使學生真正的掌握相關的知識,也不能調動學生的思維活動,課堂教學的效能也降低了。為了轉變這樣的情況,我們需要做到的就是將學生當成是教學的主體,不僅需要教學理論知識,還需要將其與現實問題進行結合,在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鍛煉學生的實操能力。并且,我們還需要與學生有足夠的課堂互動,比如使用情景式教學或者問答式教學都能增強學生的課堂參與感,這樣才能在對學生進行綜合學習能力鍛煉和道德與法治知識教學的過程中,也實現對學生的理性思維的鍛煉創造有利的條件。
三、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培養學生理性思維的方法
(一)提高語言的藝術性
語言是教師在教學的時候使用的一種工具,它可以幫助教師將知識傳遞給學生,也能表達自己對于教學內容的一些看法。但是現階段一些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卻忽視了語言在教學中所發揮的作用。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這個時期的學生好奇心很重,他們對于那些新奇的東西具有著很高的好奇度,而對于那些枯燥無味的東西是很不感興趣的,而很多教師在上課的時候就是簡單的將教學內容描述一遍,這使得學生覺得學習道德與法治知識是無聊的,而在這種心理狀態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的學生不愿意去接受道德與法治知識的學習,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有效性也漸漸降低了。為了緩解和轉變這種教學情況,我們需要做的就是不斷加強自己的教學語言的感染度和藝術性,讓自己對教學內容的描述變得更加生動有趣,更能為學生所接受,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嘗試著去激發學生情感共鳴,使學生能夠綜合考察相關的影響因素,并對問題進行理性的思考,為學生核心素養以及理性思維的培育創造有利的條件。比如,我們在教學《探問生命》這部分知識的時候,為了使學生在學習有關于生命的知識的時候可以強化自己的理性思維,我們需要使用比較有感染力的詩句化的語言進行教學,這樣既能吸引到學生的注意力,也能讓學生在教師的詩詞朗誦中逐漸感受到生命的價值,正確認識自己,在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的前提下,為學生的理性思維的鍛煉創造良好的先決條件。
(二)積極探索自由、和諧的學習氛圍
要想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我們就需要在課堂教學中創造一個適合學生發散自己理性思維的學習氛圍,這樣學生才能在課堂教學中不斷的調動自己的思維進行思考,才能最終的實現對自身核心素養和練習思維的鍛煉。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很少有教師會去主動的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大多數教師就是直接的將道德與法治知識講解給學生,而這種單調的講解在無形中使課堂氣氛變得凝重,學生在這樣的教學中不愿意將自己的觀點表達出來,也不愿意開動自己的大腦進行思考,這對于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發展以及學生核心素養和練習思維的鍛煉都是不利的。為了使教學效果更加突出,讓學生在學習中能夠鍛煉自己的思維能力,我們需要為學生營造適合理性思維發散的學習氛圍,而其中最有效的一種手段就是結合實際的內容進行教學,并且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實現營造自由、和諧學習氛圍的目標。比如我們可以采取情景劇的教學方式,在教學完理論知識之后,將實際的問題引入到教學中,并且讓學生扮演現實問題中的不同立場的角色,并進行相應的表演。而在學生表演完之后,我們還可以讓學生進行角色的轉換,讓相同的學生飾演不同的角色。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對教學內容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時也能學會站在不同人的立場去思考問題,這有助于幫助學生學會更加理性的去看待現實的問題,更能培養學生的全面素質,為核心素養的培養打下基礎。
(三)有效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溝通
不同的學生面對相同的問題時的思考方向是不一樣的,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可以讓學生之間的思維得到碰撞,幫助學生激發更多的探究靈感,有利于學生思維的鍛煉。所以,我們在進行道德和法治教學的時候可以使用小組討論的方式,讓學生站在不同的角度上去分析和看待問題,并且組織學生在組內將自己對具體問題的看法表達出來,在小組討論結束之后還可以讓每一個小組選出代表人物,并且讓每個小組的發言人進行辯論,增強學生思維的碰撞。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可以通過別人的發言來彌補自己思維上的不足,使自己的理性思維得到進一步的強化。
四、結束語
綜上可知,初中階段對學生進行核心素養的培養已經是很普遍的現象了,為了達成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目標,我們需要對學生進行理性思維的培養。理性思維是學生在學習和成長過程中的一種很有幫助的思維方式,它能使學生更加客觀的看待和分析問題。而要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我們需要在實際教學中進行不斷的探索,這樣才能促使學生理性思維的產生和發展。
【參考文獻】
[1]崔雯青.核心素養要求下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有效教學研究[J].高考,2017
[2]劉磊.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培養學生理性思維的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8,5(16):366- 367
(南京市溧水區晶橋初級中學,江蘇南京2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