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乃勤
摘要:小學階段要注重數學學科教學。學生的年齡特點使其對于數學學科的學習注意力不集中,導致數學學習效果不佳。因此,教師要注重學生的年齡特點,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為學生創設生活情境教學模式,全面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和素養。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情境;運用策略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要不斷創新教學模式。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為學生創建多種學習場景,激發學生對于數學學科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展開深入的學習,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學生可以通過生活情境教學模式,充分汲取數學知識,從而提高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生活情境的創設能為枯燥的數學課堂教學增添興趣,而且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培養學生的主觀學習意識。
一、小學數學生活化發展
為了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教師要充分注重生活情境教學模式的運用。教師可以將數學學科與生活實際建立直接聯系,利用生活促使數學學科教學效果得到提升。數學學科與生活實際有著密切的聯系,而小學生在剛開始接觸數學學科時,可能會認為數學知識點的學習較為枯燥,長此以往,則會促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充分運用生活情境教學模式,可以引領學生高效學習數學知識,鍛煉學生的發散思維,促使學生將數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教師不僅要利用數學教材資源,同時還要從生活資源中提取教學資源,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培養學生自主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以下統稱“教材”)五年級上冊中的“梯形面積”一課時,教師要想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可以充分運用生活資源,向學生展現相應的數學知識。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展示梯形桌子,并告訴學生在桌子上放一塊桌布,讓學生思考桌布的大小應該如何選擇,引導學生自主思考,測量桌子的上底、下底和高,從而計算梯形的面積。教師要給予學生鼓勵,為學生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在生活中充分運用數學知識。
二、生活情境教學模式的有效運用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學方法是輔助數學課堂教學深入開展的一種手段。教師在實際數學教學中要充分創新、優化教學方法,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而且適應小學數學課堂的實際需求。教師要針對數學知識點創設針對性較強的教學方法,以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與此同時,還要注重數學教師專業素質的提升,從而提升課堂教學效果。生活情境教學模式要求教師為學生創建寬松的學習環境,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要與學生建立良好的互動關系,運用趣味性的教學語言帶領學生緊跟教師的教學思路,讓課堂教學與生活實際充分結合,建立完善的數學教學體系,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
例如,在教學教材三年級下冊中的“年、月、日”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深入掌握時間單位,教師為學生創設生活情境,引導學生針對時間單位進行深入學習。根據時間單位幫助學生設置數學學習計劃,包括每日的學習目標、每月的學習目標和每年的學習目標。通過學習計劃的設置,讓學生深刻理解時間單位,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促使學生加深對時間單位的理解,以便在生活中更好地運用時間單位。
三、借助生活情境教學模式展開教學評價
在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對于學生缺乏相應的評價,也忽略了評價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性,使學生的數學學習得不到及時、有效的評價,導致數學學習質量不高。而在生活情境教學模式中展開教學評價,可以改善、優化現有的教學效果,要求教師逐漸轉變自身的評價方式,采取多樣化的評價方式,構建完善的評價體系,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客觀評價。另外,教師在給予學生客觀評價后,還要鼓勵學生之間相互評價,促使數學課堂教學實現生活化發展。生活情境教學模式評價體系的創設,為學生開展正確的引導,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促使學生實現全面發展。因此,教師要借助生活情境教學模式建立評價體系,對處于生活情境學習中的學生實施客觀評價。
四、結束語
傳統數學教學方式較為滯后,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要求教師不斷地創新教學方法,提高數學教學質量。數學學科與生活實際有著緊密的聯系,為了實現數學知識的有效學習,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要積極運用生活情境教學模式,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質量。同時,教師也要樹立生活化的教學思想,并且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實施生活情境教學模式,促進數學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李慧霞.淺析生活情境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9(42).
[2]韓志軍,馬曉梅.以生活情境為支點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J].基礎教育論壇(上旬刊),2019(10).
[3]張立者.生活情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4(9).
[4]黃云瓊.生活情境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運用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5(12).
[5]張發祥.淺析生活情境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