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振波
摘? 要: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與深入,各個學科的教學模式也進行了創新和豐富,初中化學作為一門實驗性的綜合學科,應該提高實驗教學的完整性,加強學生的實踐操作,讓學生在實踐中得出真知,深刻了解化學知識的原理,從而進一步鞏固知識學習,掌握化學學科的研究方法,培養探索、實踐、創新、總結能力。本文從促進學生自主實驗的角度出發,闡述了其關鍵作用與具體教學過程。
關鍵詞:初中化學;自主實驗;操作;探究
為了完成實驗教學的目的,拉進學生與學科之間的距離,發揮實驗教學的實踐性、操作性、反思性優勢,初中化學教師在教學時必須深入到實驗本身,探索有效的教學過程,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完善化學學習的思路與方式,提高學生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讓實驗教學在不斷發展創新的過程中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一、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加強學生自主實驗探究的重要性
(一)實現學生主導課堂,提高學習興趣
在新課程改革推行素質教育、倡導全面發展之前,初中化學教師對實驗課重視度與關注度不夠,導致學生對化學實驗的態度比較迷茫,提不起興趣。所以,為了打造活躍積極主動的課堂,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調動學生情緒,讓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當中,提高學生的實驗興趣,就應該把課堂還給學生,通過自主實驗模式,增強師生互動頻率、打造生活化化學課堂情境,提高學生參與度,讓學生充分主導課堂。
(二)鍛煉學生操作能力,轉變學習方法
進行學生自主探究的化學實驗課程,能夠鍛煉學生對化學器具、材料、用品的熟悉程度,增強他們對化學原理的理解,提高動手操作水平及能力,讓化學思維深植于心,轉變學習方法,打破以前死記硬背的常規,從實踐入手,關注問題根源,了解操作過程以及操作原理,從原理入手學習化學,讓化學滲透進生活的點點滴滴。
(三)通過合作交流,增強實驗反思與總結
創建學生自主探究的實驗課堂,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自由地根據自己的知識水平、認知能力等進行知識上的充實和改進。自主實驗過程當中,教師應該放手讓學生進行交流探討,鼓勵思維碰撞,加強小組之間的合作交流,增進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習效率,在自主實驗當中善于發現自己及別人的優缺點,取長補短,在實驗之后,進行總結反思,提高實驗的有效性。
二、提高初中生化學自主實驗的教學過程
(一)發揮實驗前的引導,鼓勵學生假設與猜想
實驗教學之前,教師應該把化學滲透進學生的思想當中,讓學生對化學產生興趣和期望,從而滿懷期待與激情地進行課桌實驗。實驗課之前,教師應該提前通知學生準備好實驗器材和實驗材料。正式實驗操作之前,教師先進行引導,提高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對接下來進行的實驗的的興趣度。
例如,在進行“碳酸鈣沉淀”的實驗時,教師課前讓學生準備一瓶可樂、一根不漏氣的橡膠管,并留下懸念,讓學生去猜想將會進行哪個實驗。由于石灰水具有一定的危險性,所以由教師在課上發放。進行實驗操作前,教師引導學生自主思考“我們喝可樂為什么會打嗝?可樂中的主要成分是什么?”激發學生探索與求知欲,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同時教師一定要進行安全實驗的說明,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夠專心投入實驗,進行標準操作,并保證安全。
(二)落實實驗中的操作,引導學生創新與提問
在正式的實驗操作階段,教師先給學生看一段相同實驗的微課視頻,讓大家了解具體的操作方法。在播放實驗時,分步驟地進行暫停,每一步驟對應不同問題進行提問,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和小組合作交流學習。
例如,第一步,進行可樂瓶蓋打孔,并插入橡膠管,保證不漏氣,提問“橡膠管的作用是什么?可以用其他材料代替橡膠管嗎?”第二步,搖晃可樂,提問“搖晃的目的是什么?”第三步,將橡膠管另一端接入裝有澄清石灰水的密閉容器中,觀察實驗結果,學生會發現澄清石灰水變渾濁了,此時,導出實驗原理:CO2+Ca(OH)2=CaCO3↓+H2O。此次實驗,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操作過程得出實驗原理,產生化學思維,提高實踐能力與思考意識,為化學學科的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實驗中,還可以將學生進行兩兩分組,在實驗結束之后進行結果對比,于細微之處發現化學原理,學習化學研究方法,提高化學核心素養。
(三)重視實驗后的總結,督促學生鞏固與反思
對于整個實驗,教師與學生都應該明白真正的實驗結束并不是獲得正確的結果,而是做完實驗之后,學生能夠獨立地回憶起實驗步驟,明確每一步的實驗原理以及發生現象的具體原因,能夠從成功的實驗中獲得知識與技能,從失敗的實驗中得到教訓,找出根源,引起重視,從而提高實驗方法和操作技巧。
結束語:
總而言之,初中化學教師應該擴大對化學實驗的投入及關注,培養學生的化學實驗素養,廣泛開展課桌實驗,促進學生對實驗的探究,激發實驗興趣和動力,讓他們自主地進行實踐,提高對化學實驗的認知,增強操作能力,獲得化學學科的綜合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春和.引導學生在實驗中展開自主探究——初中化學教學中學生自主探究活動的開展[J].學周刊,2015(22):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