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堂枝
摘? 要:智障兒童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由于先天性智力不足,經常出現缺乏自我調節能力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出現,必然會引起智障兒童從小養成不良的生活習慣,這將非常不利于智障兒童將來更好地適應社會。作為一名智障教育教學工作者,必須要意識到培養智障兒童動手操作在培智方面的作用,加強對智障兒童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為智障兒童將來更好的發展奠基。本文先對智障兒童動手操作能力缺失的原因進行了分析,然后對其培養教育策略進行了探討,僅供同仁研究參考。
關鍵詞:智障兒童;動手;操作能力;培養策略
智障兒童和普通的智障兒童在日常生活、學習中,有著非常大的差異,他們不僅害怕困難與逃避困難,而且缺乏良好的勞動技能和動手操作能力。如果不從小對他們進行培養與教育,那么將來他們步入到社會之中,會遇到更多的困難,甚至是根本無法立足社會,相信這是國家、父母及教師都不想要看到的情況。因此,在特殊教育過程中,我們要善于借助動手操作能力來實現培智教育目的,下面將針對具體的培智動手操作能力培養進行討論,僅供各位同仁參考。
一、智障兒童動手操作能力缺失的主要原因
(一)獨立性較差,動手操作能力不強
智障兒童的獨立性普遍極差,其主要原因有兩方面:第一,由于父母過于寵愛孩子導致的,生活中關于孩子所有的事情,都會由父母或者長輩代勞,長期以往,智障兒童的懶惰心理會越來越嚴重,動手操作能力不強。第二,由于智障兒童身心缺陷方面的原因導致的,所以不具有在動手操作能力方面下功夫的意識與能力。
(二)缺乏動作協調能力,做動作難度大
智障兒童和普通智障兒童之間最大、最明顯的差異是他們的身體協調能力較差,并且運動時常體現出較為明顯的不靈敏特點,加上智障兒童的各關節存在的無力感,使得他們很難做一些細微性的運動,運動中做動作的難度非常大。
(三)自信心不足,缺乏動手操作的興趣
智障兒童由于身心方面的嚴重缺陷,他們都存在不自信的心理問題,很難對動手操作感興趣。另外智障兒童與普通智障兒童相比,他們興趣的持久性更差,這些都會導致他們缺乏動手操作的興趣。
(四)分解能力不足,動手操作效果不好
對智障兒童來說,他們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較差,對于一些簡單的動手操作工序還能夠逐漸完成,但對于那些具有復雜工具的動手操作內容,就特別容易出現逆反心理,自然也不可能取得理想的動手操作效果。
(五)缺乏交往,適應能力較差
由于種種原因,智障兒童很少有機會去公共場合活動,不能與更多的同齡孩子正常交往,從而導致他們的語言交流能力非常差,無法適應所處的環境,因此,智障兒童社會適應能力較差。
二、培智智障兒童動手操作能力培養教育策略
(一)鼓勵智障兒童克服困難,樹立動手的自信
智障兒童在穿衣、整理物品方面的難度較大,這就需要他們具有較強的克服困難的意識與能力,但以往生活之中由于父母的幫忙,智障孩子并不具有動手操作的意識與能力。為此,在實際的教育過程中,我們要多利用多媒體為智障兒童播放克服苦難方面的短視頻,讓智障兒童感受到原來自己也可以如此棒。在不斷勵志故事的影響下,智障兒童克服困難的熱情會越來越高漲,從而會逐漸樹立動手的自信,并在不斷的磨難中,獲得有效的進步,逐漸達成理想的培智目的。
(二)提出遞進性的要求,培養智障兒童的動手操作能力
在日常生活與學習中,智障兒童在動手操作方面本就沒有太大的自信,如果我們直接向智障兒童提出較高的要求,那么勢必會局限其動手操作的熱情。這就需要教師為智障兒童提出遞進性的要求,不斷讓其感受成功動手操作帶來的樂趣,逐漸喜歡上動手操作。另外,教師需要明確智障兒童喜歡模仿教師行為舉止的特點,在設計動手操作活動之時,必須要發揮好自身的示范及榜樣作用。比如,每個班級中都會定期開展大掃除活動,大掃除就正是教師參與到智障兒童動手操作中的最好時機,這樣教師就可以給智障兒童的各項動手操作做好示范,要挑那些簡單的動手操作來示范,讓智障兒童逐漸樹立自信,之后提出遞進性的要求,讓智障兒童逐漸做一些難度較大的操作。當他們動手操作遇到困難之時,教師要堅持鼓勵指導的基本原則,以此來循序漸進地培養智障兒童的動手操作能力,讓他們發自內心地感受到動手操作給人帶來的喜悅感。
(三)做好分解動手操作環節,促使智障兒童心智的有效發展
智障兒童由于身心缺陷的存在,在常人看來極為簡單的事情,到他們那里就可能會較難。為此,在學校教育過程中,針對不同的動手操作內容,教師就可以將動手操作步驟分解,讓智障兒童逐漸掌握各個小的動手操作能力,之后在重組的基礎上完成整個動手操作環節。當然想要實現此目的,就需要教師先將各分解步驟用簡單明了的語言說清楚,讓智障兒童在聽懂的基礎上進行描述,一方面能夠快速記憶住各動手操作分解步驟,另一方面還能矯正智障兒童的語言障礙,促使智障兒童的心智得以有效發展,這對于預設培智目的的實現極為有利。
(四)注重家校合作,提高動手操作能力
針對智障兒童的家長,我們必須通過定期開展家長學校等方式,轉變智障兒童家長的觀念,強化家校雙方的合作。如,教師在學校對智障兒童進行的動手操作能力培養的知識內容,就利用微信群等方式發送給家長,讓家長在家中鼓勵智障兒童鞏固與練習。相信通過長期以往的引導,智障兒童會養成良好的動手操作習慣,逐漸提高智障兒童自身的動手操作能力。
總之,智障兒童也是祖國的花朵,作為智障兒童教育的教師需要尊重與公平地看待他們,將自身的教育引導作用發揮出來,循序漸進地培育他們的動手操作能力,促使他們從小養成良好的動手操作意識和勤勞的品德,將來更好地適應社會,努力為國家的發展作貢獻。
參考文獻:
[1]蘇珊珊.智障兒童勞動技能的培養探究[J].現代特殊教,2015(10)43—44.
[2]吳麗華.智障兒童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研究[J].成才之路,2016(34)56—57.
[3]何娟娟.智障兒童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探究[J].成才之路,2017(13)25—27.
[4]楊光宏.對智障兒童心理問題的探究[J].現代特殊教育,2017(12)44—45.
[5]范士勇.智障兒童生活適應能力培養探析[J].現代特殊教育,2018(15)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