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計算是數學學習過程中的必要過程,各種計算方法是學生完成數學學習的必要工具,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解題速度和質量,對于學生而言十分重要。新課程標準改革中,教育管理部門對小學數學教師提出了強化計算教學的要求,強調了小學生計算能力的重要性,這一點必須引起小學數學教師的重視,幫助小學生改掉容易出現的錯誤,提高小學生的計算準確度,提高數學平均成績。本文從小學數學計算中小學生常犯的錯誤入手,分析并探討提高小學生數學計算能力的具體教學方法,希望可以為提高小學數學計算教學質量提供一些幫助。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小學數學;計算教學
從小學數學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小學生普遍存在計算速度慢、錯誤率高等方面的問題,這不僅會影響到小學生的數學成績,還會影響到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因此,需要引起小學數學教師的重視,做好這方面的教學。計算能力對于學生而言十分基礎,生活中購買物品時需要,未來學習物理、化學、計算機編程等都需要,是提升小學生綜合素養的重要能力。
一、 小學生常見的計算失分問題
(一)運算法則記憶不牢
提到運算法則,無非是加減法則、乘除法則、混合運算法則、九九法則等運算方面的規則,小學階段的運算法則難度不高,但對于小學生而言還是比較容易混淆或用錯的。以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中涉及的除法法則為例,當求出商的最高位數后,除到被除數的某一位不夠商1時,就要對著這一位商0。這是一個在小學除法計算中常用的法則,例題、課后習題中反復出現反復考察,但仍然有一定比例的小學生會用錯,這就是記憶不牢的體現。比如教材例題中出現的是216÷2,試卷中變式成為2160÷20,就會有學生得出180或18這樣的錯誤答案,究其原因,是在該商0的那一位直接商8或者空位沒有商,是對除法法則的記憶不牢。又比如九九乘法口訣中明明是五九四十五,學生在面對540÷90時卻用了這個口訣,還以為自己算對了一定能得分,實際上在運用法則時已經出現了差錯。
(二)運算順序記憶不清
運算順序是包含在混合運算法則當中的,對于學生正確得到混合算式結果十分重要。小學教材中,小學生在二年級下學期就需要掌握有括號的先算括號里的、沒有括號時有乘除先算乘除后算加減、只有乘除或加減時從左往右順序計算這三條運算順序;在四年級時,小學生需要進一步掌握中括號、小括號的順序。按照常理來講,運算順序應當最能夠引起小學生的重視,最不容易出錯,但實際上帶有括號的算式運算順序確實得到了學生的重視,但除去括號外的運算順序卻成了小學生非常容易出錯的地方。這是一種小學生心理上的落差導致的結果,比較普遍。比如210÷3×2,這是一個應該從左往右順序計算的算式,很多學生卻在答題時先計算了3×2;又比如250÷(20+5)×2,在計算完括號內的20+5后,應當從左往右順序計算,仍然有部分學生先計算了25×2的部分,非常不應當出現的錯誤出現了。此外,小學生在估算部分的題目計算中常出現一種錯誤的運算順序,那就是先求解出直接運算結果,然后再進行四舍五入。這是一種錯誤的運算順序,估算的解題過程要求學生進行“先估后算”,先算后估本身是一種錯誤的運算順序,違背了估算的要求。
(三)運用計算技巧過程中出現錯誤
在學習數學計算的過程中,學生們也會逐漸發現25×4、125×8等更容易計算的算式,這意味著在面對一些直接進行豎式計算難度較大的題目時,學生有了將其拆分成更容易計算算式的工具。但是,并不是所有學生都能夠正確使用這些計算技巧,反而會暴露出一些隱藏問題。比如25×44=?這樣一道相對簡單的題目,有些學生沒有想到使用計算技巧,直接進行計算,計算結果錯誤率較高;有些學生想到了使用計算技巧,將44拆分成4×11,還有的學生將44拆成了40+4,卻在計算25×(40+4)時出現了運算錯誤,將算式變成了25×40×4或者25×40+4,得出了錯誤的計算結果。以上幾種錯誤的方式都說明了小學生對于數學計算技巧的使用掌握不牢,也不靈活。
(四)不良的運算習慣
除了以上幾種計算錯誤外,小學生在日常答題或答卷過程中還存在著因不良計算習慣導致的馬虎問題。比如抄錯題目中的數字或符號,抄錯上一步計算得到的結果,抄錯豎式計算的結果等,這樣的錯誤往往很讓人無奈。無論是哪一種因抄寫錯誤而導致的計算結果錯誤,都是學生不良運算習慣帶來的結果,字跡潦草、書寫不認真、自我檢查不具體,小錯誤引發大問題,最終影響小學生的數學成績,這一點需要教師予以更多的強調和糾正。
二、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提高小學生數學計算能力的具體教學方法
(一)提高小學生對于數學計算的重視程度
在小學生群體中,畏懼數學、逃避計算的現象并不少見,尤其是在數學學困生群體中十分突出。小學數學教師要針對性提高小學生對于數學計算的重視程度,緩解學生對于計算的逃避和厭惡,使學生正確認識和看待數學運算規則、技巧和過程,降低因計算不當而失分的比例,提高小學生的數學成績,培養他們的數學計算自信心。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了解到數學是一個討論數量關系、空間關系的學科,細節和推導的過程十分重要,想要學好數學必須要正視計算在其中的重要性,從而拔高小學生的數學意識。
(二)提高小學生對于運算法則的掌握程度
運算法則是支撐學生正確完成數學計算過程的必要工具,是保證計算結果準確、計算效率最高的基礎,是數學學習內容中很少一部分不需要理解、必須要記憶的內容。在新課程標準改革推進過程中,教育管理部門和教師同仁們提高了對數學思想、數學思路方面的重視,也不能忽視數學教學內容中需要學生記憶的部分,比如數學概念、數學公式、運算法則。這些固定的概念、適用范圍、適用條件不記憶清楚,很容易在應用時出現錯誤,基礎打不牢很容易影響上層建筑的穩定性。教師在運算法則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反復強調其重要性,提高小學生的重視程度,還要著重強調運算法則的要點及適用條件,后可采用填空題、判斷題等形式反復考查小學生的掌握程度。在課后習題、作業、考題中遇到使用運算法則的題目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及時回顧,檢查學生的掌握情況和遺忘程度,多多鞏固運算法則相關記憶。
(三)加強小學生對于運算順序的練習
運算順序的問題往往與思維定勢等方面有所牽連,小學數學教師可以采用課堂小測驗的方式,來考查小學生對于運算順序的掌握,幫助小學生發現自己在運算順序上容易犯的錯誤。比如:教師在PPT上展示10個算式,其中的幾個帶有一定的運算順序陷阱,要求小學生在固定時間內獨立完成計算。時間結束后,隨機抽選一列小學生逐一的展示計算結果,發現有其他小學生出現了不同的答案時,拿到黑板上對比發現其中問題,幫助小學生敲響關于運算順序的警鐘,使小學生在給別人挑毛病的時候警醒自己,降低小學生數學計算過程中因計算順序問題導致錯誤的可能性。在作業批改、試卷批改過程中發現因運算順序錯誤導致的失分現象,教師可以將小學生的錯誤例子匯總到一起,由全體小學生一起找出解題過程中出現錯誤的地方,引導小學生學會檢查和驗算,提高小學生的數學計算質量和效率,以反面案例幫助小學生降低運算順序錯誤的概率,提高小學生的整體數學成績。
(四)訓練小學生的口算和估算
口算具有很強的靈活性,口算能力強的小學生能夠有效節約運算時間,提高答題速度,為檢查和驗算挪出更多的時間,從而有效提高小學生的答題準確度。口算還是生活中進行數學計算的常用方式,學好口算對于小學生而言是比較重要的。因此,教師可以在日常教學中多多訓練小學生的口算。口算的主要訓練方式就是定時、定量練習,教師可以應用上課前3~5分鐘進行口算練習,逐漸提高小學生的口算能力。估算是可以提高小學生驗算效率的一種方法,通過合理的估算能夠有效框定計算結果的范圍,幫助小學生判斷第一遍計算結果的正確與否,提高計算驗算的效率,提高數學考試得分效果。教師不可讓小學生形成思維定式,認為只有題目明確提出采用估算方式解題時才可以估算,教師要先判斷例題、習題、作業中的題目是否可以估算,然后去鼓勵學生進行先估后算,培養小學生的估算意識,幫助小學生熟悉估算的方法。
(五)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
計算時的習慣對于小學生而言十分重要,是有效降低小學生馬虎出錯概率的手段。首先,教師要讓小學生意識到良好計算習慣的重要性,讓小學生嚴肅對待計算過程,認真書寫、工整抄寫。其次,教師要讓小學生具備驗算的意識和習慣,一方面,根據原有思路檢驗計算過程是否正確,是否有抄寫錯誤的地方,另一方面,根據不同的解題思路得到結果,對比兩個結果的一致性,進行結果的檢驗。然后,教師要做一段時間的強制要求,要求小學生在完成作業時將計算過程和驗算過程完整記錄下來,并根據小學生的卷面成果給予一定的獎勵,小紅花或者小印章都可以,鼓勵小學生自覺提高計算的質量,鼓勵小學生養成驗算的習慣。
三、 結語
小學數學的計算教學過程是一個引導學生自主解決學習困難的過程,是一個幫助小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思維的過程,這個過程只憑小學生本身很難完成,需要教師采用更有針對性的教學措施,來提高小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為小學生學習數學等理科課程奠定基礎,為小學生提高數學成績提供助力。
參考文獻:
[1]宋美辰.四年級學生數學運算能力的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9.
[2]蘇雙旺.新課改下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36):30+33.
[3]邴永忠.小學數學計算教學中的熱點問題探討[J].學周刊,2019(28):28.
[4]劉玉梅.小學數學教學中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的策略探究[A].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2019年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第二期座談會資料匯編(下)[C]∥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2019:3.
[5]張俊琦.淺析新課程改革下的小學數學計算教學[J].學周刊,2020(4):79.
作者簡介:安清瑞,甘肅省白銀市,甘肅省白銀市靖遠縣大蘆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