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林
摘 ?要: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對于學生來講是至關重要的,尤其是對于低年級小學生來說,這是因為他們正處于一個習慣養成的階段。小學是學習的開始,作為小學數學教師為了小學生的長遠發展,必須要注意引導學生養成數學學習的良好習慣。對此,基于一定的教學實踐,本文從“培養課前預習的良好習慣”“養成認真聽講的習慣?”“優化數學作業的設計”三方面出發,對小學生數學學習習慣的養成提出了一些看法。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習習慣;預習;作業
對于小學生而言,尤其是在數學方面,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對于幫助學生發展數學思維能力和提高學習能力來講至關重要。換句話說,學習成績的好壞與學習習慣的形成息息相關,養成良好的習慣總是可以幫助學生用更少的精力取得更好的成果。因此,作為數學教師,必須注意在低年級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以提高他們的數學效果,為更高段的學習打好基礎。
一、培養課前預習的良好習慣
小學是養成預習行為習慣的重要階段。許多學校的教師,以及家長和學生也意識到預習習慣的重要性,尤其是對于低年級小學生來說。這是因為如果直接讓小學生在課堂上獲得新知識,他們可能難以掌握關鍵內容,尤其是在數學方面,數學知識具有更強的抽象性。因此,數學教師在教學中需要著重注意培養小學生的課前預習習慣。在每節課之前,數學教師應認真安排預習任務,讓學生知道他們應該完成什么內容以及要掌握的關鍵點。從長遠來看,當他們養成了一定的預習習慣時,將會在未來的數學學習中提高學習效率和成績。
例如,在講授“5的乘法口訣”這個知識點時,教師可以為小學生設計一個預習導學單,設計幾道學生通過預習可以解決的計算題,或者讓學生總結一下相關的規律,然后可讓小學生結合導學單去仔細看課本,仔細閱讀教材上的每一個內容,找出自己不懂的知識點,同時寫到導學單上。這樣在上課的時候,小學生就能抓住重點。同樣,不只是在“5的乘法口訣”這節課前,在其他每節新課開始前,教師也都可以為學生布置一定的預習導學案讓其完成,以此作為考核的一部分。在期末或者期中的時候,不僅以學習成績評價學生,也考慮學生這一學期的預習情況,以此讓小學生重視起預習的重要性。
二、養成認真聽講的習慣
認真聽講的習慣的養成可以以上個部分論述的預習習慣的培養為基礎。在小學數學課堂上學生必須認真聽講,才能夠跟上教師的進度。一旦小學生不能認真聽講,將注意力由課內跑到課外,那么就會發現越來越跟不上教師的“步伐”,陷入一定的惡性循環,即越聽不懂越無法集中注意力,越集中不了注意力就越聽不懂。但是當前由于教師的教學方法陳舊,或者數學知識抽象、難理解等原因,很多小學生雖然知道要認真聽講,但總是做不到。為此,數學教師就要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資源,吸引學生的無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例如,在講“角的初步認識”這節課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生活中一些關于角的圖片,或者也可以讓小學生找一找教室里有哪些角,找到的小學生可以得到一朵小紅花,激發小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這樣提高小學生的注意力。又如,在教學“三位數的加減法”這部分時,教師可以使用游戲教學法進行教學,即讓學生玩角色扮演游戲。具體來說,教師可以組織小學生分組進行角色扮演活動,在每組中小學生選擇推銷員和顧客兩種角色,進行現場模擬,演示購物場景,從而基于購物角色扮演游戲,加深學生對“三位數的加減法”的理解,提高小學生的計算能力,并且在這樣的游戲中,小學生也能夠很好地聽教師講解規則。通過這樣設計教學,可以很好地促使小學生愛上數學課,從而逐漸能夠認真聽講。
三、優化數學作業的設計
之所以要優化數學作業的設計,是為了讓學生能夠積極完成作業,養成做作業的好習慣。由于傳統觀念的影響,一些數學教師在作業方面缺乏一定的創新,同時不注重學生的需求和興趣,導致小學生對于完成作業興致缺缺。尤其是對于低年級小學生來講,因為他們總是有很多好玩的東西,所以很少有認真完成數學作業的。為此,小學數學教師需要優化數學作業的設計。
例如,在教學“收集與整理”后,教師可以為小學生布置這樣的作業:讓學生回家以后,把自己的玩具拿出來,用課上學到的方法,分一分類,看一看有幾種分法,并說一說自己是用什么標準進行分類的。這種數學作業方式一定是低年級小學生最開心的作業。他們樂于完成,并且能夠主動完成。由此可見,教師可以通過這樣的作業,來培養小學生們認真完成作業的習慣,為鞏固知識學習做好準備。
綜上所述,學習習慣的培養作為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和素質教育的要求,是小學生未來得以更好發展的基石。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必須注意學生數學學習習慣的養成,尤其是對于低年級來講,要為小學生之后的學習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江曉霞.小學低年級學生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策略[J].數學教學通訊,2017(28):41-42.
[2]武平格.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J].學周刊,2017(22):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