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蔚慧
摘 要:近年來,我國教育事業不斷改革,在大改革背景下,各級學校和教師研究了很多新型的教學方法,并且很多有效的教學方法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運用,致力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因此,教師在進行知識教學時就應該圍繞核心素養展開教學,使用最佳的教學方法和教育理念,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和諧的課堂環境、良好地開展實驗探究等角度培養學生化學素養,進而使學生真正實現全面發展。
關鍵詞:高中化學;核心素養;培養策略
核心素養不僅僅適用于某一個學科或者某一些人群,還適用于更多個學科教育,學生在進行知識的學習中,自身應該形成終身發展和適應社會發展的一種必備的品質和能力,這種能力被稱為核心素養。核心素養作為知識、技能和態度的一種綜合表現,具有良好的發展性和階段性特征。因此,在化學知識的教學中,對學生的核心素養進行良好的培養,就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將自身的化學知識內化為良好的品質和能力,從課堂中獲得更多的知識、技能,為今后的學習和發展奠定堅實有力的基礎,促進學生更加良好、迅速地適應社會發展,提高自身的整體素質。
一、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部分教師自身所使用的教學方法和教育理念過于單一、枯燥,沒有注意到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是一味地進行知識的灌輸,這就很容易令學生感覺到壓抑和被動,長此以往學生便會失去學習興趣,給化學知識的學習和化學核心素養的良好養成帶來了嚴重的不良影響。對此,教師應該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聽教師講,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對此,教師可以通過運用問題式的教學方式來勾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教師在進行“鈉及其化合物”的知識教學時,可以通過對學生進行提問“什么是鈉”“鈉的化合物都有什么”等問題勾起學生的好奇心,將學生的注意力和目光引導至課堂知識學習中來,從而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進行知識的學習。這樣的方法能夠有效地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對教師所講述的內容充滿興趣,進而更加主動地進行學習,使自身的化學思維和對新鮮事物的探索能力都得到有效的提高。
二、營造和諧的課堂環境
部分教師在進行化學知識的教學時,只是將知識內容進行“填鴨式”的講解,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水平,所以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下就會逐漸失去對化學知識的學習興趣,不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師生間的關系僵化,課堂學習氛圍低沉,對學生養成良好的化學核心素養帶來嚴重的不良影響。對此,教師應該營造一個和諧的教學環境進行知識的教學。
例如,教師在進行“二氧化碳”的相關知識教學時,可以對學生講一講二氧化碳的性質、形成條件和用途,如“二氧化碳現在常用于食品的冷藏存儲、制作制冷劑、制造碳化軟飲料等”,勾起學生的好奇心,并展示一些當地的工業生產圖片,這些案例貼近學生生活,能使學生產生共鳴。課堂環境和諧融洽,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使學生能夠積極地思考問題,從而使化學思維能力得到良好、有效的提高,并對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進行良好的培養,這對學生今后的發展和學習都有更大的幫助。
三、實驗探究的良好開展
化學實驗探究作為化學知識的核心內容,教師要通過開展化學實驗來進行知識的教學,這不僅能夠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實驗探究精神,還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所以,化學教師在進行知識的教學時,就應該注意適當地開展化學實驗教學,讓學生在動手探究中激發探索和思考的熱情,同時促使學生的科學探究與創新精神也得到有效的培養。
例如,教師在進行“氧化還原反應”的教學時,就可以讓學生做實驗,在做實驗時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每組間的成員輪流進行實驗,試驗期間每組總結實驗中出現的問題和改進的策略,實驗完畢之后各小組進行交流,發現各組的優點和不足,揚長避短,這樣每個學生都能夠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并且在動手實驗中激發探究熱情、創新精神,對學生今后化學素養的提高意義重大。
綜上所述,教師在進行高中化學知識的教學時,應該將自身所使用的教學方法和教育理念進行整改創新,采用新型的教學模式開展知識的講解,尊重學生的心理想法和感受,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營造和諧融洽的課堂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和諧的氛圍中逐漸養成化學核心素養并得到提高,自身的化學能力、化學思維和正確的情感價值等方面也得到有效的提升,使學生成為社會需要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錢華.初探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的重構策略[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6(7):17-19.
[2]吳建華.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策略探究[J].赤子,2019(17):219.
[3]郭國信.淺談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高中化學課堂教學[J].基礎教育論壇(綜合版),2020(17):57-58.
編輯 陳鮮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