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峰

摘要:《基礎工程》課程是土木工程的一門專業基礎課,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和實踐性。本文以應用型高校人才培養為導向,對《基礎工程》課程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實踐環節及考核方式等現狀進行了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相應的改進措施。
關鍵詞:應用型本科;基礎工程;教學改進
隨著應用型高校轉型發展和新工科建設的需要,作為實踐性和工程性較強的《基礎工程》課程,把“應用性”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顯得尤為重要。傳統教學方法已不能滿足現在的教學要求,本文通過多年該課程的教學,總結存在問題,結合應用型本科教學實際進行了課程改進研究。
1 教學現狀
目前,《基礎工程》課程在高校相關專業一般存在理論教學為主,實踐教學缺乏現象;壓縮學時、學分;基礎工程教材和新規范、新施工工藝等脫節;更新典型工程案例不及時;教學上多是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聽的相對單一的“滿堂灌”方法;考核方式上為平時成績加期末考試的手段;課程設計上一般為理論課程完成后進行一周的基礎設計等。具體內容如下:
1.教學理念。一直以來,《基礎工程》課程教學以理論教學為主,忽略了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如教學內容比較滯后,缺乏對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的講解,對現行規范以及實際工程講授較少;一些高校對本課程重視程度不夠,存在壓縮學時、學分等現象。
2.教學方法。目前《基礎工程》課程教學的方法仍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學習較被動。這種教學方式,教師和學生之間缺乏及時的交流,學生的參與度低,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低,教學效果不太理想。
3.實踐教學。《基礎工程》現有的實踐教學主要是課程設計,一般是根據老師指定的題目和要求在學校完成,題目比較單一,多為模擬工程且設計時間較短。實踐教學難與實際工程相結合,學生缺乏對實際工程項目的整體把握,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
4.評價方式。與大部分課程一樣,考核方式單一,主要以學生的平時成績、作業和考試為主,難以有效反應學生對本課程基本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程度,難以有效提升學生對該課程的學習積極性。
2 教學改進措施
2.1 優化重組教學內容
通過優化重組本課程的學習內容,突出學習重點,使學生掌握有關基礎工程設計的基本原理,采取合理的基礎工程方案和建造技術措施,并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工程問題。
《基礎工程》內容可分成以下五大教學模塊:1.淺基礎常規設計,包括以磚石材料為主的剛性基礎的設計和以鋼筋混凝土材料為主的墻下條形基礎和柱下獨立基礎設計。2.樁基礎,主要內容為樁基礎的施工方法、單樁豎向承載力傳遞機理、群樁效應、樁的負摩阻力問題、單樁承載力確定方法、樁基礎沉降計算、樁基礎設計一般步驟等。3.基坑工程,主要包括常見的基坑支護方法,如鉆孔灌注樁、預制樁、深層攪拌樁、高壓旋噴樁、地下連續墻等。4.人工地基處理,主要內容為各種地基的處理方法及適用條件,如換土墊層法、排水固結法、強夯法、注漿加固法等。5.特殊土地基,介紹常見特殊土地基,如濕陷性黃土的分布范圍、成因、地基土分類及評價、地基處理等;膨脹土的危害及地基評價及處理方法等。
2.2 增加施工現場教學
《基礎工程》理論部分的內容在課堂講述時不能使學生充分理解,如淺基礎的施工、樁基礎的施工。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到施工現場,邊看工人施工,邊結合實際情況進行施工工藝、施工方法等的講解。
2.3 增加工程視頻教學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播放一些工程相關視頻,如港珠澳大橋、上海中心大廈、北京地鐵網絡、迪拜帆船酒店等,學生結合視頻內容,理解所學理論知識,同時增加學習興趣。
2.4 增加專題項目教學
把原來一周的實踐教學內容,融入理論課堂上,開設3個實踐項目,分別是墻下條形基礎設計、柱下獨立基礎設計、CFG 樁地基處理,并且 3 個設計的地質地勘資料相同,只是改變地上建筑物的荷載。
2.5 加強網絡平臺教學
可以利用微信、QQ、釘釘等平臺建立班級課程學習群。在課堂上,教師把測驗的一些題目放到群里面,讓學生線上做題,根據學生做題的情況,掌握學生是否理解這些知識點;課下,教師不定時發一些基礎工程方面最新的消息,引入一些熱門話題到討論群中,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其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2.6 改革考核方法
《基礎工程》是一門知識點多、難度較大、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僅根據考試成績難以對學生的掌握程度做出科學合理的評價,尤其是教師采用多種不同的教學方法時,對學生的考核方式也應該是多樣性、開放式的。面向應用型人才培養,要重新設計相適應的學生成績評價方案,實現科學合理的能力評價。學生成績評價應包括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兩個方面,參考考試、作業、課程設計、討論及在不同教學方法中的參與態度等,按表1所示進行設計。
3 結語
本文所列的《基礎工程》課程存在的問題及教學改進措施是基于本人在教學實踐中的一些心得體會,或許可以在課程中發揮一定的作用,但具體到應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養實踐中,土木工程專業則需結合學校、學院的人才培養目標、課程體系設置、評分評價方式等來適當調整。
參考文獻:
[1] 張建毅.應用型本科院校基礎工程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智庫時代,2019(20).
[2] 李斌.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基礎工程》課程教學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8(01).
[3] 陳云.基礎工程課程教學策略探究[J].高等教育,2018(11).
(作者單位:西昌學院土木與水利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