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志業
摘 要:教學質量的提高要從課堂教學來進行,但是課堂教學的成果與有效性需要從學生成績以及知識掌握情況來表現,而在當堂課的教學活動結束以后并不能立刻進行知識測驗,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反思的方式來檢驗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整個教學活動進行中與完成后以回顧性的思考與分析并結合具體指標來評價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從而通過教師教學反思的過程與具體的教學改進來提高初中地理的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初中地理;教學反思;課堂教學
引言:
教師的教學素養與專業素養可以直接影響到課堂的教學質量與學生的發展狀況,教師專業能力的發展與培養除了從宏觀教育教學整體質量的提高來說要重視教育理論的更新與學習。從微觀的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與學生的培養來說,教師也要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過程重視自身專業能力發展的同時促進其課堂教學效率與質量的提高。
一、教學反思的重要性
春秋教育家孔子“吾日三省吾身”的理念深深影響著我國教育發展史,善于總結經驗教訓,也正是中國共產黨生存、發展、壯大、并走向輝煌的法寶之一。教師的教學生涯,其實也是教師長期學習、觀察、思考、成長、提高的的人生歷程。唐朝宰相魏征也曾發出“以人為鑒,可知得失”,放在當下,這個“人”既可以是他人,也可以本人自身,教學反思既是對自身的教學活動的回頭看,也可以是在觀摩同行的教學實踐活動之后有針對性對這個教學實踐活動過程的各個環節進行思考,結合自己教學實踐而作出是對自己的教育教學教過程進行回顧、思考、分析、修訂、調整的過程,其根本目的是促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作為初中地理教師,種種教學反思都 同樣會對初中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因為教師主體地位的凸顯導致在教學過程中其教學的有效性影響到學生的最終學習效果。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本身就是對知識的自我理解與二次架構的過程,教育教學活動本身就具有極強的教師主觀性,因此教學反思可以使教師對自己主觀性的教學行為進行分析與總結。
從教學反思這一過程來看,在反思的過程中就是可以對整體的教學實踐活動做一總結,通過對其中不足與優勢的歸納與對比可以明確其教學活動中的不足從而在之后的教學活動中有針對性的加以改進。而且在新型教育理念與教育改革的影響與推進下,教師可以通過教學反思來來了解其對于新型理念與教學方式的學習與內化成果,在不斷的反思與改進中提高其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并增加教育改革的有效性。
沒有最高,只有更高,而教學反思除了可以推進教學實踐與理念更新之外還可以對教師的知識結構進行查漏補缺。教師通過自己的主體性教學行為并結合具體的目標要求對于自己的學科、學生、教學與管理等具體的教師知識結構進行反思與判斷,從而了解自身教學知識體系和教學技能的遺漏與不足,把老師的教學素養推向更高層次。
二、教學反思的主要內容
教學反思對于教師與教學都有多方面的促進作用,從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與促進這一角度來說,初中地理的教學主要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反思:
(一)學生興趣的激發
新課改背景下的初中地理教學要注重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并以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激發為主要的教學方向,因此在初中地理的教學反思中,教師要思考整堂課的教學內容是否迎合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點以及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與課堂主動性是否符合新課改要求下的初中地理課堂教學實踐要求[1]。以學生興趣的激發為考量不僅要反思自己的整個教學設計與教學實踐活動也要以課堂整體的教學氛圍為方向來判斷整體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參與度。
(二)生活實際的聯系
知識的講解不是枯燥乏味的理論闡述,通過當前的初中地理考核與測評也可以發現當前的地理教學不僅要求學生對于地理知識的理解與掌握也要求學生擁有基礎的以地理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2]。因此在教學反思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反思其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度與緊密度,對于課堂地理知識的講解,不僅要從理論的角度要求學生進行記憶與掌握也要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從而幫助學生理解并運用地理知識。
(三)地理思維的培養
由于學生地理思維的激發與培養一般較為抽象也沒有具體的考核標準,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反思中,應該著重反思其教學的引導過程,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反思中應該著重反思其教學的引導過程學生對于教師引導的具體表現,通過具體化的學生思考過程與解答能力來判斷學生的地理思維培養情況。
三、教學反思在初中地理的具體應用
教學反思的過程不僅僅局限在教學完成之后教師教學反思的過程不僅僅局限在教學完成之后教師以自我的角度對于整個教學環節進行回顧,教學反思還應該體現在教學準備與教學進行的過程中。
(一)教學前反思
課堂實踐的教學反思不僅局限在課后的回顧中,教師在教學準備的過程中也可以對整體的教學設計過程進行反思與評價。對于教學反思,至于具體的教學行為來說,教師不僅要從自身的角度對于整體的教學活動進行反思也要積極尋求其他教師的幫助從而在學習他人優秀經驗的基礎上形成科學合理的教學設計方案[3]。
以《北方地區與南方地區》為例,要是可以在設計教學活動時將學生分為不兩組并要求學生提前查閱相關資料,在課堂上以知識競賽與話題討論的形式開展南北方的大比拼,并結合多媒體播放鮮明的對比圖片與視頻資料,而在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的同時激發學生對地理學習的興趣并加深學生對于地理知識的理解。
(二)教學中反思
初中地理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反思主要集中在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課堂反應與實際情況來不斷的調整與改進課前的設計方案。在地理的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進行知識的講解也要留給學生自主學習與自我理解的空間與時間,因此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教師要根據課堂學生的表現以及知識的講解狀況來判斷教學的進度并改進教學的模式與方法[4]。
教師要在地理知識的課堂講解中判斷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在課堂講解效果不明顯以及課堂氛圍較為沉悶時的可以有選擇性地加入討論法,探究法,問題導學等多種方法在活躍課堂氣氛的同時提高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
還是以《北方地區與南方地區》為例,教師可以在基礎的知識講解完成之后以提問的方式要求學生開展對于南北方生活環境與地質氣候條件不同的討論并結合下雪,農產品種植等具體的生活類場景在調動課堂氣氛的同時促進學生對于地理知識進行深層次的思考與討論。
(三)教學后反思
教師通過對自我教學行為的反思可以促進其專業素養與教學能力的提升與發展,而在教學反思的過程中加入學生的角度進行反思可以促進教師在課堂教學實踐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開展教學活動從而促進課堂教學氛圍的改善與課堂學生參與度的提高。
在課后反思中,教師可以從時間的安排、學生的知識掌握、課堂的教學氛圍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再加上學生的地理思維多個角度進行總結與分析,從而通過課后的教學反思加深對于學生了解的同時明確其自身教學的不足從而找到教學的改進方向。
四、結束語
教學反思是經實踐證明了的可以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教師專業素養提升方法,因此在初中的地理教學中也要重視教師對于整體的教學活動從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后三個方向進行反思,從而幫助教師在把握課堂教學不足的基礎上開展針對性的改進與提高。
參考文獻
[1]趙周霞.試論初中地理教學反思的主要途徑[J].學苑教育,2014(12):22-23.
[2]劉復丹.新課標下的初中地理教學反思[J].未來英才,2015,000(008):149-149.
[3]李嬡.淺談初中地理教學反思的內容[J].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2018,000(006):108.
[4]黃世原.初中地理課堂教學反思[J].課外閱讀旬刊,2012(1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