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春艷
摘? 要:在新課改不斷推進的背景下,如何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已經成為了鄉村教師必須面對和解決的重要課題。目前,在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中還存在著各種問題,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課堂教學效率的穩步提升。因此,需要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找到好的對策,將這些問題解決,以此來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效課堂
經過新課改的深入,小學的教學理念產生了許多的創新和優化,我們的教學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升。但是,在教學過程中仍然有部分教師未能深刻領會“以人為本”的新教學理念,在教學中仍舊不肯創新,導致部分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效率依然不高。因此,就要求我們小學階段的一線語文教師能夠根據教學的發展與學生的實際情況,創新教學形式,采用適宜的教學手段,打造小學低段語文的高效課堂。鑒于此,本文筆者從利用信息技術,豐富學生聽力資源;創設再現情境,豐富學生感性認識;有效溝通引導,培養閱讀學生習慣三個方面,探討小學低段語文的高效教學策略,期待能和各位教師共同學習與借鑒。
一、利用信息技術,豐富學生聽力資源
聽力是語文學習的一項重要技能,如果不重視對聽力的訓練,即使學生在課堂聽講,那么聽課效率也很低,因此,聽力訓練應該受到語文教師的關注。聽力訓練在語文學習中占有不可忽視的地位,而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課堂的應用可以豐富學生聽力資源,讓學生能夠聽到來自四面八方的信息,拓展學生思維,來提高自身的注意力,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實現高效學習語文知識的目的。
例如,在教學《亡羊補牢》這一課時,為了能夠加強學生的聽力訓練,筆者找了另一個寓言故事——《狐假虎威》并運用多媒體播放給學生聽,在學生聽的過程中,筆者不斷地提出問題:“這個故事主要講的是什么?”“哪些詞語能夠體現虎之威?”“哪些詞語又能體現狐之猾?”這樣一來,讓學生在聽的過程中,集中注意力聽取每一個重點詞語和句子,并不斷地總結和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聽完故事之后,筆者又讓幾個學生表演這個故事,檢驗他們聽的效果,并在一旁觀察他們的神態和語言,提高學生的表演能力。可見,信息技術的應用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同時還能夠引進課外聽力資源,豐富學生的知識結構,為學生的成長和學習奠定了基礎。
二、創設再現情境,豐富學生感性認識
語文教材中的文章多以感性內容為主,僅憑教師一味的口頭講授難以深化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感知。而信息技術憑借自身強大的影音功能,日益成為了廣大教師的首選教學輔助工具。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在信息技術的輔助下,將文本中用語言文字所描繪的場景以形象生動、色彩鮮明的圖片展現出來,以此來調動學生的視覺感官,豐富學生感性認識。
例如,在教學《黃山奇石》這一課時,為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筆者先是運用信息技術展現了黃山的奇松、怪石、云海和溫泉,以引導學生迅速進入文本情境。接下來,在向學生講解和分析文本內容的過程中,筆者按照文章的記敘順序,依次為學生展現了仙桃石猴子觀海和仙人指路的圖片,并引導學生將其與文本中用語言文字所描繪的具體場景作對比。如此,通過借助圖片再現文本中用語言文字所描繪的具體情境,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豐富了學生的感性認識,使學生直觀感受了黃山奇石中奇之所在,激發了學生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
三、有效溝通引導,培養閱讀學生習慣
在數不清的文學作品中,小學語文教材涉及到的內容只是滄海一粟。課后多閱讀優秀讀物,是培養閱讀習慣、提升閱讀能力的一個重要手段。小學語文教師一方面要重視課外閱讀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要注重方式方法,在課外閱讀材料的選擇上,多聽取學生的意見,與學生的興趣相結合,同時還要有足夠的內涵。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多與學生溝通交流,注意關注當前比較受歡迎的課外書目。
例如,教材中有童話小故事,教師可以在講授這部分內容時,觀察學生的表現,詢問學生的感受,如果受到了學生的普遍歡迎,就可以向學生推薦經典童話名著,讓學生在課后自主閱讀。當然,學生的個人興趣不同,喜歡閱讀的書籍種類也不一樣,教師在推薦課外讀物時可以有所側重。比如,有的學生對與動物有關的課文特別感興趣,教師可以針對這一類學生,推薦有關動物和人類小伙伴友好相處的圖書。這些課外讀物都是學生喜歡讀的,長此以往,自然可以培養起閱讀習慣,把讀書作為樂事而不是苦差。
總而言之,要想促進小學語文有效課堂的構建與生成,教師一方面要認真領會新課改精神,積極適應教改要求,做到一切從學生的學習、生活和思想認識實際出發,不斷創新教學模式,及時教學行為,使之能與學生的身心特點相契合;另一方面要注意調動學生潛在的積極因素,以達到教與學的最佳平衡,從而獲取理想中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李虹杰.小學低年級段語文高效課堂教學[J].黑河學刊,2012(12):165-166.
[2]林俏.新課程下小學低年級段語文高效課堂教學探討[J].教育現代化,2018,5(28):349-350.